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菁讲:股骨粗隆骨折,术中如何正确开口?

 西安国康马YH 2020-05-30

“股骨粗隆骨折,术中正确开口”是髓内钉手术最关键的一个步骤。

髓内钉入钉开口的位置一直是临床关注的一个重点,开口区也随着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代髓内钉系统的不断演变而发生变化,从梨状窝的开口演化成目前的大转子顶点的开口,设计上更趋于合理,也更加利于置钉。

但是我们也知道,头髓钉粗大的主钉与髓腔匹配时不可能改变外形,所以,这就对开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开口决定了主钉的位置和方向,也决定了骨折复位的好坏。开口正确了,接下来很多事情都能迎刃而解,插钉会变得非常自然。如果开口不正确,以后的手术会发现事事都不顺利。

01

股骨粗隆骨折,术中开口常见问题

临床上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开口偏外造成外侧壁的破坏,或者,插钉时造成骨折断端向外的成角畸形。当然,过分偏的也不好。因为,这个地方皮质非常硬,强行开口会造成股骨头血供的破坏,甚至造成医源性的股骨颈骨折,这是正位片。

侧位片也不能开口偏前,如果开口偏前,会造成股骨断端向前成角畸形。偏后也不行,偏后极易造成髓内钉向前顶着股骨远端前方的皮质,造成插钉困难,或者术后由于钉尾刺激造成的局部疼痛,又或者应力集中造成股骨干的二次骨折。而且,术中强行插钉,甚至容易造成钉子从前方的皮质穿出来的严重后果。

示意图:股骨远端前侧穿出

02

正确的开口需要考虑的因素


正确的开口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包括长钉还是短钉,直钉还是有前弓的解剖钉,还有股骨髓内钉近端的外展角度及病人股骨近端的解剖特点。

一般来说,如果是短的直钉,开口可以略微偏前,以适应股骨前凸的一个解剖特点。如果是长的解剖钉要非常当心,开口一般位于侧位的中心,这也是为了适应股骨前凸的解剖特点,切记偏后。特别是亚洲女性有很大的前弓,偏后开口很容易造成主钉与股骨前方的撞击,造成插钉困难。
03

正位上开口位置


正位开口建议采纳每个钉子的操作手册的开口点。因为不同的公司、不同钉子的外展角度可能会不一样。理论上来说,开口位置也应该略有不同。但是,我们也不要过分拘泥,最理想的开口永远是位于股骨髓腔延长线与器械延长线交点的位置。


04
具体操作步骤

首先,我们要在大粗隆近端做一个2~3公分的小切口,建立一个良好的软组织通道。对年龄比较大的、骨质比较疏松的病人,为了减少手术时间,可采用开口器直接开口,直接插钉的方法。开口的同时要特别注意,手指先摸到大转子顶点偏内侧,然后,开口去顺着手指方向插入,开口器一定要紧贴着身体轴线。

不过,这样对摆放体位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摆好正确的体位,能够给手术医生足够的操作空间,以确保能够顺利插钉。

开口器顺着髓腔方向旋转地插入,用力的时候因为内侧皮质比较硬,外侧的比较软。所以,开口用力的方向一定是偏内向髓腔方向,大部分情况下都能一次成功。

透视下定位比较准确以后就可以插钉。当然,有的医生经验不是很丰富,手摸心会还不能达到很高的层次。那么,建议还是多透几下,正位、侧位都要多透几下。然后,可以根据髓腔的方向不断地调整,以达到最佳的开口。

也有一些病人骨折线正好位于开口区,或者年纪比较轻,骨头质量比较好,不能通过直接开口的方法插钉,这时候需要克氏针加导针定位的方法,先精确地置入正确位置的导针,然后,再以导针为中心,进一步扩髓以扩大开口。

要特别强调的是,开口一定要充分。否则,很容易造成插钉时骨折的移位。但实际上,由于操作空间的限制以及该处皮质内紧外松的特点,临床上经常会发现扩髓时内侧比较坚硬的皮质,经常会阻挡并且推顶扩髓钻向更松软的大粗隆侧移位,造成进针点外移这种现象。

当然,每个医生都有自己的小窍门来克服这种现象:

  • 有的医生可以矫枉过正,开口稍微內移一点

  • 有的医生利用手头各种各样的工具,比如说拉钩、剥离子顶着扩髓钻,施加一个向内的分力,以减少外侧皮质的干扰

  • 也有的医生用一块小钢板保护外侧壁,以保证其不受干扰

  • 或者用导针向上弧形折顶的方法,利用导针本身的弹性以达到对外侧皮质的保护


示意图:开口及扩髓利用器械辅助避免损伤外侧壁


05

分享一些小窍门


其实不管用什么方法扩髓,阻碍我们的永远是股骨颈外上方皮质的这块骨片。

那么,与其非常费劲地去磨除,还不如直接就咬掉一点。也就是用一个小的、尖的咬骨钳。手摸心会摸进去 ,摸到这块骨质以后适当地咬除,或者适当地破坏掉一点大粗隆顶点内侧的皮质骨,然后,再扩髓。

这个时候扩髓非常强调快钻慢磨,钻要快,但是磨的速度要慢,这样可以减少局部骨折的位移。

充分开口以后,再插钉就可以大大地减少插钉以后骨折复位的丢失,也可以减少手术的时间及病人的髓内出血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用这种方法既利于防止开口外移,又可以有效减少插入主钉以后,由于内侧坚硬皮质的阻挡造成的股骨干的外移,即所谓的撑开效应,以及插钉时,由于主钉反向挤压内侧皮质,造成头颈部的骨折块向内旋转,即所谓的锲形效应。

对于外侧壁破坏的骨折类型,即所谓的全转子区骨折,由于进针点和髋螺钉进针点区域骨质的破坏,此时,髓内钉的固定强度会大打折扣,一般可以采取开口内移的方法,来增强髓内钉的固定强度,以减少髓内钉插入时,对外侧壁的进一步挤压破坏,这时更加需要咬除大粗隆内侧的皮质骨,以达到最终的治疗目的。
示意图:扩髓

作者结语


  • 正确的开口永远是髓内钉手术成功的关键,一定要多透视确认,花在正确开口上的时间永远是值得的

  • 大部分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开口通过正、侧位透视都能明确,但是,对于某些股骨近端明显移位的病例,由于骨折断端的旋转会大大影响我们对开口点的精确把控,这时要遵循不复位不开口、不复位不扩髓、不复位不插钉的原则。尽量先将骨折达到一定的复位,用克氏针临时固定,能够在一个比较标准的解剖位置上透视,才能对髓内钉的开口有一个比较精准的把控

  • 如果手术当中发现插钉不顺利,排除股骨髓腔等因素以后,请诸位多多在开口上找找原因。髓内钉永远是插进去的,而不是砸进去的,术中的并发症重在预防,而正确的开口是预防大多数术中并发症的关键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