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云深对心肝脾肺肾生成的心肾交合的五行能量蓄发的描述

 宇宙1968 2020-06-01

郭云深先生是李洛能先生弟子,是形意拳的一代宗师,其半步崩拳打天下的美名一直传颂至今。

如果说李洛能先生的形意拳论是对形意拳的一个原则性定义,那么郭云深先生拳论就是对于形意拳原则的详细解释。

郭云深先生在拳论中大量描述了心肝脾肺肾生成的五行能量蓄发,将形意拳与丹道之术的五行能量蓄发做了比较和联系。

内家拳内里的五行能量蓄发的习练方法只有一种,无论是在形意拳还是在太极拳中,五行能量蓄发的基础都是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的心肾能量蓄发,由心肾交合的能量蓄发生成心肝脾肺肾的压缩旋转,进而习练出心肝脾肺肾的整体能量蓄发。

对于心肝脾肺肾生成的五行能量蓄发的习练方法,我在前面已经介绍了,这里就不再介绍郭云深先生所描述的五行能量蓄发了。

为什么不介绍了?

因为五行能量蓄发是只有习练了就有,就会知道的东西。你不去习练,则无论我如何介绍都没有用。你按照我说的方法去习练,一般半年之内就能够习练出心力,以及心意抽合在体内形成的一根能量筋(易筋换力)。

五行能量蓄发的科学道理,需要在引起人体科学界注意后,由科学家作出解释。

我在网络中宣传内家拳论五年了,许多人对于我说的心肝脾肺肾的五行能量蓄发一直持怀疑态度而不去习练,如果去习练,早就已经习练了几个来回了,功夫都出来了!可惜可叹啊!这些人宁可去相信荒唐的意念和松懈,而不去相信拳论中的精华。

对于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的五行能量蓄发,大家还可以参考《黄帝内经》、陈王廷先生据以创造陈氏太极拳的《黄庭经》、杨氏太极拳的《三十二目古拳谱》。

之所以要介绍郭云深先生拳论中对于五行能量蓄发的描述,以及后面要介绍的孙禄堂先生对于五行能量蓄发的描述,就是要让大家知道,内家拳是一种科学的巨大能量蓄发,里面没有一丁点的意念和松懈这些荒唐的、反科学的迷信东西。大家明白了这些以后,就要学会明辨是非,摒弃现在那些假大师宗师给大家灌输的意念和松懈,去按照拳论习练内家拳。

不多说了,看拳论:

暗劲者,拳中之柔劲也(柔劲与软不同:软中无力,柔非无力也),即练气化神、易筋之道也。先练明劲,而后练暗劲,即丹道小周天止火再用大周天功夫之意。明劲停手,即小周天之沐浴也。暗劲手足停而未停,即大周天四正之沐浴也。

化劲者,即练神还虚,亦谓之洗髓之功夫也。是将暗劲练到至柔至顺,谓之柔顺之极处,暗劲之终也。丹经云:“阴阳混成,刚柔悉化,谓之丹熟”。柔劲之终,是化劲之始也。所以再加上功夫,用练神还虚,至形神俱杳,与道合真,以至于无声无臭,谓之脱丹矣。

呼吸似有似无,与丹道功夫,阳生至足、采取归炉、封固停息、沐浴之时呼吸相同。因此,似有而无,皆是真息,是一神之妙用也。庄子云:“真人之呼吸以踵”,即是此意,非闭气也。用工练去,不要间断,练到至虚,身无其身,心无其心,方是形神俱妙,与道合真之境。此时能与太虚同体矣。以后练虚合道,能至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无入而不自得,无往而不得其道,无可无不可也。拳经云:“固灵根而动心者,武艺也;养灵根而静心者,修道也”。所以形意拳术与丹道合而为一者也。

形意拳术之道无他,神气二者而已。丹道始终全仗呼吸。起初大小周天,以及还虚之功者,皆是呼吸之变化耳。拳术之道亦然,惟有锻炼形体与筋骨之功。丹道是静中求动、动极而复静也;拳术是动中求静,静桓而复动也。其初练之似异,以至还虚则同。形意拳经云:“固灵根而动心者,敌将也;养灵根而静心者,修道也”。所以形意拳之道,即丹道之学也。丹道有三易: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拳术亦有三易:易骨、易筋、洗髓。三易即拳中明劲、暗劲、化劲也。练至“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亦与丹道练虚合道相合也。丹道有最初还虚之功,以至虚极静笃之时,下元真阳发动,即速回光返照。凝神入气穴,息息归根。神气未交之时,存神用息,绵绵若存,意兹在兹,此武火之谓也。至神气已交,又当忘息,以致采取归炉、封固停息、沐浴起火、进退升降归根。俟动而复炼,炼至不动,为限数足满止火,谓之坎离交妒。此为小周天。以至大周天之功夫,无非自无而生有,由微而至著,由小而至大,由虚而积累,皆呼吸火候之变化。文武刚柔,随时消息,此皆是顺中用逆,逆中行顺,用其无过不及、中和之道也。此不过略言丹道之概耳。丹道与拳术并行不悖,故形意拳术,非粗率之武艺。余恐后来练形意拳术之人,只用其后天血气之力,不知有先天真阳之气,故发明形意拳术之道,只此神气二者而已。故此先言丹道之大概,后再论拳术之详情。

拳经云:“上下相连,内外合一”。俗云上下是头足也,亦云手足也。按拳中道理言之是上呼吸之气与下呼吸之气相接也。此是上下相连,心肾相交也。内外合一者,是心中神意下照于海底,腹内静极而动,海底之气微微自下而上,与神意相交,归于丹田之中,运贯于周身,畅达于四肢,融融和和,如此方是上下相连,手足自相然顾,合内外而为一者也。

形意拳术,头层明练,谓之练精化气,为丹道中之武火也;第二层暗劲,谓之练气化神,为丹道中之文火也;三层化劲,谓之练神还虚,为丹道中火候纯也。火候纯而内外一气成矣。再练亦无劲,亦无火,谓之练虚合道。以致行止坐卧,一言一默,无往而不合其道也。拳经云:“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至此无声无臭之德至矣。先人诗曰:“道本自然一气游,空空静静最难求,得来万法皆无用,身形应当似水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