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门自悟(正文(2))

 乡下土郎中5 2020-06-01

正文(2)

       母亲的身体状况,源自于对两个孩子的思念。

       2014年底放假,老婆把大女儿徐玥带到湖北老家。让尚在年中班的女儿在湖北入学,由我的老丈人他们去带,一方面也是减轻我这头父母的压力。客观上,是减轻了父母的压力,却添上母亲的心病。平日孩子都在眼前,忽然有一个不在眼前了却有些担心得睡不着觉了。

       再加上儿子身体也不好,母亲需要日夜照顾也很难睡得好觉。年前我去湖北的时候,儿子身体就不是很好,等到我过完年从湖北回来后,儿子的身体还是不见好,而母亲则萎靡不振地一直抱着孩子。从老婆内心还是希望有个儿子留在身边,这样也不显得空落,但是看到母亲这样的身体,也不得不建议把儿子也送过去,让她父母去带。后来儿子也老婆带到了湖北老家,这样母亲就更为显得空落,睡眠不好更是精神萎靡不振。

      本来母亲身体就比较虚弱,再加之对两个孩子的极度思念,身体更为的虚弱。不能沾半点凉水,就是夏天都不能被吹风。长期下来,失眠、头痛、头热,自汗、盗汗症状越来越明显,直至后来卧床不起,呼吸困难,出现喘息,甚至觉得有呼气很难有吸气。

       针对这些症状,我并没有给她进行把脉和望舌苔。那时候还不懂得切脉和望诊,父亲知道的比我要多得多。给她喂生脉饮(人参、五味子、麦冬三味药成分),但是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如果得不到好的调制就要考虑进医院救治,医院能不能救治。不知道,但是一旦进医院,这样的病情肯定要花不少一笔费用。如果,伯父在世,可以找他帮助诊断治疗。事实上,伯父已经去世快一年了。这种情况,我只能问先师黄元御,人走了但是他著作留着。唯一能找到依据的当然就是《医圣心源》劳伤解部分的内容,由黄芽汤衍生出天魂汤、地魄汤、兔髓汤、金鼎汤……由方子找对应症状。

        地魄汤:甘草 二钱(炙),半夏 三钱(制),麦冬 三钱(去心),芍药 三钱,五味子 一钱,元参 三钱,牡蛎 三钱(煅、研)。煎大半,温服。(水为阴,而阴生于肺胃,胃逆而肺金不敛,君相升泄,则心液消亡,而胃无生化之源。麦冬、芍药,双清君相之火,半夏、五味子,降摄肺胃之逆,元参清金而益水,牡蛎敛神而藏精。若热伤肺气,不能化水,则用人参、黄芪,益气生水,以培阴精之原。此补阴之法也。)       

        兔髓汤:甘草 二钱,人参 三钱,五味子 一钱,半夏 三钱,龙骨 二钱(煅,研),元参 三钱,牡蛎 三钱(煅、研)。煎大半,温服。

        金鼎汤:甘草 二钱,茯苓 三钱,半夏 三钱,桂枝 三钱,芍药 三钱,龙骨 二钱,牡蛎 三钱。煎大半,温服。( 惊悸之证,土湿胃逆,相火不藏,应用茯苓祛湿,半夏降胃,桂枝达肝,芍药敛胆,龙骨、牡蛎,藏精聚神,以蛰阳根。阳降根深,则魂谧神安,惊悸不作矣。其上热者,倍芍药以清胆火。下寒者,加附子以温肾水。) 

       对于古法度量换算,当时尚还不是太了解。不知道一钱相当于现在的几克,只知道1斤等于500g,1两等于50g,1钱则是5g。按照古度量制半斤八两算“一退六二五”1两就是0.625*50=31.875g,再往下按十六进制算1钱就是31.875/16=1.992188g≈2g。5g和2g都不对,按照5g算,古代不这样算,这张方子是清代的。第一次开处方就是按照每钱5g计量开的兔髓汤,人参这个药相当贵,光人参15g就好几十元钱,一剂药50元钱,三剂就150元。太贵了吃不消。结果没有买就回来了,记得当时是赴同事望产妇宴会,地点在江淮酒店。宴会结束就在附近恰好找到一家丰乐大药房,这是恰好碰到,否则还要往中国银行那边赶。尽管没有买后来一直跟这家药店老板打交道,还时常给朋友开方子把人引荐到他那边去,当然这是后话。

