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知识必学:白果

 我的最爱绕指柔 2020-06-01

据不完全统计,现国内树龄5000年以上的银杏树约有十二棵,真可谓:百代之常客,千年之硕果。银杏树生长较缓慢,属于慢生树种,20年结实,30年丰收。古人说公种而孙得食,爷爷栽下银杏树孙子才可以食用,所以又叫公孙树,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就是我们的家国情怀恩泽子孙的缩影。

银杏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常与恐龙相提,有植物界大熊猫之称。

白果

本树原生江南,叶似鸭掌,故名鸭脚。宋初始入贡,改呼银杏,因其形似小杏而核色白也,今名白果。

白果非果,是银杏的种子。本品为银杏科植物银杏树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种子成熟时采收,除去肉质外种皮,洗净,稍蒸或略煮后,烘干。白果仁为取白果,除去杂质及硬壳,用时捣碎。炒白果仁为取净白果仁,照清炒法炒至有香气,用时捣碎。

民间有一句药谚:白果苦甘肺肾经,镇咳祛痰定喘灵。白果味甘、苦、涩,性平,有毒。归肺、肾经。功于敛肺定喘,止带浊,缩小便。用于痰多喘咳,带下白浊,遗尿尿频,遗精,白带,尿频白浊等。内服时煎服,外用时捣汁后敷用。

本品味涩收敛,善于敛肺定喘,且有一定化痰之功,为治哮喘痰嗽之常用药。治疗咳喘痰嗽兼风寒可用白果配合麻黄使用,白果敛肺、定喘,麻黄宣肺平喘,两药相互配合,一收一散,敛肺平喘而无留邪,开肺散邪而不耗伤肺气,因此用于治疗咳喘痰嗽兼风寒。

本品味苦除湿,味涩收敛,故能除湿泄浊,收涩止带,固精缩尿止遗。据清初《花镜》一书记载,古时考秀才、举人、进士之时,不准考生在考试期间上厕所大小便,为此考生常自带煮熟的白果,间而食之,以截小便,收到考试时不上厕所的功效。如今在广东民间,还有着将白果数枚放入灶灰煨熟,新娘出嫁上花轿前嚼服二粒,途中再陆续吃一二粒的传统习俗,这样做即可忍到拜堂礼毕才小便。临床上,医生一般根据年龄、症状、病程定剂量,煨熟后去芯、去皮,每晚服1次,每次一颗到九颗不等。

长期腹泻的患者有些会出现中气下陷、肛门脱垂、晚上起夜,补中益气之甘温药物是必用的,此外最好使用固涩收敛的药物,如白果。对于晚上频繁起夜的中老年人和有尿床习惯的小孩适量服食白果能帮助暖下焦而固摄肾精。

白果不可生吃,更不能过量服用(9粒以下),食用之前必须剔除白果的内心,如莲子剥除莲子心,否则易中毒,而成熟度越高的白果毒性越大,因此食用时一定要去掉白果心,如不幸白果中毒,除西医急救外,还可采取生甘草100克水煎服急救;也可以用白果壳50克水煎服或白果树皮30克水煎服。白果有毒,成熟后切勿盲目采摘,老人和儿童应尽量避免食用生品。生白果可以炒、烤熟吃,也可以熬汤、煮粥,但是熟白果毒性虽然降低但也不可多食,每天9颗以下为宜。

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湿热侵袭精室,灼伤肾阴就会出现小便淋沥、涩痛的症状,病症日久阴损及阳,阳虚则气化失常膀胱则开合失度,最终导致小便频数的症状。而女子一般是带下的问题,带下女子生而即有,津津常润,本非病也。若带下量量多或颜色、气味、质地异常,就可诊断为带下病,方用易黄汤,源自明末清初妇科名医圣手傅山之书《傅青主女科》。法宜补任脉之虚而清肾火,方中重用山药、芡实以补脾益肾,固涩止带。山药之补有过于芡实,芡实之涩有胜于山药,故共为君药。白果收涩止带,兼除湿热,为臣药。少量黄柏苦寒入肾,清热燥湿;车前子甘寒,清热利湿,均为佐药。此方仅五味药物组成,重在补涩,辅以清利,使下焦湿热得以祛除,脾肾之脏元气得以恢复,则男子小便淋沥涩痛、女子带下之症自愈。

鉴别要点如下:

1、本品略呈椭圆形,一端稍尖一端钝

2、表面平滑,具2-3条棱线

3、中种皮骨质,坚硬;内种皮膜质;种仁横断面外层胶质样,内层粉性,中间有空隙。

4、无臭,味甘、微苦。

以粒大、种仁饱满、断面色淡黄者为佳。

后记

大家都知道白果树的叶子银杏叶的现代制剂对缺血性心脏病如心绞痛及心肌梗死有良好的疗效,但是这并不代表在中医日常临床应用中可以简单的使用,一般本品的单方使用并不普遍。严格意义上说,银杏叶只能作为生产药品的原材料而不能作为茶品直接泡水、煎水饮用。还有银杏叶与菊花一起泡服更容易促进银杏酸溶出,增加了毒性,而银杏叶的主要有效成分黄酮及内酯类化合物难溶于水。所以没有经过处理的银杏叶用来泡茶是不科学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