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药中《天元纪大论》讲解2

 新用户33586458 2020-05-31
一、天元纪大论 2

       【原文】    
    故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2),阴阳不测谓之神(3),神用无方谓之圣。夫变化之为用也,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突然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金水者,生成之终始也。气有多少,形有盛衰,上下相召而损益彰炙⑽。          【讲解】  
    (1)物生谓之化    
    “物”,指一切物质。“生”,指发生,从无到有。“物生谓之化”,指一切物质的产生及物候现象的出现,都有一个从无到有的运动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叫作“化”。      
    (2)物极谓之变    
     “极”,指极度。“变”,指转化。“物极谓之变”,意是一切物质其本身发展封了极度时就会向另外的方面转化。这个转化过程叫作“变”。      
     (3)阴阳不测谓之神    
    “神”,指正常的自然现象或人体正常的生理变化,亦即指自然界包括人体在内的正常变化规律。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是极其复杂的,深远的,无穷无尽的,因而也不是一时能够完全认识和掌握的。这些自然变化规律,一般虽然可以用阴阳五行学说作为说理工具而加以阐述,但是还是远远不能完全加以说明和掌握运用的,因此认为“阴阳不测谓之神”。      
    (4)神用无方谓之圣    
    “用”,指作用或表现。“方”,有“违”或“逆”之义。“圣”,指高明。“神用无方谓之圣”,意即自然规律是不可违逆的,能够顺应自然规律,按规律办事,这就是高明的人。 
    (5)在天为玄      
    “玄”,指深远。“在天为玄”,意即天道深远,亦即自然变化规律极其复杂,目前尚不能完全明了。      
    (6)在人为道      
    “道”,作规律解。“在人为道”,系承上句“在天为玄”而言,意即天道虽然极其复杂而深远,但人还是可以逐步地认识其规律的。      
   (7)在地为化,化生五味      
    “地”,指土地。“化”,指变化,指物质的产生,亦即前述的“物生谓之化”。  
    “五味”,指辛、甘、酸、苦、咸五味。广义言之,是泛指土地所生的一切动植矿物。“在地为化,化生五味”一句,亦系承上句“在夭为玄”,“在人为道”而言,意即天道虽然复杂而玄远,但是它的作用及其变化可以通过土地上生物的生长变化情况来加以分析并总结其规律。这也就是说“道”,可以通过物化来认识。      
    (8)道生智,玄生神    
    “智”,指聪明智慧,“道生智”,意即人类在了解了自然变化规律以后; 就可以产生聪明智慧,并运用它来为人类服务。“玄生神”一句,仍系承前句而言,惫即天道虽然玄远,但它的作用表现在物质变化上,因此、自然也就可以通过物质的各种变化来推求自然界的各种变化规律。王冰序《素间》谓:“天机迅发,妙识玄通。”亦即“在天为玄,在人为道”,“道生智,玄生神”之义。      
    (9)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澡,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    
    这一段主要解释“神”的涵义。此处所指在天之风、热、湿,燥、寒;是指自然界的气候变化。此处所指的木、火、土、金、水,是指土地上的各种物质。“在天为风,在地为木……”,说明土地上各种物质的产生和变化与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所以原文说:“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自然界气候变化与土地上各种物质的生长变化密切相关,相应的气候变化,产生相应的物质变化,这是自然界正常的现象,这种自然界的正常现象,中医学名之曰“神”。因此,“神”的涵义,质言之,也就是指自然界,包括人体在内的各种正常表现和变化。    
    (10)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金木者,生成之终始也。气有多少,形有盛衰,上下相召而损益彰矣。    
