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文明的源头都在哪里?长江中游新石器文化随想

 virn 2020-05-29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曾于酒酣之际登上岳阳楼,恰逢初春细雨,范仲淹先生笔下'衔远山,吞长江'的洞庭湖,在雨雾中愈加朦胧,'醉后不知天在水',眼前的洞庭湖烟波浩渺,气象万千。今天的洞庭湖早已经没有了宋代'洞庭八百里,云梦泽南洲'那般辽远壮阔。不过登高远眺,也不失对古人胸怀的一种追思。

中华文明的源头都在哪里?长江中游新石器文化随想

随着学者研究的深入,我们知道,在遥远的远古时代,这里同样也不是那般模样。那时候的洞庭湖区域是河网交织的大片平原。

我们的故事就从这遥远的遐思开始,一睹几千年前古人的风采吧。

这里是稻作农业的源头

中华文明以悠久绵长,不曾中断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其中南稻北粟农业体系的建立功不可没,在遥远的蛮荒时代,人们的唯一目的就是生存并繁衍后代。

距今一万两千年前,末次冰期走向尾声,在气温逐渐升高的过程中,新仙女木事件的突然降临,导致地球经历了一千多年的气温下降。随着新仙女木事件结束,温暖的全新世来临了。整个东亚大地的原始农业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迅速繁荣起来的。

从目前考古发现来看,我国最原始的农业诞生在两个地区,就是今天的华北地区和岭南地区。学界通常按照严文明先生的命名方法,将12000年前-9000年前这个时期定义为新石器早期。

中华文明的源头都在哪里?长江中游新石器文化随想

新石器早期考古文化分布示意

北方新石器早期考古遗存主要出现在华北地区,在这里人们发现了南庄头、于家沟、东胡林、转年等新石器早期遗存。这些遗存分别进入了原始陶器使用及原始农业的萌芽期,磨盘和磨棒开始出现,据学者考证,磨盘和磨棒在当时的作用主要是用来研磨橡子一类的坚果,同时粟和黍类植物已经初步驯化,成为了当地古人的食物来源。

现在看来,北方地区各支考古文化的源头应该来自此地。而南方地区却是另一番光景。

由于岭南地区发现了大量早期新石器时代的遗存,年代久远者能够达到20000BP左右,所以对于这里新石器早期的定义似乎无法套用12000BP-9000BP这样的年代框架。学界对此的认识也是在不断变化,20000BP-9000BP为南方新石器早期的年代划分或许是一种可行的方式。

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长江中游地区也发现了不少年代在这个区间的考古遗存,见著学者文献的有八十垱下层、竹马、十里岗、燕儿洞、双林、新民、澧县宋家岗和临澧华垱等。

中华文明的源头都在哪里?长江中游新石器文化随想

新石器早期澧阳平原部分遗址

这里的石器以小石片为主,不仅与华北地区的细石叶完全不同,与岭南地区的仙人洞、吊桶环等遗存也不同。有学者认为小石片更多的是用于狩猎和处理肉类,相比北方尚显寒冷的气候,长江中游地区猎物资源或许更加丰富。

从这点来看,在不同的生存压力下,北方地区对植物的利用和专业性要早于南方地区也就不难解释了

有学者观察到岭南地区、长江中游地区、华北地区这个时期的生计方式有南向北过渡的迹象,是否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人群迁徙造成的呢?不过目前尚无更多考古研究来支持这个结论。

事实上,在岭南早期遗存中已经出现了原始稻作的迹象,或许由于考古的缺失,时间断层很明显。也或许由于新仙女木事件造成的气温骤降,将原始稻作继续发展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

南北方新石器中期的时间点差不多,就是9000BP前后。长江中游地区这个时候的考古文化就是我们熟知的彭头山文化

中华文明的源头都在哪里?长江中游新石器文化随想

彭头山文化

彭头山文化目前发现的考古遗址并不多,均分布在洞庭湖西侧的澧阳平原上,但偏靠湘西山地这侧,对于远古时代的古人来说,水既是生命之源,又是生命的重要威胁。所以人们通常会选择离水不远的阶地或者山岗上。

