分享

心律失常15种治疗方法

 图书 馆员 2020-05-29

心律失常15种治疗方法

心律失常
本病是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方面的任何一项异常。心律失常自己可以发现,方法很简单,用手指摸腕部脉搏,可发现跳的次数是否过快过慢,跳的间隔是否相等,是否规律,这样就可以初步发现心律失常。
祖国医学认为,若久患胸痹、心痛、脘闷、咳喘、心痹等病,皆可致阳气亏虚心脉失于温运,阴血不足,心脉失去络荣而为病,从而导致出现迟、数、促、结、代,甚至更严重的绝脉等病脉,这些脉象均可反映出心律失常,常用的秘方、偏方如下。
[方一]酸枣仁30——45克,粳米100克。把枣仁捣碎,浓煎取汁,再用粳米加水适量同煮,待米半生半熟时,兑人枣仁汁再煮为粥。晚餐时温热服食。
[方二]乌豆50克,桂圆肉15克,大枣50克。加清水3碗煎至2碗,早晚分服。
[方三]当归、生姜各75克,羊瘦肉1000克,大料、桂皮少许。文火焖至肉烂熟,去药渣,食肉服汤,每次适量。
对于心动过缓,病窦,传导阻滞者效果好。
[方四]人参末3克,冰糖少量,粳米100克。同人砂锅煮粥,早晚空腹分服。
适用于各种心律失常。
[方五]柏子仁10——15克,猪心1个。纳柏子仁于猪心内,隔水炖熟,中午饭服食。
[方六]党参10克,制附子6克,干姜10克,补骨脂9克,仙灵脾10克,当归9克,桂枝6克。
水煎服,日1剂,2次服。
若心律明显减慢,加麻黄、细辛、红参;肾阳虚、腰膝酸冷、怯寒,酌加仙茅、巴戟天、肉苁蓉、鹿角片、肉桂;舌红、口干,配黄精、玉竹、麦冬、生熟地、枸杞;食少、便溏,加白术、砂仁;胸闷痛、舌紫,加川芎、桃仁、红花、。鸡血藤;胸闷、苔腻,加甘松、炒积壳、陈皮、法半夏、苍术;水饮泛溢、下肢浮肿、尿少,加白术、茯苓、北五加、鹿衔草;晕厥,用大剂人参、四逆汤或合生脉散,并可酌情使用人参、参附、参麦、附子I号等注射液。
本方温阳益气宁心,适用于阳气亏虚所致心律失常,主要症状如:心悸头晕,活动后明显,甚则晕厥、气短胸闷、神疲,四末不温、小便清长、面色苍白。苔薄、舌淡白或淡紫而胖,脉微细沉迟或结代。

[方七]    黄芪10克,党参12克,白术9克,炙甘草6克,当归、熟地、丹参各10克,酸枣仁6克,茯苓9克,茯神、五味子各6克。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若心烦少寐、口干,加麦冬、生地、玉竹;心脉不畅、脉结代、心动悸者,用炙甘草汤;善惊易恐,加石菖蒲、炙远志、合欢花、龙齿;胸闷、胸痛,加广郁金、参三七、红花。

    本方益气养血安神,适用于由于气血两虚所致的心律失常,主要症状如:心悸,头晕,失眠,气短,肢倦,食少,面色胱白。苔薄白、舌质淡,脉细无力并叁伍不调。

    [方八]    生地10克,麦冬12克,沙参9克,百合12克,山萸肉9克,酸枣仁10克,丹参、苦参、川连、茶树根各9克。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神疲气短,合生脉散;耳鸣、腰酸腿软,加熟地、制首乌、枸杞、桑寄生;面赤烦热、手足心热、盗汗,加知母、黄柏、丹皮、玄参、龟板;失眠、头痛、目眩、脉细弦促,加白芍、钩藤、炙僵虫、蝉衣、明天麻、龙骨、牡蛎;舌质黯红,加红花、益母草、赤芍。

    本方滋肾养心宁神,适用于因心肾阴虚所致的心律失常,其主要症状如:心悸,头晕,视物模糊,口干,口苦,心烦失眠。舌红、少苔,脉促而细。

    [方九]    竹沥半夏12克,胆南星6克,天竺黄9克,竹茹、川连各10克,山豆根12克,石菖蒲、朱茯神、炙远志各9克。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若气短,加太子参;舌红少津,加沙参、麦冬、生地;痰多,酌加常山;尿量少,加茵陈。