       按照2g算,太小了起不到作用。最终父亲给我点拨“古代一两等于十钱”,这时我才清楚应该按照1钱约等于3g计量比较准确。以前伯父给我开方炙甘草用量5g或者是6g与二钱是相吻合的,当然后来从方剂学里面看到方剂用量也是与这个紧相吻合。

       解决了换算问题就着手开处方,人参陈本太高,根本吃不起。我突然想到伯父给我开乌梅汤的方子里面用党参稍微加量替代人参,这个方子是我从《伤寒论》里面看到的,药味相吻合就是,不同就在用党参替代了人参。为此,我找伯父确认是不是用的乌梅汤。伯父很肯定地回答:“是的!”通过反复思考将人参换成党参,同时在两个方子里加了生姜和大枣起到补脾养血的作用。

       方剂一:炙甘草 6g,党参 10g,制半夏 12g,五味子 3g,元参 9g,制附子 6g,龙骨 6g,牡蛎 12g,生姜 3片(自加),大枣 4枚(自加)。

        方剂二:炙甘草 6g,茯苓 12g,制半夏 12g,芍药 9g,龙骨 6g,牡蛎 12g,生姜 3片,桂枝 9g,大枣 4枚(自加)。(两副药各2剂)(2015年8月16日晚)

        这两张子结算下来价格总共35元,平均下来每剂药不到9元,比起每剂50元要实惠。考虑到母亲有只能出气,吸气困难是肾气亏损问题,怕冷畏寒肾阳不足,及气血严重不足。另外,又从药店那边买了汇仁肾宝和阿胶补血口服液,作为辅助补药进行助阳养血。

      药对症了,服下去效果也很明显,当晚喝到第二天人就可以爬起来了,晚上睡眠和呼吸都获得明显改善,,前一天还是谁在床上,小姑不放心也跑过来了给人一种不祥的感觉。一剂药下去情况已经转危为安,很让人捏一把汗。就是还是非常容易出虚汗,每天都要擦澡、换好几次衣服。否则,衣服一湿一吹风人就不行。让老妈继续服药,情况也在渐好。

       2015年8月20日还是按照兔髓汤和金鼎汤方剂各抓两剂,在金鼎汤里面加制附子6g,主要还是考虑母亲怕冷这个症状,继续让母亲服下去。逐渐母亲已经不怎么怕冷了,呼吸通畅,开始忙起农活,做家务。但是,仍然容易发汗。2015年8月30日在8月20日基础上去生姜改干姜 6g,生姜走表,可以作为药引子引大枣滋补脾精,现在的重点已经不是救急补脾,而是要助阳,由干姜和牡蛎一起潜阴回阳。

       方剂一:炙甘草 6g,党参 12g,制半夏 10g,元参 9g,制附子 6g,龙骨 12g,牡蛎 12g,麦冬 6g,五味子 3g,干姜 6g。

         方剂二:炙甘草 6g,茯苓 12g,制半夏 10g,芍药 9g,制附子 6g,党参  12g,牡蛎 12g,干姜 6g,桂枝 9g。(两副药各4剂)(2015年8月30日晚)

         持续服药,母亲身体改观明显。但是有一个问题一直盘旋着,奔豚气问题。母亲肚子很大,这是一个潜在的问题,黄元御提出轻则惊悸,重则奔豚。如果严重了到奔豚阶段,就有些可怕。按照母亲情况,她感觉很乐观,感觉已无大碍,开始也不怕风了,可以放心大胆去干活了。我的担心终究还是应验了,我也不得不惊叹我们先师黄元御对医学的神通,以及他这套理论体系正确性和很强的可实践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