    此一段主要解释物质变化产生的条件及其外在的表现。在这里,首先指出“天地”,即整个自然环境是物质产生的基础,自然环境和物质的产生、变化是一个整体,这就是原文中所谓的;“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其次指出来这个整休并不是静止的一体,而是在那里不断地从无到有不停地运动着,这就是原文中所谓的:“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这一运动,永远是以由盛到衰或者由热到寒相互转化的形式而表现出来,这也就是原文中所谓的:“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气有多少,形有盛衰,上下相召而损益彰”一句,是说运动表现在生物的生长变化方面,则是生物本身的生长收藏现象。这也就是原文中所谓的:“金木者,生成之终始也。”这里以“木”代表生,代表萌芽,以“金”代表收,代表成熟。这就是说,生物本身的终始,即由发芽而生长而成热而衰退而再生长的过程,其来源都是由于运动。      
    【述评】
    本节指出了物质变化的定义,即所谓“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同时也指出了物质变化是十分复杂而玄远的,现在还不容易完全弄清楚,即所谓:“阴阳不测谓之神。”但是,同时又指出,并不是绝对不可知的,即我们可以通过自然界各种现象,特别是可以从自然气候变化与生物生长的相应变化来推求自然变化的规律,即所谓:“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并从观察自然变化中认识到了整个一自然界是一个整体,自然界气候的变化与自然界生物生长的变化又是一个整体。同时还认识到了自然界物质的生长收藏之所以产生是由于物质本身的变化,而变化的产生则又来源于运动,而运动的产生则又由于物质本身的盛衰。这些认识构成了中医学中的体恒动观念,它是中医学中的指导思想,它反映在中层学中的各个方面,值得我们高度地加以重视。      

    【原文】   
    帝曰:愿闻五运之主时也何如? 鬼臾区曰:五气运行,各终朞日(1),非独主时也,帝曰:请闻其所谓也。鬼臾区曰:臣积考.《大始天元册》(2)文曰:太虚寥廓,肇基化元(3),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揔坤元(4),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署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5)。臣斯十世,此之谓也。帝曰:善。何谓气有多少,形有盛衰? 鬼臾区曰: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形有盛衰,谓五行之治,各有大过不及也(6) 。故其始也,有余而往,不足随之,不足而往,有余从之,知迎知随,气可与期(7)。      
   【讲解】   
    (1)五气运行,各终朞日    
    “五气”,指凤、火、湿、燥、寒。“朞”,为“期”的异体字,同“期”,一般指时限。“五气运行,各终朞日”,意即风、火、湿、燥、寒等气候的变迁,各有一定的时限。以一年来说,每年可分为春、夏,长夏、秋、冬五季,每季七十二日有奇。风、火、湿、燥、寒分属此五季之中,亦即春凤、夏火、长夏湿、秋燥、冬寒,周而复始,各主一定的时间。这就是“五气运行,各终朞日”的一种涵义。从各个年度来说,各年变在气候上常不尽相同,风、火、湿、燥、寒常常各有偏胜,例如今年多风,明年多雨,后年偏旱……。这些偏胜现象,一般均以一年为时限,并且按照一定规律进行,这也叫作“五气运行,各终朞日”。由于“五气运行”可以是指一年中的各个时令,也可以是指各个年度的特殊变化,所以原文谓“五气运行,各终朞日,非独主时也”。       (2)《太始天元册》    
    古书名,现已失传。太始,《周易·乾凿度》谓气之始为“太初”。形之始为“太始”,意即最早、最古。天元,是指自然现象发生变化的根源。《太始天元册》大概是古代最早研究自然变化规律的专书。  
    (3)太虚寥廓,肇基化元
    太虚、即太空,指整个宇宙。寥廓,为“辽阔”的假借字。“太虚寥廓”,意即整个宇宙无限广大,无边无际。肇基,指最原始的基础。化,指变化。元,指根源。此两句意译之,即一切物质变化最原始的基础就是辽阔的太空。      
    (4)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揔统坤元    
    此几句系承上句而言。万物,指一切物质。资,有资生、依靠或借助之意。始,指开始生长变化。“五运终天”,指风、火、湿、燥、寒等五气在太空中的往返运行。“布气真灵”,指五气敷布正常而协调就会有生机。“揔统坤元”,揔,为“总”的异体字。坤,指土地。全句意即大地上一切物质的生化,都是在无边的太空作用之下而进行,而太空之所以能够产生如此巨大作用,则又是由于风、火、湿、燥、寒等气候的变化,这就是原文中所谓的“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只要太空中五气变化正常而协调,那它就可以直接作用于大地而使大地上能有正常的物质生长变化,从而成为大地上一切物质正常生长变化的力量源泉,这也就是原文中所谓的“布气真灵,揔统坤元”。