    本方清热化痰宁心,适用于痰多扰心所致的心律失常,主要症状如:心悸时作,受惊易发,胸闷,痰多稠粘,梦多纷纭,口干、口苦。苔黄腻,脉弦滑有歇止或促。

    [方十]    当归、赤芍各10克,红花、丹参、琥珀、广郁金、檀香、川芎各9克。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若口粘、苔浊腻,加法半夏、苍术、白术、甘松、石菖蒲;胸痛明显、加失笑散、延胡索;情志不舒、胸胁闷痛,加柴胡、机壳、香附、白芍。

    本方理气、活血、调脉,适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心律失常,其临床症状主要如:心悸,胸闷,或阵发心胸疼痛,唇暗,舌有紫气、瘀斑,脉涩或结代。

    [方十一]    人参3——5克。水煎饮汤食参,亦可用人参片适量嚼服,每日1胃2次。    本方适用于各种心律失常。

    [方十二]    人参3——5克(或党参15克),麦冬10克。水煎,饮汤食参,每日2剂。    本方适用于各种心律失常。

    [方十三]    灵芝末1.5——3克。开水送服,每日2——3次。    本方适用于早搏,房颤,房室传导阻滞。

    [方十四]    太子参、丹参、桑寄生、甘松各10——20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本方适用于早搏。

    [方十五]    苦参、鹿衔草、炙甘草各10——15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l剂。本方用于早搏。

