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黑色枣椰树

 心灵致远 2020-05-30

一个冬天,有很多人会觉得自己很累,手脚冰凉,整天昏昏沉沉,总是觉得自己睡眠不足,尤其是女性朋友,平时熬夜的时间太多,再加上每月一次的探望,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这不仅影响工作和学习,最重要的是对身体健康非常不好。到医院检查,医生会说:气血亏虚,建议多吃补品,调节血液和气血。我们都知道,“食胜于药”,今天我们推荐一种美味的食物——黑枣椰树。

黑色日期来自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属于棕榈家庭,像椰子树生长,果实像红枣,但你千万不要误会,黑色日期比红色日期更昂贵,它被称为“沙漠食用”“黄金”,在国内外销售。伊拉克是其最古老的家园,有着5000多年的耕种历史。

黑枣椰树是一种常见的热带水果。早在唐朝,这种“天赐”的枣椰树就已经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目前在中国的福建、广西、云南、广东、新疆等地都很丰富,尤其是新疆最为出名。果实成熟后,口感香甜,营养丰富,可以滋养身体,提高身体素质。

一千年前,根据唐朝的医典:《中草药集》:“主温在气,除痰外,补虚”。据《明代本草纲目》记载,枣掌心“不漏”,易消化,养肠胃,治便秘。

黑色枣椰树营养丰富,含有多种人体必需元素,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如钙、磷、钾、糖含量高达80%,只有不到1%的胆固醇,这自然风干的水果,也被称为世界上最营养的干果,更有“沙漠面包”的声誉。根据科学研究,对于那些忙碌的人来说,每天吃六个黑枣可以提高能量水平。

黑枣营养丰富,富含纯果糖、多种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其中维生素每100g含量可达380-600mg,比高10倍,苹果80倍,鲜枣含糖量25%-35%。这些维生素足够补充身体的正常能量。

天然花青素是黑色中包含日期和一些微量元素硒和多糖,天然抗氧化能力在一起这些物质能增强人体,清除体内自由基,它们也可以促进组织再生的代谢功能,从而提高身体器官的功能,经常食用能让身体保持年轻的状态,能够延缓衰老的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

俗话说:“一日三次,容颜不老。”喜欢吃红枣的人面色红润,美白雀斑,养血安神,滋补脾胃。对于那些经常吃黑枣的人来说尤其如此,黑枣可以泡茶、喝粥、喝汤,或者作为零食来帮助女性延缓衰老。女性朋友经常吃黑枣掌,气血足,精力充沛,面色红润,不仅脸上的痘痘都消失了,连黑眼圈也慢慢变了。

当然食用黑枣不仅以上作用,它还可用于强健人体心脏,也可治疗性功能低下。红枣与牛奶、蜂蜜混合食用后对男女双方性功能恢复有好处,可以说这种果汁是增强身体的天然伟哥。当然,这种补品对老年人也很有用,可以增强老年人的体力,强健骨骼,适合老年人和儿童天然补品。

总之,黑枣棕榈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蛋白质,比普通水果的数量多,为了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还能清除肝脏中的毒素和重金属。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吃一些黑枣掌心,同时帮助我们润肺止咳,还能解毒护肝,润肠通便,增强免疫力!

阿拉伯枣椰树

汽车改装看点关注
2019-05-27 11:17


将椰枣串包起来以防被鸟啄食阿拉伯国家特产的椰枣,我很早就听说过,品尝过。但是,在去阿拉伯国家工作之前,我却不知道它有那么多故事和传说。我最早听说椰枣是通过一部小说。一支阿拉伯骆驼商队遭遇沙暴,在茫茫大漠中迷路,几天找不到吃的。在客商们饿得走不动路的时候,面前出现一棵大树。树像椰子树,但却挂满红褐色的大枣。因此,他们称其为枣椰树。大枣甘甜如蜜,他们称之为“蜜枣”。他们食后得救,称颂这种树为“救命树”,其果为“救命枣”。岂料,这种拯救过阿拉伯客商的蜜枣,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那大饥馑的日子,竟也来到中国。起始,我们不知道这种甜得有点发腻的大枣为何物。后来才听说,这是从伊拉克进口的,称“伊拉克蜜枣”。闻此,我不由想起先前读过的那部小说,产生“我们也要得救”之悟。二十多年后,没有想到我先是访问伊拉克,后到埃及常驻,因工作关系几乎跑遍阿拉伯世界。而几乎所有阿拉伯国家都栽种枣椰树,并奉其为“树中之王”。枣椰树属棕榈科常绿乔木,喜欢高温低湿度气候,适宜在沙漠或半沙漠地带生长。它需要充足的阳光,也需要充足的水分,故有“头用火烧,脚用水泡”之说。枣椰树有六百多个品种,但不同的国家和地域的树种有所不同。矮的树只有几米高,倒悬的果实伸手可采。而最常见的,像椰子树和棕榈树那样巍然耸立,高可达二十多米,采摘时需要爬到树梢。树梢丛聚着二三十个长约四五米的羽状复叶,形成一个同树干相比小得不成比例的树冠。又细又高的树干,挑着一个娇小的叶冠,就像一个身材颀长的女孩,披着一头蓬松的短发,显得优雅端庄,楚楚动人,给荒凉的西亚北非大漠地带平添几分生机。


