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善若水,为人处世要“不争”

 无为馆藏 2020-05-29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语出《老子》(又称《道德经》)

老子(李耳)认为做人最好的品质就像水那样,水具有滋润万物的不变本性,与万物毫无冲突;水有宽广的胸怀,甘居人们所厌恶的卑下、垢浊的地方,因此,水的品质接近于“道”了。安居以在地面为善,心以安于低处为善,与人相处以仁的态度为善,言谈以守信为善,为政以清平为善,做事以力量而行为善,行动以合乎时宜为善。正因为什么也不争,所以也就不会有什么过失。

上善若水,为人处世要“不争”

在自然界的万物之中,老子最推崇水,他认为水德与道相近。而理想中的“圣人”是道的化身,因为他的言行类于水。

水稀而软,无色透明,一句话,水性温柔。相比光线的直来直往,水比光更贴心。一个人站在阳光下会形成一个影子,而一个人在水里是充满了温柔的呵护。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特别是精神生活更是必需的。

老子提倡“阴柔”,便是取象于水。水是阴柔的,可以聚集巨大的能量。洪水也是阴柔的,但它同时也是很阳刚的。

上善若水,为人处世要“不争”

01 水善利万物,而功成不居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是万物之源,给万物以利益。水之所以善利万物,是因为它是流动的、功成不居的,所以能够成全万物。

而老子称赞“处众人之所恶”的美德,意思是水不择高低凸凹,相当公平无私。地表凹凸不平,凸出部分有风且比较干净,凹入部分空气流通不畅,逐渐会聚集到草木腐朽的地方,时间一久会弥漫令人窒息的气味。

水从高处流下来,流经过凸起的地方,冲洗之;流经凹陷的地方,还是冲洗之。这样,泥沙俱下一路过来冲走了所有的脏东西。因为水是流动的,所以它总是清洁的。万物受其恩赐,也变得清洁。水就像“道”一样,无所不成、无所不催。

上善若水,为人处世要“不争”

02 为人处世要“不争”

老子并列出七句“善”字,也是受水的启发,意思说为人处世的要旨是“不争”。

南隐是日本明治时代的一位著名的禅师。一天,一位自大得出名的教授来向他请教禅宗的事(名为请教,实则借机自吹)。

南隐禅师当然知道教授的来意,但他还是以茶来待对方。他把茶水倒进教授的杯子里,很快就满了,但他还是继续倒。教授看着茶水从杯子里面溢出来,觉得自己再也不能沉默了,终于说道:“禅师,别再倒了!水已经满了!

上善若水,为人处世要“不争”

南隐禅师听了后,便不再注水了。他对教授说:“你就像这个杯子,它装满了你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若你不把自己杯子里面的水倒空,我怎么能对你说禅呢?”

的确,心中已经装满了“自我”两个字,凡事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自认为有些才华,傲慢自大,总是喜欢炫耀,处处感觉高人一等,不把周围的人放在眼里,这种人的“自我”就是把自己太当回事,哪里还学得了水的德行!

水柔静,处下,不争,善利万物,默默地奉献,才是我们立身处世的典范。正如老子所说:“夫唯不争,故无尤”。

上善若水,为人处世要“不争”

结语:

人的最高美德是什么?一个人怎样才能达到他的最高美德?我们唯有学习水的性格、品德和行为。

对于水,我们并不陌生,水滋养万物,无私奉献而不争,别人不喜欢去的地方它也去,即使在缺水的沙漠地区亦莫能除外,所以水接近于道了。水是谷物的粮食,没有水,谷物就不能生长,而人离开水就会死去,因此,水对人有双重之恩。

所以,老子指出人必须“上善如水”。意思是做人要像水一样,像水的流动,像水的涓流成河、百川归海,像水的目标清晰,朝着既定的方向流动。我们做事当如水,曲折而坚定地奔向前方。

上善若水,为人处世要“不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