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见口疮中药方都是啥?103个口疮方哪个适合你?深度解读快收藏

 laojiao 2020-06-01

导读:口腔健康研习社原创美文第81期

在昨天口腔健康研习社原创美文第80期文章中,我们接着口腔健康研习社原创美文第79期的中医治疗口疮的病因病机、分型而治以后,分析了中医治口疮的优势。

今天,在口腔健康研习社原创美文第81期中,将梳理通过通读103篇中医治口疮文献中涉及到的103个治疗口疮的中药方,从方剂主治脏腑、治疗原则思想、常用方统计等几个方向来分析。

通过这篇文章,试图想让溃友从整体的角度从另一个层面来了解医生是如何看待口疮,以及如何去归脏腑、分型而治思想去施方的,然后通过介绍这些常用方,基本就能知道自己的口疮大致治疗方向。

病在口腔,根在脏腑,中医治口疮常从哪个脏腑入手?

昨天在文中说到,中医认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病虽然生于口,实与脏腑经络密切相关。脾开窍于口,舌为心之苗,肾脉连咽系舌本,两颊及齿根属胃与大肠经。

所以,中医治口疮通常都是从与口疮密切相关的脏腑经络调理入手。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的刘国富博士在2010年研读了发表于2000年~2010年间的中药治疗复发性口疮的相关文献共计103篇,文中提及口疮治疗方剂103个。

然后对这103个药方从主治脏腑归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中药治疗复发性口疮主治脏腑的分布在心、脾、胃、肺、肾、肝等六个脏腑。其中从肾着手的药方有36个,是最多的。从脾着手的药方有34个,看来近三分之一的口疮中药方是从调理脾开始的;从心着手的有22个药方,剩下的分别是胃(10个药方)、肺(6个药方)、肝(8个药方)。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结果呢?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治疗口疮的中药,主治脏腑主要贵肾、脾、心经。口疮虽表现在口腔,但主病之脏在于心、脾及肾。复发性口疮的发病,责之心脾有热,因其反复发作性,责之于肾,故对于复发性口疮的治疗,中医离不开心、脾、肾。

中医学认为复发性口疮多因饮食、情志、劳倦、久病不愈等因素所致。

北宋著名医方书《圣济总录》认为“心脾有热,气冲上焦,熏发口舌故作疮也。”

这句话指出了口疮与心脾二脏的关系。舌为心之苗窍,诸痛疮疡,皆属于心,脾开窍于口,络脉挟舌本,散舌下,所以认为口疮之患与心脾关系最为密切。

鉴于复发性口腔溃疡存在着反复发作,久病伤正,其正气亦虚,所以复发性口疮证实为本虚标实用药,不适宜采取一味清火泻火的治则。

金元四大家之一、中医滋阴派创始人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论述口疮时说到:“口疮服凉药不愈者,因中焦土虚,且不能食,相火上无制……甚则加附子,或啥官桂,亦妙。”再次指出了以口疮热邪为其标,阴津不足为其本。如果遇到口疮迁延不愈,久病体虚,心肾阴液不足,虚火妄动,上炎口舌,热腐肌膜而成,当属虚证,患此疾者,常或多或少兼有津液不足,对于这类的口疮再以凉药清热泻火、解毒止痛就不对了,这个时候应该滋阴补肾,方为上策。

中医治口疮,治疗方法都有哪些?

通过对103个口疮方剂对口疮治法治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对于复发性口疮的治疗主要集中在清热泻火祛湿法(33个药方),益气温阳健脾法(29个药方),以及养阴清热法(16个药方)。其它特殊治法主要有疏肝理气法(8个药方)、引火归元法(7个药方)、活血化癖凉血解毒法(5个药方)、收湿敛疮法(3个药方)以及养血补血法(2个药方)。

我们如何来解读上述治疗方法和数字呢?

读过前几天的文章的溃友,应该已经知道中医对于复发性口疮的辨证分型,主要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个是心脾积热型,是鉴于舌为心之苗窍,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脾开窍于口,脾脉挟舌本,散舌下,所以认为口疮为患与心脾关系密切。再加上现在的人们喜欢暴饮暴食,过食甘肥辛辣,煎炒炙博等损伤脾胃,内蕴化热,或忧思过度化火,致心脾积热,正如北宋著名医方书《圣济总录》认为“心脾有热,气冲上焦,熏发口舌故作疮也。”