椰枣上市翻开世界植被图,我们可以看到,西从大西洋岸畔的摩洛哥起,穿过撒哈拉大沙漠、阿拉伯半岛和两河流域,直到东边的伊朗和巴基斯坦,在北纬15度至35度之间形成一个长达几千公里的枣椰树种植带。据世界粮农组织统计,世界上有三十二个国家栽种枣椰树,大约有一亿株,椰枣年产量为341万吨。其中,6400万株集中在阿拉伯国家,年产量为23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年产20万吨到60万吨的阿拉伯国家是埃及、沙特、伊拉克、阿联酋和阿尔及利亚,其次是苏丹、阿曼、利比亚和突尼斯。枣椰树可用种子繁殖,也可分株栽植。枣椰树雄雌异株,如用种子繁殖,长出来的树苗往往雄雌各半。雄性树不结果,经济价值不大。因此,现在的枣椰种植园都采用分株方式,将已结果的雌株根部孳生出来的幼株从母体上分出来另行栽培。这样,幼株长成后还是雌株。幼株四五年后开花结果;十年至十五年后进入盛果期。枣椰树一般能活一百五十年,产量随树龄的增长不断下降。枣椰树的花呈穗状,从叶腋上长出来。一个花穗上往往有上千朵花蕊。花蕊呈白色,播粉流香。过去,雌雄花授粉,全凭自然风吹或昆虫采蜜。现在,人们懂得科学,大都实行人工授粉。花开季节,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年轻人身系绳索,爬到树梢,先将雄性花粉采集。然后,再爬到一棵又一棵雌性树上,将花粉撒播。通过人工授粉,雌株受精得到保障,有助于提高椰枣产量。据说,一棵雄株的花粉可供四五十棵雌株使用。在大的种植园,果农总是根据这个比例,将多余的雄株砍掉,以便把更多的精力和物力用来经营雌株。枣椰树从开花到结果一般需要六七个月时间。初生的椰枣呈青色,长大变为黄色,成熟后则呈红褐色。椰枣长椭圆形,成百上千个集结成一团。每棵树可生长五到十团,每团重可达七八公斤。这样,一棵处在盛果期的枣椰树,每年可产椰枣六七十公斤。每当挂果季节,我们就看到树梢多了一景:那沉甸甸的椰枣团,大多用纸袋包起来,或用树条编制的篮筐罩起来。经了解,用纸袋包裹,是为防止刚长出的嫩果因暴晒而枯萎,因雨淋而腐烂;用篮筐罩起,则是为防止即将成熟的果实因太重而坠落,因太甜而遭鸟啄。不同哦国家和地域出产的椰枣,形状、大小、颜色、质地不尽相同,但含糖量都很高。就我品尝的经验看,伊拉克、沙特阿拉伯、阿曼、埃及的椰枣最甜,据说干果重量的一半以上是糖分。由此可见,“蜜枣”之说绝非虚言。椰枣长期以来是阿拉伯国家的主要食物之一。特别是居住在沙漠和半沙漠地带的阿拉伯人,从古至今都将椰枣视为“生命之源”。椰枣不但可以生吃,可以做酱、制糖、造醋、酿酒,还可以晒干后储藏,终年食用。实际上,椰枣不但含糖量很高,所含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也很丰富。据报道,经常食用椰枣的贝都因人,患癌症和心脏病的几率非常低。枣椰树溢出的汁液可直接或发酵后饮用。椰枣的种子磨碎后可作饲料。枣椰树挺直的树干可用作建筑材料。椰枣树的叶子可用来制作绳索、筐篮、家具。枣椰树独特的风姿讨人喜欢,在一些国家作为观赏植物栽种在公园、街头和公路两旁。枣椰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但其原产地是哪里,说法不一。有人说是现今的伊拉克,有人说是沙特阿拉伯,也有人说是巴林。可是,就人工栽培来说,考古发现表明,最早发生在公元前大约4000年,地域是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流域南部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当时,苏美尔人从伊朗高原来到这里,从事农耕活动,建立城邦国家。在他们建立的吾珥王朝的陵墓中,现今发现有椰枣和枣木。同时,在苏美尔人及其毗邻的阿卡德人使用的楔形文字中,也有椰枣的记载。在他们中间流传的神话中,椰枣更是经常被提及。其中最有名的一则神话说,天神的女儿阿南那,既是爱神,也是财神。她经管着仓库中所有的椰枣、牛肉和粮食。她的丈夫杜木兹是农牧之神,负责枣椰树的种植和收获。因此,阿南那有时也被称为“椰枣夫人”。这说明,枣椰树的种植同两河流域的古老文明可能是同时发生的。