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设计:写作课上的支架式教学

 传递教育ETREND 2020-06-01

今天是11月的最后一天,也是传递教育2017秋季骨干教师研修班的最后一天,来自全国28个城市的近百位老师结束了为期三天的紧张学习。

围绕英语核心素养的测试与教学是本期骨干教师研修班培训的主题,三天的学习中,夏谷鸣、张敏两位专家分别从课改、教学法两个角度为参训学员讲解了核心素养在英语学科怎么考、如何教的问题。

剑桥大学出版社高级培训师Nicolas Mayfield与杭州英特外国语学校许彩丽、沈群英等三位老师则分别呈现了原版教材Guess what!与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小学、初中学段的示范课。

英特外国语学校督学胡跃波老师及学术总监Tane Mcleay分别就本校示范课进行了点评分析。

传递教育学术经理张帅奇从词汇教学的角度为参训学员们讲解了原版教材与全日制教材的异同,以及如何在教学设计中实现“要成绩更要成长”的目标。

培训班最后一天,英特外国语学校教研中心副主任沈玉荣老师还为学员们详细介绍了学校校本教研体系的设计与管理。

与传递教育以往各期培训班一样,最后压轴的依然是温婉、优雅的Jamie老师,“支架式教学”这个2017年多次讲到的话题,今天张老师又会分享哪些新内容呢?

背景知识

维果斯基(Vygotsky)认为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现有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通过学习进而挖掘出来的潜在能力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即ZPD(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根据维果斯基的理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一定难度的内容,发挥其潜能,不断超越其每一阶段的最近发展区进入下一阶段,从而实现持续发展。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就是帮助学生超越最近发展区的最典型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步骤可以简要概括为以下七步:

1. Providing pictures/introducing vocabulary

2. Activate schema/introducing background information

3. Using graphic organizers

4. Reading aloud/think-pair-share

5. Asking questions

6. Making connections

7. Integrated skills

下面小编依然在我最熟悉的Guess what!里找素材,给大家讲讲这堂关于食谱的写作课是如何把支架式教学一步步贯彻到教学设计中的。

01

Lead in 

老师首先用到的支架式教学方法是激活学生的图式(Schema) 即学生已知的概念、过往经历以及对事物的观点看法等。这一步是帮助学生在已知和未知之间搭建桥梁,循序渐进引入正题。

  • 让学生说出各种healthy food的名称,并以图片作为视觉辅助(Visual aid)搭建支架,启发思考。

  • 学生选出一种自己喜欢的healthy food,老师询问该食物可以做成哪些菜肴。

  • 告知学生这堂课的任务是以healthy food为题写一篇食谱。

02

Organize the text structure 

老师展示一篇healty food食谱范文,并通过预授(Pre-teach)这一支架方法帮学生掌握写作中可能遇到的关键词。这样做既能规范写作要求,也能减轻生词带来的写作负担:

  • 老师讲解上图对话框中的关键词。

  • 学生阅读短文,并将关键词填入范文。

接下来,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这一步的目的旨在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写作框架:

  • 学生参考范文,分组讨论规范的食谱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 各组分享讨论结果,老师给出下图作为参考答案。

  • 学生根据这些要求描述自己食谱的关键信息。

03

Complete the text 

学生根据文章框架独立完成写作,老师此时可在教室中来回走动,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个别指导,比如单词、语法等问题。

04

Share with a friend

学生完成写作后可两两一组互相朗读自己的作文,并给出修改意见。同伴支持(Peer support)也是教学支架的一种形式。因为两个人的英语水平难免会有差异,水平较高的学生为同伴讲解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帮助水平较低的学生弥补差距,同时也能检验和巩固自己的知识。

三天的紧张学习,弹指一挥间。伴随着一曲略带伤感的See you again,大屏幕上浮现出学员们一张张全神贯注的脸庞,这是传递教育的保留节目,培训期间就算再忙,小伙伴们也要为老师们留下这份珍贵的回忆。

从朗读到默读,从母语到外语,从泛读到精读,阅读是语言学习的关键路径。给孩子买几本原版书,陪孩子读几个睡前故事或是科普文章,记词汇、练发音、学知识、培养兴趣、训练思维,新课标所要求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五大目标似乎都可以在亲子阅读或家庭阅读中实现,那么,课堂教学的意义何在?

如果说阅读是一种习惯,分级阅读则是一门科学,分级阅读教学更是科学与艺术的融合,是一门专业。不同学段如何有针对性地选择阅读材料?如何平衡外语阅读中语言知识与认知水平之间的矛盾?ELT阅读的分级标准及背后的依据是什么?如何设计英语分级阅读课程体系与阶段性教学目标?如何让阅读课程与主课程高效衔接?什么样的教学设计能够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实现多元目标的阅读教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