第二种类型为阴虚火旺型,中医认为素体阴虚,热病伤阴,或劳倦过度耗伤真阴致阴液不足,而生内热,热熏口腔发为口疮。这个解读可见明代医家龚廷贤编撰的《寿世保元·口舌》中关于口疮的论述:“口疮,连年不愈者,此虚火也。”

第三种类型就是脾肾阳虚型。认为身体虚弱,而过食寒凉,或脾肾阳虚,患者往往清阳不升,浊阴不降,阴寒内盛,寒湿聚于口腔,溃烂成疮。这可见明代医家龚廷贤编撰的《寿世保元·口舌》中关于口疮的论述:“口疮白,脏腑冷,手足冷,肚腹作痛,大便不实,饮食少思,口疮者,中焦虚寒也。”

正是因为中医各家普遍认为复发性口疮辨证分型主要集中在这三种类型,这就不难理解为啥临床治疗口疮的时候,常见的治疗方法也主要以清热泻火祛湿法为最多,其次为益气温阳健脾法和养阴清热法。

至于其他的少见的口疮疗法中,引火归元法及活血化疲的应用亦当引起中医医生和患者的注意。

因为素体阴虚及40岁以上的妇女,多见肝肾阴虚,阴不制阳,浮火上越,治以滋阴降火,引浮火下行,归于肾中,疗效通常会很显着。在引火归元法治疗口疮方剂中,常用肉桂,用量要小,一般用3~6g,一般不能超过6g,否则伤阴助火,使肝肾之阴更伤,虚火上浮更着,症状会明显加重。

如果溃友属于久病入络,佐以活血化癖,临床上有明显癖血证候者,可使用活血化疲治疗,但少数口疮反复发作,持续不愈,在辨证的基础上佐以活血之品,可以明显提高疗效。

这个看法可以参见明代朱橚、滕硕、刘醇等编的大型医方书《普济方》所论述的内容:“人之一身不离乎血,凡病经多日疗治不愈,须当为之调血。”

总之,分析中医治口疮的治疗方法,多以治疗心脾积热的清热泻火祛湿的方剂最为常见。

口疮治疗常见中药方,你都用过啥?

通过研读103篇口疮治疗中医文献中的103个治疗方,分实证和虚证药方两类。其中实证的58个药方,虚证的药方47个。

治疗口疮实证的方剂共有17个古方,9个自拟方,其中泻黄汤用了10次,导赤散用了9次,甘草泻心汤用了6次,黄连解毒汤用了2次,清胃散用了3次,用了2次的药方有逍遥散、甘露饮、竹叶石膏汤、桃红四物汤、龙胆泻肝汤。用过1次的有清心泻脾汤、凉隔散、桃红四物汤、防风通圣散、凉血解毒汤、连术汤、土获菩解毒汤。

实证治疗方中还出现了9个自拟方。

从上看出,治疗口疮的中药方,中医医生实际临床还是喜欢用古方(加减),且以清热泻火解毒的方剂为主,常用的有泻黄汤、导赤散,其次为甘草泻心汤、黄连解毒汤。

治疗口疮虚证的47个方剂中,有15个古方,6个自拟方。其中六味地黄丸用了7次,玉女煎用了6次,用了4次有补中益气汤、黄连阿胶汤、封髓潜阳丹。用了3次的有乌梅丸、,理中汤。用了2次的有桂枝汤、交泰丸。用了1次的有四逆散、四君子汤、升阳汤、金匾肾气丸、五倍散、当归补血汤。

虚证治疗方中还出现了6个自拟方。

从上面可以看出,虚证治疗口疮还是少于实证方,以补肾阴、补脾气为主,以六味地黄丸、玉女煎为主,其次为补中益气汤、黄连阿胶汤。

本文参考本文参考2010年《南京中医药大学》刘国富博士论文《加味泻黄散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研究》,侵删。


内容预告:根据上述针对实火虚火口疮方剂常用药方中,以后的几天将分别介绍最常见的几个药方,譬如实证的泻黄汤、导赤散、甘草泻心汤、黄连解毒汤,虚症的六味地黄丸、玉女煎、补中益气汤、黄连阿胶汤就逐一详细解读。


喜欢我的文章,请点赞, 收藏,转发,不知道怎么治疗痛风、口腔溃疡、口腔扁平苔藓,@中医科院药学博士寻求答案,每天分享原创美文人文健康资讯,欢迎关注!

@中医科院药学博士:多平台原创优质人文健康自媒体,擅长中医药解读,用心为您深度解读高尿酸血症、痛风、口疮、口腔溃疡、口腔扁平苔藓的病例机理治疗药方经方验方,分享健康干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