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药中《六元正纪大论》讲解18

 新用户33586458 2020-05-31
国医大师方药中黄帝内径运气七篇讲解(64)
大型纪录片《黄帝内经》中的“河南黄帝陵”

六、《六元正纪大论》讲解  18

    【原文】    
    凡此厥阴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后天(1),诸同正岁,气化运行同天(2),天气扰,地气正(3),风生高远,炎热从之(4),云趋雨府,湿化乃行(5),风火同德,上应岁荧惑(6)。其政挠,其令速(7),其谷苍丹(8)}间谷言大者(9),其耗文角品羽(1O) o风海火热,胜复更作,蛰虫来见,流水不冰(11),热病行千下,风病行于上,风燥胜复行于中(12)。初之气,寒始肃,杀气方至(13),民病寒于右之下(14)。二之气,寒不去(15)华雪水冰(16),杀气施化(17),霜乃降,名草上焦(18),寒雨数至,阳复化(19),民病热门中(20)。三之气,天政布,风乃时举(21),民病泣出耳鸣掉眩(22)。四之气,浑署湿热牢博,争于左之上(23),民病黄痒而为扮肿(24)。五之气,燥湿更胜(25),沉阴乃布,寒气不沐,风雨乃行(26)。终之气,畏火司令,阳乃大化,蛰虫初见,流水不冰(27),地气大发,攀乃生,人乃舒(28),其病温厉(29),必折其郁气,资其化源,赞其运气,无使邪胜(30),岁宜以辛调上,以咸调下(31),畏火之气,无妄犯之(32)。用温远温,用热远热,用凉沥京,用寒远寒,食宜同法。有假反常,此之道也,反是者病。帝曰:善。    
   【讲解】    
    (1)凡此厥阴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后天    
   “厥阴司天之政”,即厥阴风木司天之年。“气化运行后天”,指气候与季节不相述,后天时而至,亦即至而不至。全句意即碱阴司天的十年中,由于其年干都是阴干,均属于岁运不及之年,所以各年的气候变化与季节不能完全相应,较正常年.份为晚,至了不至。    
    (2)诸同正岁,气化运行同天    
    “正岁”,即正常年份。木篇后文云:“运非有余,非不足,是谓正岁,其至当其也”。这就是说,凡是岁运不是太过,也不是不及,气候与季节完全相应,应至而至就叫正岁。“诸同正岁”,指各个平气之年。“气化运行同天”,“天”,即天时,也就是天之六气在一年中所属的时间,具体说就是指二十四节气。“同天”,即气候候变化与天时一致。这也就是王冰注文中所谓的:“太过岁,运化气行先天时。不及岁化生成后天时。同正岁,化生成与天二十四气迟速同,无先后也。”全句意即各个正年份其气候变化与季节完全相应。应该指出,运气学说中虽然有所谓“三气之纪”的法,把各个年份区分成平气、不及、太过三类。但是由于在具体运算中,一般都是按年干的阴阳来计算,因此各个年份实际上只有太过和不及两类,不是太过就是不及。只有在运气相合时,其中属于“运太过而被抑”,或“运不及而得助”或“岁会”及“同会”之年,才是平气之年。平气之年也就是这里所谓的“正岁”。这也就是高士宗注:中所谓的:“六十岁中,六气司天,气化运行,非先天即后天,其中诸岁会之年则同正岁,诸同正岁,气化运行同于天时,不先后也。”由于如此,所以甲子一周六十年中,不论是属于“气化运行先天”的太过之年,或者是属于“气化运行后天”的不及之年,它们之中也都有“正岁”。这也就是说在岁运太过或不及之年中,也都有气候与季节一致的正常年份。“诸同正岁,气化运行同天”,从大的方面来说是指六十年中的各个平气之年而言,所以张介宾谓:“诸同正岁者,其气正,其生长化收藏皆与天气相合,故曰运行同天。……然六十年之气,亦莫不皆然。”在此处来说,则是指厥阴司天的十年中所属的平气之年而言。厥阴司天之年,一般说属于岁运不及之年,所谓“气化运行后夭”,但是其中的丁已、丁亥,“少角与正角同”,属于运不及而得助之年,癸已、癸亥年,“不及而加”,属于同岁会之年。因此这些年份也可以构成平气之年而属于“正岁”,不一定会出现气候与季节不相应,至而不至的情况。所以原文在谈到“凡此厥阴司天之玫,气化运行后天”之后,紧接着就提出了:“诸同正岁,气化运行同天”的问题。这一条原文,王冰注解得很清楚。《新校正》所提出的“详此注云同正岁与二十四气同,疑非,恐是大寒日交司气候同”无据,我们仍从王注及高注。    
    (3)天气扰,地气正    
   “天气”,指司天之气。“扰”,指扰动。高士宗注:“扰,风动也。”“地气”,指在泉之气。“正”,高士宗注:“正,阳和也。”全句意即厥阴司天之年,少阳在泉。厥阴主风,所以上半年风气偏胜,气候偏温。少阳主火,所以下半年阳气偏胜,气候偏热。
      (4)风生高远,炎热从之    
    这是承上句言。意即厥阴司天,风气偏胜。司天之气对全年均有一定影响,所以原文谓“风生高远”。少阳在泉,火气偏胜,由于司天之气主要管上半年,在泉之气主要管下半年,所以在气候变化上先是出现风气偏胜,然后才出现火气偏胜,因此原文谓“炎热从之”。    