效方治疗心律失常

由于心脏兴奋波的发放紊乱或传导受阻,使心跳失去正常节律性,称为心律失常。常见心律失常有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停搏、早搏、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及房室传导阻滞等。中医学中没有心律失常的病名。但“心悸”、“怔忡”、“昏厥”、“虚劳”等病证中都有记载。心主血脉,藏神,其华在面。心气弱虚,心血失养,神不守舍而见心悸怔 忡不安,心阳虚弱不能帅血上荣与四布则时见头晕,甚至昏厥、抽搐。
1、黄芪30~60克,当归、五味子各10克,赤芍10~20克,川芎、桃仁、红花各10~15克,党参30~50克,麦冬12克,细辛3~6克。每日2剂,水煎服,报告60例。显效29例,有效24例,无效7例 。
2、熟地15克,肉桂3克,麻黄5克,鹿角胶10克(可以鹿角片,或鹿角粉、鹿角霜代用),白芥子10克,炮姜炭5克,生甘草10克。每日1剂,3次服完。治疗33例,有效30例,余3例无效。
3、党参30克,黄精30克,缬草15克,琥珀粉、三七末各1克。研细末。每日服3次,每服18克,6周为1疗程。治疗45例,有效率为91.1%。
【以下资料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4、红花、苦参、炙甘草,以1:1:0.6的比例制成浸膏丸,每丸重0.5克。每次3丸,每日3次。4周为1疗程。治疗各种心律失常45例,显效15例,有效18例,无效12例。
5、党参30克、黄精30克、缬草15克、琥珀粉1克、三七末1克,研末,每次18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治疗各种心律失常45例,显效16例,有效2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
6、常山3-12克、苦参15-30克、姜半夏9克、茵陈15克、瓜蒌皮9-15克、虎杖9-15克、丹参9-30克、炙黄芪9-30克、炙甘草9-30克。常山、苦参需从小剂量用起,每剂2煎,取汁兑匀,分2次服。凡早搏在每分钟10次以上者,每日2剂;早搏在每分钟6-10次者,每日1.5剂,每分钟5次以下者,每日1剂。治疗各型心律失常91例,显效57例,有效26例,无效8例。
7、熟地15克、肉桂3克、麻黄5克、鹿角胶10克(可以鹿角片或鹿角粉、鹿角霜代用)、白芥子10克、炮姜炭5克、生甘草10克。每日1剂,分2次煎,每煎又分2-3次服完。治疗33例,其中自觉症状消失30例,余3例因未坚持服药而作无效。
8、以冬虫夏草头孢菌在严密的发酵工艺条件下培养成冬虫夏草丝体,制成胶囊,每丸0.25克,每次2丸,每日3次,开水送服。治疗57例,总有效率为64.9%。
9、福寿草分离提取新福甙总甙,制成片剂,每片1毫克,每日2次,1-2周为1疗程。治疗心律失常31例,有效25例,无效者6例。
10、]苦参30克、炙甘草3-6克、益母草9-13克。水煎服。治疗心律失常54例,近期疗效观察。显效ll例,好转25例,总有效率66.7%。
11、白芍30克、生地12克、当归12克、炒枣仁12 克、木瓜12克、枸杞子12克、女贞子12克,水煎服。治疗35例,治愈19例,有效14例,无效2例。
12、党参20-30克、黄芪20-30克、丹参15克、桂枝9克、僵蚕9克、蝉衣9克、防风9克、白附子9克、青龙齿(先煎)15克、炙甘草9-12克,水煎服。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室性早搏32例,显效4例,有效23例,无效5例。
13、紫丹参50克、红花5克、云木香10克、檀香3克、真降香30克,水煎服。 治疗15例,痊愈和显效14例,好转1例。
14、黄芪15克、肉桂(或桂枝)3克(后下)、人参5克、麦冬15克、五味子6克,每剂加水600毫升,煎至300毫升,每次服100毫升,每日3次。服药期间忌辛辣香燥之品。治疗54例,痊愈46例,好转5例,无效3例。
15、太子参30克、川芎15克、丹皮10克、赤芍25克、麦冬25克、五味子10克,水煎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20例,显效14例,有效5例,无效1例。
以下资料来自【《中医秘方大全》治疗心律失常的5个特效药方
16、 甘松、大青叶各 9g,党参、元参各 15g,桂枝 3g,甘草 5g,枳壳 10g。水煎2次,2次服,日1剂。治疗55例,显效16例,有效30例,无效9例。
17、黄芪 20g,川黄连、苦参、玄参各 15g,丹参 30g,党参 25g,附片、沙参各 10g。久煎100分钟,3次口服。每日1剂。治疗17例,痊愈12例,有效4例,无效1例。
18、太子参、黄芪各 25g,丹参、五味子、麦冬、生地、白芍各 20g,地龙 15g,茯神、桂枝各 10g,甘草 5g。水煎,2次口服,每日1剂。治疗79例,显效67例,有效8例,无效4例。
19、黄连9g,法半夏、陈皮各12g,枳实、菖蒲、郁金、生龙齿各15g,茯苓30g,全瓜蒌20g,天竺黄、远志各12g,甘草6g。日1剂,水煎服。治疗72例,显效2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 91.67% 。
20、红人参(另煎)、制附子(先煎)、细辛、陈皮、枳实各 10g,黄芪、丹参各 30g,三七粉 6g(分冲),淫羊藿、补骨脂各 8g。日1剂,水煎服,治疗30例,总有效率为 93.33% 。
当代妙方——内科篇2
【处方1】 甘松、大青叶各 9g,党参、元参各 15g,桂枝 3g,甘草 5g,枳壳 10g。水煎2次,浓缩药液为100ml,2次服,治疗55例,其中显效 16 例,有效 30 例,无效 9 例。疗程一般为 1 周至 1个月。
【处方2】 黄芪 20g,川黄连、苦参、玄参各 15g,丹参 30g,党参 25g,附片、沙参各 10g。久煎100分钟,3次口服。治疗17例,其中痊愈 12 例,有效 4 例,无效 1 例。服药时间最短 1 个疗程,最长 3 个疗程。

【处方3】 太子参、黄芪各 25g,丹参、五味子、麦冬、生地、白芍各 20g,地龙 15g,茯神、桂枝各 10g,甘草 5g。水煎2次口服,治疗79例,显效67 例,有效8 例,无效4 例。

【处方4】 黄连9g,法半夏、陈皮各12g,枳实、菖蒲、郁金、生龙齿各15g,茯苓30g,全瓜蒌20g,天竺黄、远志各12g,甘草6g。水煎服治疗心律失常 72 例,总有效率为 91.67% 。

【处方5】 红人参(另煎)、制附子(先煎)、细辛、陈皮、枳实各 10g,黄芪、丹参各 30g,三七粉 6g(分冲),淫羊藿、补骨脂各 8g。

水煎服。治疗30例,总有效率为 93.33% 。

心律失常

心脏是一肌性器官,由四个腔室组成,整个生命期间,它们都在非常有效地、连续不断地工作。各腔室肌壁的收缩都有精确的顺序,以保证在每次心搏期间,能以最小的能量消耗搏出最多的血量。