枣椰树一经栽种就不断传播。在公元前2500年的古埃及文献中,发现有枣椰树的记载,并被视为丰饶的象征。据推断,埃及的枣椰树,很可能是经部落游民或远征士兵之手,从美索不达米亚传播而来。在公元前12世纪兴起于地中海东岸的迦太基帝国,枣椰树被刻制在纪念碑上,还被铸造在硬币上。枣椰树学名“腓尼基长枣的树”,据说是公元前3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泰奥弗拉斯托斯在其著作《植物研究》中首先使用的。他认为这种树是腓尼基人从地中海东岸传播到希腊的。古希腊罗马人喜欢这种树,集会时经常带着枣椰树叶子,用作胜利的标志。这样,有意或无意之间,枣椰树就把两河流域的古老文明同尼罗河下游的古埃及文明、地中海北岸的古希腊文明联结在一起。枣椰树很早就介入宗教活动,并被载入宗教典籍。基督教历来把枣椰树的叶子同橄榄枝一样视为和平的象征。在复活节前的棕榈主日,枣椰树的枝叶是不可或缺的装饰物。犹太教徒也喜欢枣椰树。每当住棚节到来,他们都用枣椰树的枝叶来搭建棚舍。祈祷时,他们手执橄榄树枝或枣椰树叶向上帝祈求和平与安康。在伊斯兰教中,枣椰树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古兰经》多次提到枣椰树及其果实。其中一处说,在一棵枣椰树下,马尔嫣(基督教中的圣母马利亚)生下先知尔撒(耶稣)。当时,她听到一个声音说:“你(向着自己)摇那枣树的干,它就会向你落下(新鲜的)成熟的枣子。你就吃和喝吧,并愉快适意。” 圣城麦地那位于水源充足的绿洲地区,盛产椰枣。先知穆罕默德在那里修建清真寺时,主要建筑材料就是枣椰树的树干和枝叶。开斋时,他总是先吃椰枣。他曾说,如果有谁斋戒,那就让他吃椰枣来开戒。他喜欢枣椰树,总把这种树同穆斯林相比。他说:“在各种树木之中,有一种树像穆斯林,其叶子从不飘落。”枣椰树至今仍在阿拉伯人生活的各个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就沙特来说,一般人为其民族与国家的象征是石油,其实不然,而是椰枣树。沙特人视枣椰树为吉祥树。如果把石油比作“黑色金子”,那么,在他们眼中,椰枣就是“绿色金子”。到沙特人家中做客,热情的主人总是以椰枣招待。沙特国徽的中心图案,是一棵高大的绿色的枣椰树,表示这个沙漠占全国面积一半以上的国家对绿色的向往。在伊拉克,主人待客的首选食品是椰枣。他们认为,先吃椰枣先甜嘴,再吃别的东西就更爽口。我们经常听阿拉伯人说这样一则谚语:对敌人要像猛虎一样勇,对朋友要像椰枣一样甜。他们之所以有这样的比喻,当然同阿拉伯语中椰枣(台姆尔)和老虎(乃姆尔)这两个词只有一个字母之差有关,但从中也不难体味出他们对椰枣的深厚感情。也许正因为如此,我几次看到,在我国领导人出访时,埃及、沙特、阿曼等国家都将品种最好的椰枣作为最珍贵的礼品相送。椰枣从何时何地传到中国,好像没有确切的记载。但是,我们知道,中国同阿拉伯世界早在公元前3世纪的汉代就开始交往。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中国的瓷器、丝绸、纺织品运往阿拉伯各国,而阿拉伯各国出产的香料、坚果输入中国。坚果之中,明确记载的有阿月混子,恐怕也不排除有椰枣。我国关于椰枣最早的文字记载,见诸唐朝段成式所著《酉阳杂俎》。该书称这种舶来品为“波斯枣”,“食之味甘如饴也”。由此可见,椰枣最晚在唐代已从波斯传入中国。唐朝同被称为“大食”的阿拉伯帝国开辟有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阿拉伯使节不断来华。因此,椰枣从阿拉伯世界直接传到中国,也不是不可能的。明代医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椰枣为无漏子,并说又叫千年枣、万岁枣、海枣、波斯枣、番枣、金果。他还就这些名称解释说:“千年、万年,言其树性耐久也。曰海,曰波斯,曰番,言其种自外国来也。金果,贵之也。”他认为,这种枣“补中益气,除痰漱,补虚损,好颜色,令人肥健”。今天看来,李时珍这些说法都是相当准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