    (5)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署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    
    九星,广义言之,是泛指太空中繁多的星辰; 狭义言之,指太空中的九个星,王冰谓:“九星谓天蓬、天苗、天冲、天辅、天禽、天心、天任、天柱、天英”(见《素问》王注)。七耀,又称“七政”,一般指日、月、五星,亦即日、月、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悬朗、周旋,指在太空中循环运转。“曰阴曰阳,曰柔曰刚”,是承上文而言,意即由于有日月星辰的运行,所以才有了昼夜,也就有了阴阳柔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幽,指阴,指夜,显,指阳,指昼,寒,指冷,暑,指热。全句意即有了昼夜、阴阳,所以在大地上才有了寒署冷热。“生生化化,品物咸章”,生,指生长,化,指变化,品物,指多种多样的物质,章,指繁荣、茂盛。全句紧承上文,意即因为有寒署的变化,所以才有不同季节,因为有了季节,所以才有大地上各种物质的正常生长和变化。  
    (6)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日三阴三阳也。形有盛衰,谓五行之治,各有太过不及也 
    此一段主要解释“何谓气有多少,形有盛衰”。气有多少是指阴阳之气各有多少。前而已经述及,阴阳之气可以根据其气多少再分:阴气可分为一阴、二阴、三阴,阳气可再分为一阳、二阳、三阳。形有盛衰,是指五行各有盛衰,亦即各有太过和不及。前已述及,阴阳五行是古人用以归纳事物,阐述经验的一种说理工具。阴阳五行本身各有盛衰多少、太过与不及的变化,也就是说一切事物也都各有盛衰多少,太过与不及的不同变化,时任何事物的分析都应该一分为二。研究自然气候,也就是研究归纳其盛衰多少的变化规律。  
    (7)故其始也,有余而往,不足随之,不足而往,有余从之,知迎知随,气可与期    
    此一段主要论述气候变化的规律。气候的变化,古人从经验中认识到,盛与衰,总是交替地进行着,总是在向着自已的对立而不断地转化。例如,天气温热到了一定时候,自然就要向寒凉方面转化,寒凉到了一定时候,自然就要向温热方而转化。这也就是原文中所谓的“有余而往,不足随之,不足而往,有余从之。”这也就是说,因为有了盛衰多少,所以才有运动,因为有了运动,所以才有自然界正常的物质变化。这种盛衰多少的变化,又总是有余与不足不断地相互转化。因此,了解这一规律,气候的变化就是可以预知的,有规律可循的。此即原文中所谓“知迎知随,气可预期”。这个规津,古人是高度重视的。      
    【述评】
    本节首先提出了“五气运行,各终朞日”,即气候变化,各有时限。各年度之间的气候变化,以一年为单位,一年之中的气候变化,以一个季度为单位。其次,提出了自然界之所以能产生万物,其根本原因是由于自然气候的正常变化有利于万物的结果。再次,提出了气候之所以产生变化的原因,关键在于运动,运动之所以产生,则又在于气候本身的盛衰多少。从而得出了“有余而往,不足随之,不足而往,有余从之”的规律性的结论。这种把整个自然界视为一个整体,把气候变化与物质生长密切联系起来;把变化的出现看成是运动的结果,而运动的产生是事物本身的不平衡,是一分为二的结果。这些认识是十分卓越的,是古人“仰观天,俯察地,远取诸物,近取诸身”长期观察得来的、是中医学中的精华。

       【原文】    
        应天为天符,承岁为岁直,三合为治(1)帝曰:上下相召奈何? 鬼臾区曰:寒署嗓湿风火,夭之明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天以阳生阴长,地以阳杀阴藏。天有阴阳,地亦有阴阳。术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故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所以欲知天地之阴阳者,应天之气,动而不息,故五岁而右迁,应地之气,静而守位,故六爷而环会(2)动静相召,上下相临,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3)      
    【讲解】    
    (I)应天为天符,承岁为岁直,三合为治    