心肌纤维的收缩由一种电流所控制,这种电流以精确的方式沿着固定的路径和控制速度向心脏扩布。每一次心跳起源于窦房结(心脏起搏点),该起搏点位于右侧心房壁内。节律扩布频率受到神经冲动以及血液中激素水平的影响。

能自动调节心脏

频率的神经系统是植物神经系统,它由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组成。前者使心率增快,而后者则减慢心率。交感神经系统以网络形式分布于心脏(称为交感神经丛),而副交感神经系统则通过一根神经(称为迷走神经)控制和支配心脏。 心率也被循环血液中的交感神经活性激素,如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等所调节,其作用是加快心率。甲状腺激素也能影响心率。过多的甲状腺激素使心率加快,而甲状腺激素太少则使心率减慢。 正常心率在静息状态下通常为60~100次/分。不过在年轻人,尤其是喜爱运动的人,心率较慢也可以是正常的。正常情况下,心率是不断变化的。运动和静息状态对心率有影响,刺激如疼痛和愤怒等也对心率有影响。只有当心率异常增快(心动过速)和减慢(心动过缓)或当电冲动沿异常通路扩布时才认为存在心律失常,异常心律可以是规则或不规则的。 电冲动扩布通路 从起搏点产生的电冲动首先扩布到左右心房,导致心房肌组织依次收缩,从而将心房内的血液泵入心室。随后电冲动到达房室间的房室结,房室结能延缓电冲动在其内的传导速度,从而允许心房得以完全收缩以及心室能够在舒张期最大限度地充盈血液。 通过房室结后,电冲动向下扩布到由一束纤维组成的希氏束组织,并进而向下通过从希氏束分出的左右传导束支传导到心室组织。然后,电冲动按一定顺序在心室内扩布,从而激动心室的收缩过程。在整个心室的收缩过程中,血液将从心室喷射到大血管内。 在电流扩布的整个行程中,各种问题都有可能发生,从而导致各种心律失常(从无害的到致命的心律失常)。每一种心律失常都有其各自的原因,但有些原因可以触发各种心律失常。轻微的心律失常可以由过度酗酒、吸烟、紧张及运动等触发。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以及某些药物,尤其是用于治疗肺脏疾病和高血压的药物,可以影响到心脏的频率和节律。但是,最常见的原因还是心脏疾病,尤其是冠心病、心脏瓣膜功能异常以及心衰等。有时,心律失常并没有可检查出的基础心脏病或其他病因。 

 【症状】 人们对自己心跳的感觉(心悸)差异很大。有些人能感觉到正常的心跳。在左侧卧位时,大多数正常人有时能感受到心跳,也能感受到异常的心跳。通常感觉到自己的心跳是不舒适的,但这并非一定预示着存在心脏病。曾有过某种心律失常的个体常倾向于反复发作同种类型的心律失常。有些类型的心律失常可无任何症状,但最后确出现严重的问题。而另一些心律失常从不会引起严重的问题但确有较多的症状。通常,基础心脏病的病程和严重程度比之心律失常本身更为重要。当心律失常影响到心脏泵血能力的时候,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头痛和晕厥(见第23节)。产生这些症状的心律失常应给予特别的注意。 心脏的电传导通路 窦房结(1)产生一个电脉冲并向下传导通过右心房和左心房(2),使其收缩。当电脉冲到达房室结(3)时,脉冲的传导速度轻度延缓。随后该脉冲下传经过希氏束(4),后者又分成通向右心室的右束支和通向左心室的左束支(5)。电脉冲随后在整个心室内扩布并使之收缩。 心脏的电传导通路 

 【诊断】 病人描述的症状有助于医生作出初步诊断并对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要注意患者对其心悸的描述:是快或是慢、是规则或是紊乱、是短暂或是持久;是否感到头晕、头痛、眩晕甚至有意识丧失;以及是否有胸痛、气促或其他不常见的感觉伴随心悸出现。同时,也要了解患者心悸发生在休息时或只发生在紧张状态或运动过程中以及心悸是突然发生和终止或是逐渐发生和终止。 通常为明确其确切的特征,应进行一些另外的检查。心电图是检测心律失常的最主要手段,提供了心律失常的图形化描述。 然而,心电图只能记录非常短的一段时间,而心律失常通常是间歇发生的。因此,一种便携式心电记录装置(Holter记录仪),一般都可记录24小时,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怀疑有致命性心律失常的人应住院监护。 怀疑有持续存在的致命性心律失常时,进行电生理学研究很有帮助。通过静脉将一电极导管植入心脏内,给予电刺激的同时使用高技术监测装置,一般能够确定心律失常的类型以及对治疗的可能反应。通过此种技术能检查出大多数严重心律失常。 

