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平淡的生活过成诗:中国古典田园诗之美

 昵称Zpzg8fzu 2020-05-29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自古以来,无论是居于庙堂之高,还是处在江湖之远,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田园梦,古代文人们更是把平淡的田园生活过成了一首唯美的诗。陶渊明以“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勾画出了乡村的淳朴可爱;孟浩然用“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为我们描绘了田园风光的美好。这些田园诗语言质朴清新,意境恬淡闲远,情感纯朴自然,即使到了现在,我们再次翻读这些田园诗时,我们依然能在一字一句中看到那美丽的田园光景,依然能够体会到诗人所寄托的真挚情感。

相信很多人都想问,与转瞬即逝的现代诗相比,为什么古代的诗歌,尤其是田园诗能够流传千年而不衰呢?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原因就在于田园诗的独特之美。

把平淡的生活过成诗:中国古典田园诗之美

一、田园诗的意境之美

一首诗是否令人心生向往,最主要是看诗人能否创造出好的意境。而田园诗的魅力首先就在于它的意境美,诗人把景、光、色、声、文字以及情感等元素巧妙地织成“秩序的网幕”,给读者再现了田园的优美风光,营造出悠闲恬淡的意境,让品读诗歌的我们能陶醉在其中。

田园诗的意境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 诗中有画,美不胜收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田园诗的一个重要特点。比如孟浩然就在《过故人庄》中以朴素清新的笔调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农家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在绿树掩映的农家小院,两个老友一边惬意喝着小酒,一边唠着桑蚕农事,偶尔抬眼望望窗外,眼前是碧绿的菜园,远处是朦胧的青山,真是美哉,悠哉……读者在品味诗歌之时会不由自主地陶醉在浓郁的田园诗情画意之中,浑然忘我。

把平淡的生活过成诗:中国古典田园诗之美

  • 色彩丰富 赏心悦目

要营造诗歌的意境,对色彩的理解和巧妙运用是创作中重要的因素之一。而在田园诗人的眼里, 色彩是凝聚了作者丰富的情愫,他们通过对色彩的巧妙运用,营造出田园诗恬淡唯美之境。

比如王维,他在诗歌创作中对色彩运用的是极为灵活多变的。“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王维不仅仅描绘出意象的形态,还刻画的颜色。更巧妙的一点是,王维把作画时的色彩调配技巧直接运用在诗文中。红艳的花瓣上微带隔夜的雨滴,更显得柔媚可爱;碧绿的柳丝笼罩在淡淡的雾霭中,更加袅娜迷人。对桃、柳的着色刻画能够令读者隐隐感觉到明媚的春光就在眼前,美妙而迷人。

把平淡的生活过成诗:中国古典田园诗之美

景中寓情,景美情真

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听过“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句话,景中寓情,情景交融是田园诗的显著特点。诗人通过词藻的运用,让情和景的交融互渗,发掘出最深的情,也透入了最深的景,所谓“诗者天地心”,这种写法使得田园诗的意境更为深远,韵味悠然。

二、田园诗的禅意之美

  •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鸟一天堂

一花、一叶、一鸟这些词本没有任何涵义,但是诗人把他自身情感和思想融入物象后,这些本无任何含义的花草树木瞬间就有了人文的气质和韵味,有了禅意佛性,有了禅意之美。

最具禅味之美的是“诗佛”王维的山水田园诗。王维精研佛理,通晓音律与绘画,所以他的诗歌比较空灵闲逸、物我合一,颇具禅意佛性之美。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山居秋暝》

王维这首《山居秋暝》选取“空山”、“明月”、“松”、“竹”、“莲”这类独特意象,营造出静洁空明、恬淡清寂的唯美意境,表明了作者高洁脱俗、虚静洒脱的情怀和品格。又如《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借“云”、“水”悠闲飘逸的意象传达出作者随遇而安、悠闲自在、物我两忘的禅趣。

把平淡的生活过成诗:中国古典田园诗之美

  • 物即是我,我即是物,不二之心,即为禅心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 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其实,许多山水田园诗都体现出这种“物我”“有无”的禅意玄思,既有物我合一的洒脱旷达,又有物我为二的入世情结,这种“物我”、“有无”、“出入”的交融和转换正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体现,也是田园诗的禅意佛性之魅力所在。

