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瓦屋仙山

 东方欲晓10 2020-05-29

在中国古代,大凡模山范水之命名,皆有其历史渊源,如泰山、峨眉山、太华山、王屋山、瓦屋山、九华山、三清山、遇仙洞、九莲山、月珠山等等,不一而足。古人名山号水大都与人在此处之释道活动大有关联。以下的金釜山就是一个典型的道教名山,今特作一简介:

李阿与金釜仙山:

在今四川洪雅县余坪镇有一道教胜地金釜山,一千多年以来名闻遐尔,至今香烟不断,游人如织。宋代知岷宫观事张见几在《金釜观》碑记中有记:“谨按国朝、三国、国史、地理志载:嘉州洪雅县注隋县有金釜山。又按大中祥符四年八月敕颁下诸道图经载,金釜山在县东二十五里,草木丛郁。旧经云昔有主簿于此山煮釜修道,因号金釜,亦名主簿山。又按乾道七年十二月敕封观妙李阿真人,诰词节文李阿真人者,古不死之谓也。其精爽寓世犹人焉。两著迹典今代,炼形洪雅之山。又据父老所传曰:保安镇金釜山,即李阿真人炼丹之地。见几伏思此山,古仙著异史册,标名事有殊常理,当表出,故兹揭示之,以告来者。”

又清嘉庆《洪雅县志》:“汉李阿真人炼丹金釜山详山川及艺文志。”

宋苏辙眉州人嘉进土,游眺金釜有诗,详艺文志

明田萍洲,里居无考,或云宗室,浪迹至洪,遂静习金釜山。

金釜山县东二十里,峭岩壁立,下临雅江,上出灵泉,四时清洌,常覆云雾,李阿真人炼丹所也。

金釜观县东二十里,汉李阿真人修炼处。宋乾道中敕建。

灵泉古观石刻在金釜山,朝奉大夫张方书。

按此为两大石板,上镌有“金釜仙山,灵泉古刹”八个正楷赵书大字,每个字均有斗大,为双钩,字形特丰厚。我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在村民沈禄奎家中见过,被作为火塘边墙之用,听说毁坏无存,一说沈要待价而贾。此为古代洪雅八景之一“金釜灵泉”。

又《无上秘要,正一治品》中亦有关于李阿修仙炼丹之事,“平冈治,上应参宿,汉李阿于此学道及仙,在犍为郡界”。查金釜山在两汉魏晋北朝时地属犍为郡。

又《三洞珠囊》云:“第五,平冈治,在犍为郡南安县,去成都三百里,昔蜀郡人李阿于此山学道及仙,白日升仙也。治应参宿。”又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中之《星化三十四》中云:“平岗化属蜀州新津县西南四里,一名灵泉化,李阿上升于此。”这位李阿是李家道的一位重要人物,其教义从西蜀传至江南,有徒数千,并“布满江表”,他是中国道教史上一位影响较大的人物和派别。又明曹《蜀中名胜记》云:“洪雅县之东南十五里有金釜山,下临平羌江。故老相传,昔有主簿于此炼金丹,故曰金釜山,亦名主簿山”。四十年前据乡先贤王嘉禅先生讲李阿未入道时曾任过主簿。又云笈七签·二十四治》中之平冈治云:“山在蜀州新津县,去成都一百里,昔蜀郡人李阿于此学道及仙。”

综上所述,李阿在蜀修道是人所共知的不争事实。但关于他究竟在何方修炼,何方得道,这些都不太重要。有人问,为什么他飞升的地点记载不一呢?这不难理解,古今中外,大凡是名人,都会引来一些好事者的津津乐道,都要引来一些人以拥有此等名人为家乡人而感到骄傲。如前段时间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发生地之争,有人说是杭州的;有人说是上虞的;有人说是安徽的;有人说是山东的,各方都有地方文献和物证为证,各执己见,莫衷一是,谁也说服不了谁,迄今仍无定论。这种争古人、名人的事在今四川也是有的,如清代的四川四大才子之一的李调元,罗江、德阳、绵阳都坚持是本地的。北宋田锡和眉山三苏,洪雅与夹江,眉山与丹棱在七八十年前都曾争夺过,最后都不了了之。