 【预后和治疗】 心律失常的预后部分取决其是否发生在正常心搏基础上,发生在心房或是心室。通常,发生在心室的心律失常更为严重,尽管它们常常是无害的。 大多数的心律失常既不引起症状,也不会影响心脏的功能,因此它们危险很小或没有危险。不过,当患者对其感到紧张时,可出现明显的焦虑症状。了解它们的无害性可以消除忧虑情绪。有时,在改变使用的药物或剂量后,以及戒酒或增加活动后,心律失常会减少甚至消失。 对于那些有不能耐受的症状或可能存在危险的心律失常患者,应接受能控制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没有一种药物能治疗所有的心律失常。有时为了要获得满意的疗效需试用多种药物。应注意,这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产生一些副作用,甚至会加重或导致心律失常。 人工心脏起搏器,是一种作用于心脏自身的电子装置,可以通过程序控制来模仿正常的心脏传导顺序。通常将此仪器置于胸前皮下组织内并经一电极与心肌相接触。由于低能量线路和新的电池设计,这些装置可以持续使用8~10年。新的线路设计几乎可以避免电磁波、雷达、红外线以及航空安全检查的干扰。然而,有些设备如MRI检查及透热疗法等对起搏器的工作仍然有影响。 

起搏器最常用于心动过缓。当心率减慢到预先设定的频率时,起搏器将会发放电脉冲。在很少的情况下,可用起搏器发放成串的电脉冲以终止异常过快的心律。这种起搏器仅用于房性心动过速。 有时,电休克可以终止异常的心律失常,同时恢复正常的心律;用于此目的的电休克被称为电除颤、电转律或心脏转律等。电转律可以用于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通常的转律由一医生和护士组成的医疗小组来完成,一般使用的是较大的除颤器。不过,一种体积很小的除颤器可被植入患者的皮下,这种小装置能自动地感知致命的心律失常,并自动发放电流进行电转律。由于这些除颤器并不能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故仍需用药。 某些类型的心律失常可用外科手术或其他介入性操作来进行治疗(见第27节)。例如,冠状动脉疾病所致的心律失常可以通过冠脉成形术或冠脉搭桥术来治疗。当心律失常由心脏电活动系统中的某个易激点所致时,则可采取各种措施来消除或破坏这些易激点。最常见的是通过射频消融术来消除这些易激点。在心肌梗死时,部分病人会发生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可能是由于心肌受损所致,开胸手术可以明确诊断和清除受损的心肌组织。 房性早搏 房性早搏是心房在正常心搏出现之前发生电激动而导致的一次额外心搏。 正常人发生房性早搏很少出现症状。有时可由酒精、药物(如治疗哮喘的药物等)等所诱发或加重。 

 【诊断和治疗】 体检可发现房性早搏,并可通过心电图来得到证实。只有在房性早搏发作频繁或导致不能耐受的心悸时才需要治疗。常使用β受体阻滞剂来进行治疗。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PAT)是在心房内触发,突然发生的一组规则的、快速的心率(频率160~200次/分)。 有几种可能的机制导致PAT的发生。一次房性早搏可以触发PAT。这种快速的心率倾向于突然发生和突然终止,其发作时间可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除了常见的心悸外,PAT常伴发其他的一些症状,如乏力等。通常患者的心脏是正常的且没有多大的危险。 

