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靶向药物 or 支气管热成形术,谁能更好控制重症哮喘?

 秋月无边1030 2020-05-30

真的是旗鼓相当、难分伯仲吗?


哮喘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全球哮喘患者至少有3亿。刚刚过去的5月5日,是第22个“世界哮喘日”,今年主题是“控制哮喘,珍爱生命”。

然而,仍有超过1500万患者深陷重症哮喘的泥潭。常规剂量的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难以控制这类人群的哮喘发作,往往需要联合应用口服激素、白三烯调节剂(LTRA)、茶碱、长效抗胆碱能药物(LAMA)等。

近年来,以单克隆抗体为代表的靶向药物逐渐在重症哮喘治疗领域崭露头角。例如已在国内上市的抗IgE单抗(奥马珠单抗)、靶向IL-4和IL-13的dupilumab、靶向IL-5Rα的benralizumab等。

本文的主角之一,美泊利单抗(mepolizumab)是一种靶向IL-5的药物,可阻止 IL-5 与嗜酸性粒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从而抑制后续的炎症反应。目前,美泊利单抗被FDA批准应用于治疗18岁及以上的严重嗜酸细胞性哮喘患者。

支气管热成形术(BT)也是重症哮喘治疗领域的新宠。这是一种非药物治疗手段,通过支气管镜插入射频导管,对气道平滑肌进行射频消融。BT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已经得到多项RCT研究证实,全球哮喘创议(GINA)指出,可将其用于重症哮喘患者的第5级治疗。

那么,靶向药物和BT,谁能更好地控制重症哮喘呢?

目前尚无公开发表文献对两者进行直接比较。曾有一项随机试验间接比较了奥马珠单抗与BT的治疗效果,但两组患者间的选择偏倚,导致其结果存在局限。

近期,一项来自澳大利亚的研究,比较了支气管热成形术和美泊利单抗对重症哮喘的治疗效果,发表于Respirology上。


这项研究怎么做的?

这是一项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所有患者均来自该中心的重症哮喘门诊,该门诊收治符合以下条件的患者:

  • 哮喘诊断明确;

  • 包含大剂量ICS在内的三联用药方案不能控制;

  • 常见并发症已被评估或治疗,如胃食管反流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该门诊将重新通过肺功能和胸部CT,再次确认哮喘诊断,然后经过多学科讨论,来决定个体患者适用BT或美泊利单抗。

于是,患者被分为BT组和美泊利单抗组。接受BT治疗的患者于术后6周、6月、12月进行随访评估;接受美泊利单抗治疗的患者于治疗开始后3月、6月、12月进行随访评估。观测指标包括:


  • ACQ评分;

  • FEV1%;

  • 急性发作频率;

  • SABA需要量(喷/天);

  • 口服激素维持剂量。


这项研究结果如何?

5年研究期间,BT组共纳入44名患者,美泊利单抗组共纳入47名患者。两组之间的临床基线数据基本相似。唯一的区别在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由于医生更倾向于让嗜酸性哮喘的患者使用美泊利单抗,因此美泊利单抗组的这一指标显著高于BT组。

表1:入组患者的各项临床参数基线

接下来,分别用上述5种拟定的观测指标来比较BT和美泊利单抗的疗效。

  • ACQ评分:两种治疗方式均明显控制了哮喘症状(P<0.001),两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251)。

图1:两种治疗方式对ACQ评分的影响

  • FEV1%:BT组基线平均FEV1%为52.0±17.4%,治疗后12月上升到59.0±21.7%(P=0.005);美泊利单抗组基线平均FEV1%为50.2±17.9%,治疗后12月上升到55.9±21.9%(P=0.003)。两组间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92)。

图2:两种治疗方式对FEV1%的影响

  • 急性发作频率:两种治疗方式均使重症哮喘急性发作频率显著降低(P<0.001)。BT组治疗12月后急性发作次数减少50%的概率为80%,稍高于美泊利单抗组的6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图3:两种治疗方式对急性发作频率的影响

  • SABA需要量(喷/天)治疗前,BT组患者平均每日需要9.9±8.9喷来缓解症状,BT治疗后12月需要量降为4.0±6.4喷(P=0.001)。在美泊利单抗组,这一数据从13.0±11.0喷降低到7.1±9.8喷(P=0.001)。两组的平均减少量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57)。

图4:两种治疗方式对SABA需要量的影响

  • 口服激素维持剂量:在BT组中,初始有25名(57%)患者需口服激素维持,平均剂量为13.8±12.0 mg/天;治疗12月后,有11名患者(44%)可以完全无需口服激素,其余患者平均剂量减为4.4±7.5 mg/天(P<0.001)。在美泊利单抗组中,初始有19名(40%)患者需口服激素维持,平均剂量为11.1±7.5 mg/天;治疗12月后,有5名患者(26%)可以完全无需口服激素,其余患者平均剂量减为7.1±11.4 mg/天(P=0.07)。

此外,为了平衡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偏倚,研究者在BT组中进行了亚组分析。包括26名<300/μL和18名≥300/μL的患者,两个亚组在5项观测指标均无明显差异。而且,BT组18名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高的患者与47名接受美泊利单抗治疗的患者之间,治疗效果也无统计学差异。

表2:BT组中依据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高低进行的亚组分析


这项研究有什么意义?