这个时候的彭头山人还是以渔猎为主要生计来源,但在彭头山遗址和八十挡遗址均发现了原始古稻的遗存。对于此时彭头山人的水稻是否存在广泛栽培,学界还是看法不一,但稻作农业在这个时候已经成为人们生计的一个来源当无疑问。

随着彭头山人生产力的提高,定居农业逐渐出现在我们视野中,在八十挡遗址发现了早期的环壕聚落,此时这些环壕的作用大多用于防止水患,不过为后来这里早期城池的出现创造了坚实的基础。

中华文明的源头都在哪里?长江中游新石器文化随想

彭头山文化扩张

长江中游地区考古文化脉络

与黄河中下游新石器文化始于裴李岗贾湖文化一样,长江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就是从彭头山文化开始的。彭头山文化始于澧阳平原,绝对年代9000BP-7500BP。

澧水这条线的考古文化发展脉络如今已经很清晰了,彭头山文化(9000BP-7500BP)——皂市下层文化(7500BP-6800BP)——汤家岗文化(6800BP-6300BP)——大溪文化(6300BP-5500BP)——屈家岭文化(5500BP-5000BP)——石家河文化(5000BP-4000BP)。

这些时间点是学者根据考古文化脉络及遗址检测结果衡出来的。在不同学者的论述中略有不同。

除了洞庭湖区,有一群彭头山人北上鄂西北,在那里创建了城背溪文化,也有学者称其为彭头山文化城背溪类型。本文取城背溪文化这个说法,这支文化独立发展的迹象非常明显,同时对汉水上游乃至关中地区老官台文化有过深远影响。城背溪文化绝对年代上限在距今8500年前后,这个时间点也是全新世期间第一个气温波动的时间,部分彭头山人北上峡江地区也可能与此有关。

中华文明的源头都在哪里?长江中游新石器文化随想

澧阳平原地区和峡江地区考古文化示意

城背溪文化的年代下限在7000BP,比澧水流域的汤家岗文化起始年代6800BP要早,是否有城背溪人南下造成澧水流域的皂市下层文化发生蜕变呢?从目前考古材料上来看还不是很明朗,本文对此不做深论。

继承城背溪文化的是柳林西文化。柳林西文化从7000BP到6200BP,延续时间长达800年。

与此同时,汉水东面出现了边畈文化,边畈文化更大可能是受到了来自中原地区仰韶文化影响的产物。汉东地区受到汉水中下游和中原地区考古文化双重影响,在双方势力此消彼长的发展过程中,强大的屈家岭文化在此诞生,这是后话。

中华文明的源头都在哪里?长江中游新石器文化随想

边畈文化受到中原文化音像

沅江中游武陵山区有一支考古文化叫高庙文化,这支文化非常古老,年代上限达到7800BP,这里诞生了我国最早的祭坛,八角星纹也来自高庙文化。按照分子人类学的理论,高庙文化与山东的大汶口文化人群有着非常微妙的关系。

我们现在很难肯定两支文化人群是一个族群的迁徙,但7000年前族群迁徙也是完全可以想象的。

至于高庙文化的来源,郭伟民教授认为是来自彭头山文化南下,并同时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刘俊男教授持高庙文化是岭南地区考古文化的延续这种观点。我们这里不做更多判断。但高庙文化在7000多年前的确达到了非常让人惊讶的高度。同时高庙文化的北上也催生了皂市下层文化向汤家岗文化转变。高庙文化的继承者是松溪口文化。

湘江下游地区的大塘文化和堆子岭文化也是在澧水流域考古文化的扩张过程中诞生的。

中华文明的源头都在哪里?长江中游新石器文化随想

沅水和湘江区域考古文化生成示意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来,7000BP-6300BP这段时间,长江中游也处于一种文化乱世状态,中原地区这个时期处于仰韶时代的早期,同样也是考古文化林立。不过长江中游地区先于中原及长江下游地区完成了区域文化上的整合。长江中游地区第一个完整的大一统时代来临了,就是名声赫赫的大溪文化