 【治疗】 几种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能够终止此种心律失常的发作。这些方法包括:闭气用力,就好像在困难地用力排解大便一样;按压患者下颌角下的颈部(刺激颈动脉的敏感区域,即颈动脉窦部);将患者的面部埋入一盆冰冷的水中等。这些方法在症状发作不久时使用较为有效。 如果上述方法无效,使患者入睡也有可能终止心动过速。然而,大多数人一般都寻求药物干预。常静脉给予异搏定或腺苷来终止发作。只有当药物无效时,才使用电转复,不过这种情况相当少见。 预防比治疗更为困难,但有几种药物单用或联合应用可能有效。部分患者,由于存在异常的传导通路而需进行射频消融术治疗。 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 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是心房肌内的一种非常快的电冲动扩布形式,致使心房肌快速收缩,从而导致心室肌收缩频率加快,收缩效率降低。 这些异常心律可阵发性或持续发作。在颤动或扑动时,心房肌收缩是如此之快,以致心房壁只是简单地颤动,血液不能有效地泵入心室。在颤动时,心房节律不规则,因此心室节律也不规则;而在扑动时,心房和心室节律则是规则的。由于房室结和希氏束不能下传如此快的心房电冲动,仅有1/2~1/4的电冲动下传入心室,因此,在这两种情况下心室率慢于心房率。尽管如此,频率仍然太快,心室不能完全充盈。因此,心室排除的血流量降低,出现血压下降和心衰的症状。 心脏发生颤动或扑动时可能并没有其他的心脏病征象存在,但心脏病变仍然是最常见的原因,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酗酒或体内甲状腺激素过多(高甲状腺素血症)。 

 【症状和诊断】 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的症状取决于心室率的快慢。轻度心室率的增快(低于120次/分)常不会出现症状。较快的心室率常导致心悸和胸闷。在心房颤动时,人们常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心脏泵功能下降常引起患者乏力、头晕和气促。部分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可导致心力衰竭、胸痛和休克。 在心房颤动时,每次心搏心房内的血液都不能完全排空。随着时间的推移,心房内淤积的血液可能凝结成血块。血块脱落,并随血流流向周围循环,阻塞较小的动脉血管(这个过程被称为“栓塞”)。通常,栓塞发生在心房颤动自然或用药物转复为窦性心律后的一较短时间内。大脑动脉的栓塞可导致脑卒中。有时脑卒中反而是心房颤动的首发症状。 通过症状可疑有心房颤动存在,而确诊要靠心电图检查。心房颤动患者的脉搏是不规则的,而心房扑动者的脉搏则是规则的但频率较快。 

 【治疗】 对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的治疗包括三方面,即控制心室率、治疗引起心律失常的疾病以及转复为窦性心律。心房颤动患者通常还要给予预防血栓和栓塞的药物。 治疗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的第一步是减慢心室率以提高心室射血效率。通常使用地高辛可以达到减慢心室率的目的。该药对电冲动在房室结区的传导有抑制作用。当单一使用地高辛无效时,可加用第二种药物:β阻滞剂(如心得安或贝他乐克等)或钙通道阻滞剂(地尔硫卓或异搏定等)。 针对基础心脏病的治疗常不能缓解房性心律失常,除非这些心律失常是由甲状腺疾病所致。 尽管偶尔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能自动转复为窦性心律,但通常情况下需在干预下才能转为窦性心律。有时使用某些药物能达到此目的,然而电转复才是通常有效的手段。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的持续时间越长(尤其是超过6个月者)、心房越大或基础心脏病越严重,则越不易成功转复心律。且在转复成功后,即使患者继续预防性服用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心律平或氟卡胺等药物,心律失常再发的危险性仍相当高。 如果所有其他办法都不能成功,则可用射频消融术破坏房室结,以阻断电冲动从颤动的心房向心室内的传导,但同时必须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 在那些左心房较大或存在二尖瓣病变的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血栓的危险性最高。在反复发作持续的心房颤动或心房颤动被转复为窦性心率的患者中血栓脱落并导致栓塞的危险性尤为高。由于血栓形成及栓塞等原因,所有心房颤动患者都应该接受抗凝药物治疗,除非存在特别原因而不能应用抗凝剂,如患者有高血压等。然而,抗凝剂本身亦有引起出血的副作用,如导致出血性脑卒中或其他出血性并发症。因此,医生很重视抗凝治疗的疗效与危险性之间的权衡。 预激综合征 预激综合征(WPW综合征)是一种由于电冲动沿着一附加通路从心房传导到心室引起的一种心律失常,常常导致心动过速发作。 预激综合征是涉及到附加通路(即旁路)所致的几种心律失常中最常见的一种。这种附加通路在出生时就已具有,但电冲动只是偶尔能够通过它。它最早可在一岁之前,而最迟则可在60岁以后才成为显性附加通路。 