    此节主要谈对自然界气候变化的测算方法及其原理。对于自然气候变化,亦即运气的测算,古人主要是以六气、干支合阴阳五行来进行测算。在测算时以天之风、火、热、湿、燥、寒六气配以三阴三阳,亦即以厥阴(一阴)配风,以少阴(二阴)配热,以太阴(三阴)配湿,以少阳(一阳)配火,以阳明(二阳)配燥,以太阳(三阳)配寒。由于热和火系属一类,又把火分为君火和相火。这就是本节原文中所谓的:“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以地之生长化收藏现象配以木、火、土、金、水五行,亦即以“生”配木,以“长”配君火、相火,以“化”配土,以“收”配金,以“藏”配水。生长化收藏在测算时又可用阴阳加以归类,亦即生长属阳,化收藏属阴。这也就是本节原文中所谓的“本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天有阴阳,地亦有阴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在生物的生长变化上,天气居干主导地位,天气表现为温热时,多数生物就表现为生长,天气转为寒凉时,多数生物就表现为收藏。这也就是本节原文中所谓的:“天以阳生阴长,地以阳杀阴藏。”由于天之六气与地之五行密切相关,而六气与五行又各有盛衰多少,太过不及,所以测算各个年度的特殊变化时,就要把六气与五行亦即五运结合起来分析。测算时,一般以司天之气和在泉之气代表该年度的天气,以值年大运代表该年度的五运。凡是值年大运的五行属性与同年司天之气的五行属性相同,叫作“夭符”之年,值年大运的五行属性与同年年支的五行属性相同,叫作“岁会”之年。凡是年干与年支在阴阳属性上都属于阳,同时值年大运又与在泉之气的五行属性相同,就叫作“同天符”之年。凡是年干与年支在阴阳属性上都属于阴,同时值年大运又与同年在泉之气的五行属性相同,就叫做“同岁会”之年。因为“天符”之年是值年大运的五行属性与同年司天之气相同,所以原文中称谓“应天为天符”。因为“岁会”之年是值年大运的五行属性与同年年支的五行属性相同,所以原文中称“承岁为岁直妙。在侧算“天符”、“岁会”时,由于需要把值年大运、司天之气和年支的五行属性这三个方面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所以原文中叫作‘三合为治”。关于“天符”,“岁会”的计算方法,请参看总论运气推算部分。    
    (2)应天之气,动而不息,故五岁而右迁,应地之气,静而守住,故六朞而环会    
    “应天之气”,指与天之六气相对应之气。前文已述及:“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水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我众下应之。”因此,与天之六气对应之气,亦即木火土金水五行之气。在这里也就是指木火土金水五运。按照五运运行规律,每年一转,亦即前文所述的:“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朞之日,戌而复始。”所以叫作“动而不息,故五岁而右迁”。“应地之气”,指与地之五行亦即木火土金水五运相对应之气。这也就是指风、火、湿、燥、寒六气、在一年中风、火、湿、燥、寒各有其所属季节,春风、夏热、长夏湿、秋澡、冬寒,相对固定,周而复始,所以叫作“静而守位,六朞而环会”。五运运行指其变,每年不同,所以叫“动而不息”,六气变化指其常,年年如此,所以叫“静而守位万。”    
     (3)动静相召,上下相临,阴冬相错,而变由生也    
    此段文字系承上文而言。这里所说的“动”,即上文所谓的“应天之气”,亦即木火土金水五运。这里所说的“静”,即上文所谓的“应地之气”,亦即风火湿燥寒火六气。“动静相召,上下相临”,即“五运”与“六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里所说的“阴阳相错”,“阴”是指“五运”,“阳,是指“六气”。“五运”有五,年年不同,“五岁而右迁”;“六气”有六,风火湿燥寒热各有其所属季节,“六春”而环会。这就是说,各个年度在气候上总是有常有变。各个年度在气候变化上有其相同之处,也有其不同之处。由子各个年度在气候上有常有变,年年不同,因此各个年度在物化上自然也就有所不同、这就叫“阴阳相错而变由生”。这也就是说,因为运和气有动静的不同特性,所以才出现了阴阳柑错的现象,因为有期限相错,所以才出现了运动;因为有了运动,所以才能发生变化,变化的发生正是运动的结果。    
    【述评】    
    本节以天符、岁会的具体测算方法为例,指出了各个年度在气候变化上有其常,亦即风火湿燥寒热各有其所属季节,年年如此,基本相同,静而守位; 但也有其变,亦即各个年度的气候变化又不尽相同,今年可能多风,明年可能偏湿,后年则可能偏热,动而不息。由于各年有常有变,因而各年在气候变化上以及物化上均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在分析各个具体年度的气候变化时就不能只看其常,不看其变,或者只看其变,不看其常。在具体测算时,必须把五运与六气结合起来分析,把值年中运与司天之气及共五行属性结合起来分析。这也就是运气学说中所谓的“运气同化”。运气学说中的“运气同化”观点,是中医学整体恒动观念在运气测算中的具体运用。它把动和静结合起来,把常和变结合起来。这种认识无疑是正确的。
   (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