木末辛夷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王维《辛夷坞》

王维这首《辛夷坞》表面是写辛夷花在幽静的山谷里自开自落、悠然自得,其实是作者借辛坞营造了一个远离尘嚣、与世无争的清寂空幽的意境,蕴涵着佛家空无寂灭的思想观念。读之使人物我两忘,万念皆寂。

把平淡的生活过成诗:中国古典田园诗之美

  • 致虚守静,见素抱朴——回归本性之美

大部分田园诗都体现了老庄的虚静无为的道家思想,只有内心虚静才能于纷繁的世事中体察其“道”,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正是这种虚静寡欲的禅境的体现,这种静不是枯静,不是心如死灰,而是一种曾经沧海、看透世事的闲达通透、逍遥自在。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惟 通:唯)—— 宋代 ·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范成大这首田园诗是一幅“静美”的田园淡彩画儿:金黄的梅子和肥大的杏子缀在枝头,一片雪白的麦花静静地铺在蓝天下,菜花已结夹,只余零星几朵黄花点缀其间。夏日绵长,村庄寂静,几只蜻蜓和蝴蝶在篱边自在飞舞……作者用白描手法,描绘了乡村田园的美丽风光,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蕴涵着作者内心宁静、虚空的禅思佛性。

人只有内心归于宁静寡欲才能“明明德,止于至善”,才能真正走进自己的心灵家园,感悟事物的美。

把平淡的生活过成诗:中国古典田园诗之美

三、田园诗的语言之美。

田园诗的语言平淡朴素,清新自然,虽不似汉赋那样宏阔瑰丽,但是却有着其独特的自然美,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

  • 语言朴实清新 平淡中现真趣

田园诗用语平淡直白,朴实自然,没有刻意渲染雕琢的痕迹,感情真挚,溢满醇厚的乡土气息。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 唐代 · 王建《雨过山村》

王建的这首《雨过山村》语言浅白清淡,用语如闲话家常,亲切自然,读来朗朗上口。鸡鸣、溪水、翠竹、板桥、妇姑、栀子花都是乡村常见镜像,没有奇景,也没有绮句,如一幅淡雅的白描图,于平淡中见神奇,韵味悠长,令读者如身临其境一般,田园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

把平淡的生活过成诗:中国古典田园诗之美

  • 有动有静 韵味悠长

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桂花、春山是静态描写,月出、鸟鸣是动态描写,有动有静,以动衬静,让人既能感觉到夜晚春山的幽静,同时又充满生机,以夜的静、山的空蕴意人的“静”与“空”,虽只短短的20个字,却韵味悠长,犹如一首悠扬空灵的禅曲,余音绕梁,耐人寻味,真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多角度摹写 营造立体空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上面这首诗,王维选取了有代表性的秋景:寒山、秋水、渡头落日、墟里孤烟,通过多视角的描写,有远有近,有高有低,既绘形又绘色,动静结合,虚实相间。诗人给读者织就了一幅立体的秋景图,我们仿佛能够看到诗人倚杖柴门,闲听暮蝉的闲逸,也仿佛看到了辋川山庄秋天的美景。

把平淡的生活过成诗:中国古典田园诗之美

  • 用典明志 自然贴切

田园诗经常用典,如《渭川田家》“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式微》取自《诗经·邶风》中的“式微,式微,胡不归?”,表达作者厌恶官场、渴望归隐的思想感情。《山居秋暝》“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是诗人对《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意的反用。这些用典都与诗中之景浑然一体,表露诗人眷恋山水、寄欲归隐田园的高洁情怀。

  • 拟人、夸张 生动形象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青苔本不是动物,没有手脚。而王维用拟人化手法,将它当活化成活泼顽皮的孩童,亲昵地依偎到诗人的衣襟上来,这样以物喻人,生动有趣,于清幽之中添几分生趣,使人更觉此情此景的美好可爱。

把平淡的生活过成诗:中国古典田园诗之美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在我们抱怨生活的喧噪无聊时,有人已经把平淡的生活过成了诗。“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虽然我们很难亲自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但我们还能够品读中国古典的山水田园诗,能够让我们“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还能拥有古代诗人们“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从容,感受中国古典田园诗独特的魅力。

文字‖照鉴历史3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