 【症状和诊断】 预激综合征可以引起心率的突然加快,患者可感到明显的心悸症状。 在一岁以前的小儿,如果心动过速的发作时间长,可以导致心衰。患儿可以出现气促、昏睡、纳差以及可见胸前区的快速跳动。 心动过速的第一次发作常在青少年时期或早于20岁以前。典型的发作常是在运动中突然发生。可持续数秒钟到数小时,而很少持续超过12小时以上。在年轻人或那些平素喜爱运动的人,发作时很少伴发症状。但非常快的心率可引起明显的不适感和心悸,严重时可导致晕厥和心衰。这种快速的心率有时可以转变成心房颤动。大约1%的预激综合征患者,伴发心房颤动,由于此时旁路比正常通路有更多的电冲动传导心室,使心室率增快达到危及生命的程度,故心房颤动的发生尤为危险。这不仅仅是因为心室率极快时,心室作功效能明显下降,且此时很容易发生心室颤动,而后者可立即致命。 不论伴或不伴有心房颤动,预激综合征的诊断主要靠心电图检查。 

 【治疗】 刺激迷走神经兴奋从而减慢心率的几种方法能终止心动过速的发作。这些方法(见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治疗)通常由医生指导。在心动过速刚发作时使用这些方法常能获得很好的效果。当这些方法无效时,应静脉给予异搏定或腺苷等药物来终止发作。然后使用其他一些抗心率失常药物作为长期预防。 在婴儿或10岁以内的小孩,可以用地高辛来终止心动过速发作。而在成人则最好不用地高辛。这是因为此药能加速旁路的传导并能增加发生心室颤动的危险。 约95%的预激综合征患者可用射频消融术来进行根治。操作中发生死亡的危险低于1/1000。对于那些面临终身服药危险的年轻患者,射频消融术应是最好的选择。 室性早搏 心室异位搏动(室性早搏)是心室在正常心搏出现之前发生电激动而导致的一次额外心搏。 室性早搏是常见的。在无心脏病的个体,室性早搏存在并不一定意味着危险。然而,在有心衰、主动脉狭窄或发生心肌梗死的患者,频繁发生的室性早搏常预示着存在发生更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的危险性,而心室颤动常导致患者猝死。 

 【症状和诊断】 孤立的室性早搏对心脏功能影响较小,患者常无任何症状,除非发作频繁。主要的症状为患者自觉心脏强力收缩或漏搏。 同样,室性早搏的诊断要靠心电图检查。 

 【治疗】 对健康个体,除嘱咐其戒酒、减少运动量以及避免使用刺激心脏的药物外,一般不需额外用药。只有在出现不能耐受的症状或室性早搏是高危类型时,才考虑使用药物。一般首先试用β阻滞剂,这是因为该类药物使用较为安全。然而,由于该类药物常使使用者出现反应迟钝等现象,故而许多人拒绝使用它们。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对于那些频繁室性早搏的患者,使用β阻滞剂和进行冠脉成形术或冠脉搭桥术可以减少猝死的发生率。抗心律失常药物能抑制室性早搏的发生,但它们也可以导致致命性心律失常。因此,这些药物的使用应当谨慎。只有在经过详细的心脏检查和危险评价后才能使用。 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指由心室自身触发的心室频率超过120次/分。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动过速发作持续超过30秒钟)发生于各种损害心肌的心脏疾病。最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后数周或数月。 

 【症状和诊断】 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几乎都有心悸。由于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心脏不能很好地充盈和泵血,且易于转变或诱发心室颤动,故应作为急诊处理。有时,尽管心室频率高达200次/分,而患者确几乎无任何不适或只有很少的症状,但它仍然具有很高的危险性。 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要靠心电图检查。 