查有关东汉李阿修道之事,见诸文献者以北宋《太平广记》中之记载为最早,碑见于方志中是南宋孝宗时所记,关于李之行谊来看是流传有绪

诗则以北宋苏辙为最早:“道士白发尊,面黑岚气染。自言工方平,学道古有验道成白日飞,人世不易定。后有阴长生,此地亦所占。并骑双龙翔,霞绶紫云、阳阳玉堂上,与世作丰稔。”据史载苏氏兄弟都曾向方士问道此不排除苏辙向金釜道士问道之事

南宋则有吴宗旦之《金釜灵泉》:“泉来有脉去无痕,水底神龙暗吐吞。莫怪一池杯漾浅,个中风雨浇乾坤。”吴氏亦曾向方士请教长生术。

明黄辉《访金釜观》中:“珠树分苔径,琼泉绕石台。楼看青沸,帐对碧桃开。烛影尊前合,钟声枕上来。浮邱何日到,相约几俳徊。”明南充人黄辉官翰林学士,工书,与董其昌齐名。太史并访道于瓦屋山

明程启充《探仙洞遂游金釜山》:“阴洞秋弥冷,浮云昼不开。未教缘雨阴,犹作看山来。仙去余丹灶,年深长紫苔。欲随双白鹿,从此到天台。”程为“嘉定四谏”之一,因反对议大礼,罢官归。

明李吉《游金釜山》:“江上数峰青削出,石坛高处俯平端。曾持太极虚心玩,便觉清风两腋蟠。天地万年留胜迹,山林几处挂儒冠,登临欲跨临江鹤,直上天门总未难。”

明李吉官知府,其遗址遍邑中。据墓志及碑阴所载李氏三代都耽湎于道家及黄老之术。

又有清初之邑人祝之至诗云:“仙坛紫气满岩前,疑是金丹釜里烟。客至唯余山鸟唤,声声脆响湿池边”,这是祝詠“洪雅八景”之一的“金釜灵泉”诗。据祝之墓志所载,其家就在金釜山附近,故时常来游玩。

清何绍基在《从石面渡至三宝寺》诗有:“仙溪谁溯稚川家,金釜山前石径斜……等句。”其人游洪雅山水殆尽,留下诗数十首。王嘉祥先生六十年前于金釜观灵官楼上见何诗数首,惜县志漏载。后听土人言,古董字画尽毁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呵惜!可恨!李阿是洪雅历史上仙道人物中流传最广,影响至深的一位重要人物,是洪雅土生土长中任何释道不能比拟的。

《升仙李阿真人碑》产生的时代背景:

洪雅虽为穷乡僻壤,但是历史悠久,文明开化较早。据考古发现和载籍所记:早在新石器时期晚期,就有青衣江文化范畴内的细石器被发掘出土了不少。其瓦屋山下秦汉时的严道古城在《史记》、《博物志》、和《资治通鉴》中都有关于在其不远处采铜炼白银之事。这里又是中国早期道教活动中心之一。

根据古籍和摩崖石刻里显示:至少在东汉未年,中国早期的道教已在洪雅地区流行了。五斗米道的创世人张陵的天师道初创于洪雅,成型于大邑鹤鸣山,这有东汉《张道陵碑》(又全称为“米巫祭酒张普题字”碑)为证。据明嘉靖张可述(张陵的后人)在《洪雅县志》中有“汉张道陵碑在洪雅易俗乡,上有熹平二年三月一日等字。又俱见宋王象之《与地纪胜碑目》”。到了清嘉庆重修《洪雅县》时,张可述的后裔张带江对于先人对张道陵碑的记载又大张其记,此不赘述。明末曹学《蜀中名胜记》和宋人洪适《隶续》中亦有此碑之记载。洪氏注云:“此碑有天师道法及祭酒,鬼兵字,而云受微经十二卷,盖诸张妖党相授之约。观其词,似是胡姓初入巫社中。故召诸祭酒援以经法,颇合史氏所载。”洪氏所言极是,其对《张道陵碑》之评估,可谓一语中的

这是目前我仍所能见到的关于五斗米道历史的最早碑刻。碑文共七行六十七字,其中有字早已泯灭,今特胪列于次,仅供有志者参考。

熹平二年三月一日,天表鬼兵胡九口口,仙历道成,道正一元,布于伯。定召祭酒张普,萌生赵广、王盛、黄长、杨奉等,谕受微经十二卷。祭酒约:施天师道法无极耳。

按翦伯赞、邓广铭先生在《中国古代历史参考资料选》中力反众说,将“表”定为“ 字”。我于一九六五年曾前往研读,亲见其确为“ ”字。惜已不可读者已有八字矣。因为此碑为中国历史上之名碑,所以二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