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大学的徐凯文老师发现北大有30%的学...

 摩诃般若波羅蜜 2020-06-01
北京大学的徐凯文老师发现北大有30%的学生有“空心病”——缺乏价值观,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在社会集体焦虑的背后,反映的是人们缺失的内在价值感。如果孩子从小被功利的目标推着走,长大后就会变成没有内心尺度的“空心人”。

我这几天在思考,如何让“空心病”孩子变少?
徐凯文教授说因为社会整个空心了导致有了这样一群孩子。我觉得确实如此。
北大既然有30%学生得空心病,那在北大之外,在普通大学,空心病孩子应该更多。
空心病的起点在生活,生活中的小事不关心,只追求表面的成绩注定变成空心人。
生活是支点,从小培养对生活的热情,在生活中让孩子发现美,这是起点。
有了对生活中美的鉴赏,再在这个基础之上,去交流生活的感悟,探讨人生目标,这个目标才能长在泥土里。
如果不能对生活热爱,对社会热爱,只有一个成绩的目标,那么等待成绩达到自己想要的,心就开始空了。
我在孩子10岁以前,也是匆匆又匆匆,非常功利去为孩子定目标,也就是我说的自己过于浮躁,首先是自己没有发现生活中的美,之后不给孩子停留的时间。
所幸,我发现了这个问题。
生活是起点,也是支柱。没有起点没有支柱只能建一座空中楼阁,只能制造一个“空心人”。
从现在开始,让我们自己先去热爱生活,让我们的心先“实在”起来,我们孩子的心才会越来越实心。
我们去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小事,孩子才能在“实在的小事”上慢慢长大,长结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