 【治疗】 对于任何有症状的室性心动过速和那些甚至没有症状但持续时间在30秒钟以上的患者都应予以治疗。如果室性心动过速发作伴有血压的下降,则应立即予以电击复律。静脉给予利多卡因及其同类药物常可有效地抑制室性心动过速的发作。如果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仍然不能终止,医生要进一步作电生理检查和试用其他药物。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常由心室内一小片异常区域触发,有时,通过外科手术可以去除这个区域。室性心动过速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考虑安置自动除颤起搏器。 心室颤动 心室颤动是由心室内多源性无序电冲动导致的心室肌快速无效收缩状态。这是一种非常紧急的致命的心律失常。 心室颤动的电学特征与心房颤动相类似,但其预后相当差。心室颤动时,心室肌纤维只是颤动而不能形成协调有效的收缩。由于此时没有血液泵出心脏,因此除非给予立即的处理,否则患者很快死亡。 心室颤动的原因与其他引起心脏停跳的原因一样。最常见的是由于冠心病或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不能获得足够的血液供应。其他常见原因包括休克和低钾血症。 【症状和诊断】 在数秒钟内心室颤动即可导致患者意识不清,如不予积极处理,通常会出现惊厥并在大约5分钟后出现大脑的不可逆性损害(由于大脑长时间缺血)。随后患者很快死亡。 一个人突然倒下时,常应考虑有发生心室颤动的可能。体检时不能检查到脉搏和心跳,同时血压也不能测出。诊断要靠心电图来证实。 

 【治疗】 必须立即予以治疗。尽快开始心肺复苏(CPR),同时尽可能快地进行心脏的电除颤。药物的应用有助于维持正常心律。 如果心室颤动发生在急性心肌梗死后数小时内,且病人先前没有休克和心衰,那么大约95%的患者电除颤能获得成功,他们的预后也较好。休克和心衰是心室损害的重要征象;因此,如果存在休克和心衰,那么电除颤成功率下降到30%左右,70%左右患者将死亡。 房室传导阻滞 心脏传导阻滞指电冲动通过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的房室结时发生的传导延缓。 根据电冲动传导到心室的延缓程度是轻度延缓、间歇阻滞或是完全阻滞,将心脏传导阻滞分为一度、二度和三度传导阻滞。 一度传导阻滞 每一个从心房来的电冲动都能下传到心室,但通过房室结时都存在传导的延缓(房室传导时间延长)。此种类型的传导阻滞通常没有任何症状。这也常见于受到良好训练的运动员、青少年、青壮年以及迷走神经张力过高的个体。当然,此种情况也见于风湿热、肉瘤样心脏病和一些药物的作用。心电图能提供诊断证据。 二度传导阻滞 此时,并不是每一个从心房来的电冲动都能下传到心室。这将会引起心跳缓慢和不规则。部分二度传导阻滞将发展成为三度传导阻滞。 三度传导阻滞 从心房来的电冲动被完全阻滞而不能下传到心室。此时心脏的频率和节律由房室结或心室自身所控制。由于没有了心脏正常起搏点(窦房结)的刺激,心室频率非常慢,一般低于50次/分。三度传导阻滞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影响了心脏的泵血能力。常见的症状有眩晕、黑矇、晕厥及心衰等。当心室率大于40次/分时,患者的症状常不严重,只是感到乏力、直立性低血压和气促等。源于房室结和心室的起搏频率不仅慢而且不规则和不可靠。 

 【治疗】 一度传导阻滞也不需要治疗,即使是由心脏病所引起。部分二度传导阻滞患者需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而三度传导阻滞患者都需要安置起搏器。在急诊情况下,常需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尽管在对基础心脏病进行积极的治疗后,部分患者的心律能恢复正常,但大多数患者在以后的生活期间将一直需要人工起搏器。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包括心脏自然起搏功能的广泛异常。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可以导致持续性心跳缓慢(窦性心动过缓)或在窦房结与心房之间出现完全性阻滞(窦性静止),在后一种情况下,窦房结产生的电冲动不能传出以使心房收缩。此时,心房下部甚至心室的逸搏性起搏点将代替窦房结工作。 该综合征中的一个重要亚型是过缓-过速综合征。此种情况下,快速的房性心律失常(包括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与心动过缓交替出现。所有类型的SSS都常见于老年人。 

 【症状和诊断】 许多类型的SSS不会引起症状,但持续缓慢的心率可导致患者乏力和倦怠。心率很慢时,可出现晕厥;快速性心率时,患者常有心悸感。 脉搏缓慢,特别是不规则,或在患者体力活动没有改变的情况下,脉搏频率出现较大的变化,应考虑存在SSS的可能。特征性的心电图异常,尤其是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出现与症状有关的异常,有助于明确诊断。 

 【治疗】 有症状的个体通常需要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这些装置是用来增加而不是减慢心率的。因此,对那些有心动过速发作的患者,最佳的治疗方案是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后给予减慢心率的药物,如β阻滞剂或异搏定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