    (5)云趋雨府,湿化乃行    
    “云趋雨府”,即阴云密布。“湿化乃行”,即雨湿流行。为什么厥阴风木司天,阳相火在泉之年会出现云雨情况? 历代注家解释都不甚清楚。张介宾注:“上气得温,故云雨作,湿化行。”没有把间题说清楚。马蒔注:“至于云趋雨府,湿化乃行,风火合德,上之所应者,岁星与荧惑也。”只是在原文上加几个虚字,等于不注。高士宗注:“地气上升,乃为云雨,故云趋雨府,湿化乃行。”也没有把问题讲清楚。张庵注:“云趋雨府,湿化乃行者,从风火之胜制也。”张氏以“胜制”来解,这是对的,但比较简略。我们原则上同意张隐庵注解,即认为由于胜制的原因,所以才出现“云趋雨府,湿化乃行”的云雨现象。这就是说厥阴司天之年,少阳在泉,全年气候变化以风热偏胜为特点。上半年风气偏胜,风可以胜湿,所以上半年雨水减少,应湿不湿。下半年火气偏胜,冬天里应寒不寒,水气不及,水不及则土来乘之,所以“云趋下府,涎化乃行”,雨水偏多。因此原文在“风生高远,炎热从之”句后,紧接着就提出“云趋雨府,湿化乃行”的问题。这实际上是自然气候变化中的一种自调现象。      
    (6)风火同德,上应岁星荧惑      
    “风火同德”,指厥阴风水司天之年,少阳相火在泉。这一年气候特点上半年风气偏胜,下半年火气偏胜。在风气和火气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下,全年气候以风热为特点。“上应岁星炎惑”,“岁星”,即木星。荧惑,即火星。此句意即这一年的气候变化与天体上的术星和火星活动变化密切相关。      
    (7)其政挠,其令速      
    “挠”,音义皆同扰。“速”,指快速。全句意即厥阴风木司天之年,少阳相火笔泉,风主功,所以原文谓“其政挠”,火性速,所以原文谓“其令速”。张介宾注山云:“风政扰,火令速。”即属此义。      
    (8)其谷苍丹      
    “苍”,此指青色谷物。“丹”,此指红色谷物。“其谷苍丹”,意即厥阴司天之年,少阳泪火在泉,上半年风气偏胜,气候偏温,有利于青色谷物的生长;下半年火气偏胜.气候偏热,有利于红色谷物的生长。因此这一年苍谷和丹谷生长较好而成为该年的岁谷。      
     (9)间谷言太者    
    “间谷”,即感间气所生的谷物。“言太”,即前文所谓的“命太”。根据王冰注文,亦即太过之年的间气所化生之谷物。全句意即厥阴司天之年的十年均属岁运不及之年,因此这十年中从饮食与治疗的关系方面来说,只能考虑岁谷,亦即“其谷苍丹”的问题。至于间谷,由于“间谷命太”的原因,厥阴风木司天的十年无太过之年,因此不存在“间谷命太”的问题。关于“间谷命太”的问题,我们在阳明之政的讲解中,已经作过比较详细的分析和讨论,请参看前章有关讲解。      
    (10)其耗文角品羽    
    “耗”,指耗损或消耗。“文角”,即毛虫。“品”,有标准之义,此处作胎孕生氏正常良好解。“羽”,指羽虫。“其耗文角品羽”,意即厥阴风木司天之年,少阳相火在泉,上半年风气偏胜,气候偏温,下半年火气偏胜,气候偏热。《五常政大论》中述:“同者盛之,异者衰之。”“厥阴司天,毛虫静,羽虫育,介虫不成。”“少阳……在泉,羽虫育,介虫耗,毛虫不育。”根据这一规律,属于木类的毛虫,由于其胎孕生长以气候温和的气候条件为好,而少阳在泉,气候过热,所以“毛虫不育”,本篇青“其耗文角”。与其相反,属于火类的羽虫,由于其胎孕生长以炎热气候为好,所以少阳在泉,羽虫育妙,本篇谓“品羽”。    
    (11)风燥火热,胜复更作,蛰虫来见,流水不冰    
    “风燥火热”,“风”,指风气偏胜。“燥”,指燥气、凉气来复。“火热”,指燥气、凉气偏胜时,火热之气又对燥凉之气来复。用五行概念来说,风属木,燥属金,热属火。“风燥火热”,即木气偏胜时,金来克木,金气偏胜时,火又克金。这就是原文所谓的:“风燥火热,胜复更作。”张介宾注云:“风甚则燥胜,燥胜则热复,故胜复更作如是。”亦即此义。至于“蛰虫来见,流水不冰”,则是指厥阴风木司天之年,少阳相火在泉,冬天里气候偏热,应寒不寒,应藏不藏的自然景象而育。      
    (12)热病行于下,风病行于上,风燥胜复形于中      
    “热病”,即火气偏胜的疾病。“下”,指下半年。“风病”,即风气偏胜的疾病。“上”,指上半年。“风燥胜复”,指风气偏胜时,燥凉之气来复,就人体疾病来说,也就是肝气偏胜时,肺气来复。“中”,指上半年和下半年之间。全句意即厥阴风木司天之年,少阳相火在泉。上半年风气偏胜,气候偏温,所以人体疾病上半年也以风病较多。这就是原文所谓的“风病行于上”。下半年火气偏胜,气候炎热,所以人体疾病下半年也以热病较多。这也就是原文所谓的“热病行于下”。上半年风气偏胜,由于胜复原因,燥气来复,因此在上半年和下半年之间,有时也会出现暴凉的气候变化,表现在人体疾病方面,在肝气偏胜的同时,有时也可以出现肺气偏胜的病理变化。这也就是原文所谓的“风燥胜复形于中”。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