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济学,就是大数据成果之一,天才的经济学家只是“预知”了而已

 苕国土鱼 2020-05-29

   我们现在很流行的“大数据”,有什么用呢?当然对个人来说用处还是挺多的,但是从经济上来说,其主要用途是通过海量的数据发现规律,预判出需求并提前做好供给,让市场达到平衡。当然这是站在社会整体的角度上来说,也就是宏观上来说。微观上一阿里、腾讯和百度他们也在大力发展大数据,他们主要的目的就不是让市场平衡,相反,他们是想发现不平衡中可能存在的重大商机。

   经济学是研究各种经济活动和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一看都知道,经济学的正常发展应该是这样的:依靠大数据来顺向的分析和总结出规律;越来越多的数据,越来越多的分析和总结经验;最终让整个学科越来越接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但是大数据是近年来才发展出来的新东西,而经济学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了,古希腊和古罗马就有这方面的很多论著。当然我们一般还是不追溯那么远,正常情况下我们是从1767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开始计算的,直到1879年W·S·杰文斯正式提出“经济学”一词而认为其理论成型。实际上在斯密之前两个世纪就有“重商主义”、“重农主义”等经济理论。

   亚当·斯密是怎么在没有大数据的情况下发展出经济理论的,我认为是其天才的洞察力,也就是在没有大数据的情况下,他通过其观察、判断、总结和再观察、再总结等不断修正的方式,克服各种困难,做出了近似大数据的成果。由于没有大数据的中误差等的影响,其理论的抽象性更强,更简单,但同时误差也可能更大。

   我们就来说说各个代表性的经济学家的主要理论和大数据的关系:

   亚当·斯密是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创立者,强调自由市场、自由贸易以及劳动分工,被誉为“经济学之父”。他的理论可以理解成其预测和整个资本主义的所有大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去除掉资本主义各个阶段的差异,而总结出最具代表性的普适性经济规律。如果不出意外,资本主义存在一天,或者说市场经济存在一天,他的理论永远都只会存在误差,而不会存在失效。

   凯恩斯是现代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宏观经济学之父,一度被誉为“救星”、“战后繁荣之父”等美称。他主张政府干预的经济,他在发展理论,罗斯福同时在实践,最终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现在美国甚至全球在搞的“量化宽松”政策的理论基础就是来自这么老兄。但是他的理论的适用范围就仅限于资本主义或者市场经济的某一阶段和某一时期的应急措施,虽然其理论被某些国家误用成政府主导一切的理论基础,但其适用范围应该是要要低于斯密,可以理解成其只研究了某阶段的大数据并得出基本正常的结果,而这一阶段的结果与斯密的理论产生了重大误差。

   注意,凯恩斯还是有诸如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偏好三大规律等很有理论和现实价值的重要理论,我们这里仅说其政府干预经济这方面理论和大数据的关系。

   前几天才过世的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威廉姆森命名的“新制度经济学”,其侧重于交易成本的经济学研究领域。可以理解成,他们就已经在深度分析大数据里面除了总规律和阶段性规律以外的某一方面(交易成本)的规律。

   我们再说说“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他的研究和理论突破和经济学的限制,当然其代表理论更偏重于微观,但其也有《国家竞争力》这样的相对宏观的著作,他可能比前面那些经济学家们,真正获得可以称得上“大数据”的资料,但主要仍然是凭其洞察力,在经济数据的背后,还找原因,但利用创新能力、发展潜力等非经济因素来加入分析。但其理论偏重于国家层面,而不是全社会。

   为什么要扯这些呢?我的目的并不是在此表扬这些经济学家前辈。而是说有了大数据,我们是否可以做验证,因为主流的经济学家还是认为亚当·斯密的“无形的手”是最后的规律,干预只会导致泡沫等破裂的延迟而不是永远闪着彩光。今天虽然没有说到马克思,但其理论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不是相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