中华文明的源头都在哪里?长江中游新石器文化随想

长江中游地区考古文化序列

一统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文化中国时期的三足鼎立

大溪文化是以巫山大溪遗址命名的,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在洞庭湖区域同样发现了大量的大溪文化遗址。学者将峡江地区大溪文化命名为关庙山类型,洞庭湖区域大溪文化命名有些分歧,有学者称其为划城岗类型,郭伟民教授将其定义为城头山类型。

郭教授对大溪文化的演变有着非常精彩的论述,本文不做过多专业阐述,按照郭教授的分析,洞庭湖区域的大溪文化来自汤家岗文化自然演变,峡江地区的大溪文化更多传承了柳林西文化的特征。但整个大溪文化的诞生背景应该是源自洞庭湖区域。

中华文明的源头都在哪里?长江中游新石器文化随想

汤家岗文化形成示意

从年代上看,也的确如此,汤家岗文化演变成大溪文化的时间在6300BP,而峡江地区柳林西文化演变成大溪文化关庙山类型的时间为6200BP。洞庭湖区域形成的时间要早一些。

大溪文化的统一,实际上是结束了从城背溪文化分离出彭头山之后,两个长江中游重要地区考古文化长达2300年的分裂期。

中华文明的源头都在哪里?长江中游新石器文化随想

大溪文化分布范围

北方汉东地区在两三百年后也演变成了油子岭文化,不过汉东地区依旧保持着与洞庭湖峡江地区完全不同的文化面貌,并没有被统一进长江中游传统文化的大潮中。这与中原地区庙底沟文化强势崛起,并四处扩张有关系。

沅江中游地区的考古文化这个时候被大溪文化强势统一了,发达强盛的高庙系考古文化顽强生存了1500年后,最终在大溪文化扩张的浪潮中成为了历史。是否正因为大溪人强势扩张,导致高庙人北上参与到了大汶口文化的形成中呢?我们不得而知。

中华文明的源头都在哪里?长江中游新石器文化随想

高庙人北上路线示意

不过在汤家岗文化影响下,于湘江下游地区诞生的堆子岭文化,在这个时候也成长起来,虽然没有大溪文化蓬勃的气势,但顽强的守在大溪文化南部边界,成为了一支在南部与大溪文化分庭抗礼的势力。

6000BP开始的时代有学者称其为文化中国形成的时期,这个观点主要来自中原地区庙底沟文化的强势。

中华文明的源头都在哪里?长江中游新石器文化随想

庙底沟文化扩张示意

这个时期也的确是我国新石器时期纷乱之后的文化大爆发,黄河流域的庙底沟文化、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长江下游的崧泽文化,形成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三足鼎立。

这其中庙底沟文化相对更强势些,主要体现在文化遗址数量庞大、发达的彩陶文化、粟类农业的兴盛。

崧泽文化表现在更早的王权社会的诞生,稻作农业的后来居上。大溪文化则以最早的城池建设独领风骚。

城头山古城,世界上最早的城池

我们上文有述,彭头山文化集中在澧阳平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过之后皂市下层文化和汤家岗文化的发展,汤家岗时期的核心区域已经迁移到澧水下游的安乡一带。

中华文明的源头都在哪里?长江中游新石器文化随想

两个地区大溪文化源流示意

然而洞庭湖区域大溪文化的蜕变却回到了澧阳平原,在汤家岗时期,澧阳平原处于文化区的边缘地带,郭伟民教授认为,“文化的变革总是首先酝酿和发生在其边缘或外围地区”

此说颇为合理,仰韶文化从裴李岗文化中蜕变出来也正是在裴李岗文化的边缘豫西地区。崧泽文化同样在马家浜文化的边缘地带发酵并取而代之的。

洞庭湖区域澧阳平原诞生的大溪文化,在其中期达到了顶峰,成为横跨峡江、洞庭湖区域、沅江地区的一支庞大势力。城头山古城也几乎与大溪文化同时诞生。

中华文明的源头都在哪里?长江中游新石器文化随想

城头山古城俯瞰图

城头山古城的诞生正是源于边缘地带的廊道效应,在汤家岗文化晚期,不仅环境发生变化,气温也处于骤变的波动边缘,分布在澧阳平原的诸多村落,在这个狭窄的空间中,由于相同的生活方式,同一个文化面貌,各个村落之间联系逐渐加深。郭教授称之为“村落共同体”

这种村落共同体往往诞生在一个族群的边缘地带。这让人不禁想起了几千年中国社会中边境地区自发组织的各种民间武装势力。这里是源头吗?

