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师谈艺】傅抱石:请不必过度颂扬服从或顺应传统的作品

 滴水斋主 2020-05-30


傅抱石(1904~1965)

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够有助于理解传统,从而正确地继承传统;也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够创造性地发展传统。笔墨技法,不仅仅源自生活并服从一定的主题内容,同时它又是时代的脉搏服从一定的主题内容,同时它又是时代的脉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反映。我觉得,这一点在今天看来哪怕是不很巩固的体会,却清楚地、有力地推动了画家们思想上的尖锐斗争——对自己多年拿手的(习惯、掌握了的)“看家本钱”开始考虑。这是极为可贵的,极为难得的。所谓考虑问题,绝非说“看家本钱”全要不得,笔墨全没有了。决不如此。而是由于时代变了,生活、感情也跟着变了,通过新的生活感受,大胆地赋以新的生命,大胆地寻找新的形式技法,使我们的笔墨能够有力地表达对新的时代、新的生活的歌颂与热爱。换句话,就是不能不要求“变”。


傅抱石《抱琴访友》91×57cm 

1945年作   成交价1408.968万元

思想变了,笔墨就不能不变。

古人说“出新意于法度”,充分说明了一位有基础的画家,只要努力地要求变,一定是左右逢源地富于有利的条件的。

艺术的兴废,往往与时代恰成反比。第二代的前半,大部是第一代的延长,加以咀嚼,加以融化,慢慢地第二代的面目形成了。等到我们看的相当清楚时,不消说,第三代又在那里等待着延长它了。所以时代的面目,是这一波纹的最高度,摆在当前的是向下倾斜的线纹,这表示着你非动不可,当你赶步之时,又往往所谓乱世之音已隐隐响着多时。


傅抱石《石涛〈过凌敲台〉诗意》89.5×37.8cm

1942年作   成交价970.148万元

客观地看看,文人画的确是代表中国的绘画。它的源远流长,简直非后起的欧洲绘画可比!因为它抓住了中国人的心,任何反对的势力都不能有所摆动,有所改变。它具备某种程度的固定样式,只要你见着它,便会起一种“神游于古画”的共鸣。大多数人,无非是这些“样式”的复制。再严格地说,自南宋以来,文人画家只有技巧的熟与不熟的问题,没有新样式的创造。只有“公式”的练习,没有自我的抒写。一部分人虽提“笔墨”、“性灵”等口号,试问躲在斗室之中,下笔即为古人所囿,有什么“笔墨”、“性灵”呢?


傅抱石《春夜玄武湖》106.5×60.5cm

1959年作 成交价2070万元

就中国画的本身而论,它的缺陷实在太多。不过这里所谓“缺陷”,不是好与不好的问题,是说画的本身早已僵化了,布局、运笔、设色……等技法的动作,也成了牢不可破的定式。我们很明了,若是画家的脑子没有死守着传统的方法的话,恐怕谁都有极度的烦闷,谁都有想改革的念头。

中国绘画,无论如何是有改进的急迫需要。

保守的画家们,满眼满脑子的“古人”,往往又“食古不化”、“死守成法”。对于稍稍表现不同的作品,多半加以白眼,嗤之以鼻。我们很明白,中国画僵了,应该重新赋予新的生命,新的生命,新的面目,使之适合当前时代的一切。


傅抱石《还庄图》63×73cm

1944年作   成交价2242.5万元

与艺术教育有关的先生们乃至喜欢玩中国画的名流们,请不必过度颂扬服从或顺应传统的作品,这样等于打有志改革的耳光。

时代是前进的,中国画呢?西洋化也好,印度化也好,日本化也好,在寻求出路的时候,不妨多方走走,只有服从顺应的,才是落伍。

我已说过,我对画是一个正在虔诚探求的人,又说过,我比较富于史的癖嗜。因了前者,所以我在题材技法诸方面都想试行新的道途;因了后者,又使我不敢距离传统太远。我承认中国画应该变,我更认为中国画应该动。

中国画实是一种莫大的力量,不但画者“动”,不但当时“动”,即千百世后也是“动”的,我想这一点要予以注意。


画家推荐:袁振西


袁振西《北国风光》68x68cm,约4平尺,2015年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