从这项研究结果来看,支气管热成形术和美泊利单抗在以上五个方面的数据基本没有差异,两者对于重症哮喘的疗效可以说是旗鼓相当、难分伯仲。而从亚组分析可以看出,BT治疗效果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水平无关,意味着相对美泊利单抗而言,BT具有更广阔的适应症。

这项研究也启发我们思考该如何选择治疗方案。对于医生而言,哮喘百年来的治疗模式一直都是药物控制,选用新型靶向药物似乎更能顺应医生的思维。而BT作为一种有创治疗方式,通常难以成为内科医生的首选。但对于患者而言,靶向药物需要反复注射的特点,并不是能轻易接受的。这项研究中,就有2名患者仅因为厌恶注射便退出了美泊利单抗治疗,最终完成全程美泊利单抗治疗的患者仅有四分之三。

最后,必须指出的是,这是一项观察性研究,而不是随机对照试验。患者的治疗方案是基于医生意见选择的,因此可能存在一定的选择偏倚。但这样近似于真实世界的设定,也真实地比较了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结论是可靠的。

记者

想问金美玲教授,目前对于重症哮喘的治疗,从临床医生/患者的角度而言,更会考虑新型靶向药物还是支气管热成形术?

金美玲教授

从重症哮喘的治疗角度考虑,首先目前已上市或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靶向药物主要针对Th2型免疫炎症反应,多以过敏性哮喘或嗜酸性粒细胞型哮喘作为适应症,如果是过敏性哮喘首选靶向药物,如果是非过敏性哮喘,不会考虑靶向药物。

虽然支气管热成形术在中国临床应用已有多年,但总体治疗病例数相对来说并不是很多,同时作为一种有创性的检查,支气管热成形术的长期安全性尚不十分明确。所以,对于非过敏性哮喘并且符合热成形术的适应症(需严格掌握),会优先考虑支气管热成形术。

虽然这个临床研究得出BT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高的亚组与美泊利单抗组疗效比较无差异,然而在临床实践中我们更倾向于对于非Th2高型的重症哮喘患者选择支气管热成形术。对于重症的过敏性哮喘,会优先考虑给予生物靶向药物(主要因为目前多数的生物靶向药物针对Th2高型哮喘。)


记者

此前金美玲教授完成了一例奥玛珠单抗联合支气管热成形术治疗的案例,该患者取得了不错的疗效,本次研究得出的结论会对今后未来的重症哮喘治疗方式选择上有所变化吗?

金美玲教授

该患者是一例重症的过敏性哮喘患者,符合奥马珠单抗的适应症。经奥马珠单抗治疗后,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包括急性发作次数减少,口服糖皮质激素的次数和剂量也有所下调,但并未达到完全的哮喘控制,综合患者的基本情况,为获得更好的疗效,我们也是首次尝试了支气管热成形术,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此外该项研究结果,也给予了我一个启发, 对于重度的过敏性哮喘患者在之前长期口服激素的基础上加上奥马珠单抗治疗以后,如果哮喘仍未完全控制,我们会考虑选择支气管热成形术,这样对于哮喘有一个更好的把握,今后在重症哮喘的治疗上,符合适应症的条件下,探索奥马珠单抗联合支气管热成形术对于重症哮喘的治疗有更好的临床意义。


专家简介

金美玲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气道疾病亚专科主任/肺功能室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分会副会长,中国罕见病联盟呼吸病学分会副主委,上海医学会呼吸分会哮喘学组副组长,上海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分会组会长,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哮喘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哮喘与变态反应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慢性气道疾病分会常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罕见病分会理事,上海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分会委员。

在哮喘、慢阻肺等慢性气道疾病及淋巴管肌瘤病等呼吸罕见病方面有深入研究。承担十三五科技部国家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发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基金及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0余篇,参与编写著作数十部。指导硕士及博士研究生20余名。

本文首发:医学界呼吸频道

本文编译总结:一只毒鱃

本文受访专家: 金美玲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

本文采访:酸菜

责任编辑:施小雅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