“村落共同体”在资源日益紧张和外部势力的不断困扰之下形成了一种合力,在这种合力的作用下,修筑城池防御外敌就应运而生了。郭教授此论非常有道理,充分说明了为什么没有在汤家岗文化的核心区而在其边缘地带崛起了这样一座城池。

中华文明的源头都在哪里?长江中游新石器文化随想

城头山古城村民工作示意

这座城池就是鼎鼎大名的“城头山古城”,这座古城建造于大溪文化初期,后来经过几次扩建和整修,一直延续到石家河文化前,在石家河大城出现之前,这里一直是长江中游文化的中心地带,其地位举足轻重。时间跨度长达2000多年。

如此漫长的岁月中,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城头山这座人类文明历史上最早的古城屹立不倒呢?或许有一个非常神秘的信仰在里面,究竟是什么?我们目前还无法得到确切答案。

从9000年前的彭头山文化,到7800年前的坐落于湘西群山中神秘的高庙文化开始,流行于长江流域的太阳崇拜、在海岱地区发展起来的八角星纹、长江下游的兽面纹、各地出现的精美丰富的白陶器物,无不向我们昭示着,这个大山深处诞生的神秘文化,有着强大的穿透力,他以跨越时空的强大影响力,在中华文明形成的过程中,写下了自己传奇的一笔。让世人在遥远的遐想中惊叹不已。

中华文明的源头都在哪里?长江中游新石器文化随想

八角星纹传播示意

如果排除高庙文化神秘的精神辐射,从文化内涵和势力范围上来看,以彭头山文化和大溪文化为首的长江中游考古文化与同时期中原地区裴李岗文化和庙底沟文化比较起来,缺少了一些舍我其谁的霸气。

长江中游这个时期的考古文化更加内敛,独树一帜的文化面貌,始终维持着自己个性而不失生命力的特色。

长江下游的考古文化却始终以复杂的面貌呈现出一种多样化的文明特色。直到崧泽文化以其强大的控制力,将太湖与宁绍平原的文化势力统一以后,才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面貌,随着强大的良渚文化横空出世并走向巅峰,一个属于良渚的时代到来。

中华文明的源头都在哪里?长江中游新石器文化随想

屈家岭文化扩张示意

不过或许如刘俊雄教授所言,长江中游地区的屈家岭文化以发达的文化面貌曾经在中国大地上有着几百年领先的时期。

事实上,在庙底沟文化骤然瓦解的时代,席卷全国的文化大风暴中,屈家岭、大汶口、良渚几支考古文化均向世人展示了其独特的风采,如果硬要说哪支文化更领先,我们实在无法得到确切的回答。或许用“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句话,可以阐释出这几支文化曾拥有的无上荣光吧。而多元一体应该是中华文明来源的最佳答案。

中华文明的源头都在哪里?长江中游新石器文化随想

5000BP考古文化分布示意

结语:本来想一直写到石家河文化,限于篇幅,本文就在此结束,我们下篇文章会讲述大溪文化的灭亡和屈家岭文化的崛起以及石家河文化与中原龙山的百年恩仇。本文主要以一种随笔的方式将6000BP以前的长江中游考古文化做了简要的梳理。很多内容实在无法通过一文以概之,希望读者没有很深的跳跃感,能够随着笔者拙文在遥远的史前文明中翱翔。如偿此愿,我心足慰。

注:文中个别图片来自网络,向图片作者致敬,文中“BP”在考古学上表示距今多少年的意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