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对衰老征象的认识

 玄术之门 2020-06-02

人类自出生总要经过生、长、壮、老、死的各个不同阶段,这是生命的必然规律,当人类生长达到成熟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连续发生一系列持续老化过程,诸如生理、生化、组织和形态等方面的退行性变化,伴随老化面来的是衰老的征象,《内经》对衰老征象有不少记载,但却比较零散,本人不揣鄙陋,试图从几方面加以归纳。

一、荣华颓落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五七……面始焦,发始堕;六七……面发焦,发始白……男子“五八,肾气衰,发堕齿稿;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灵枢·天年》,“四十岁……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七十岁……皮肤枯'。这些描述说明人体衰老时出现荣华颓落的现象,《素问·脉要精微论》日:“夫精明五色者, 气之华也。'《四诊抉微》说:“夫气由脏发, 色随气华。”由此可见色泽荣华是脏腑气血精气之外荣,荣华颓落是脏府功能衰退的表现。

二、形体衰败

《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七形坏……”,男子“八八……形体皆极,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身体重,行步不正”。《灵枢·天年》: “四十岁……,故好坐。……六十岁……血气懈惰,故好卧,'说明人步入老境形体也就衰败了。《灵枢·寿夭刚柔》,“形与气相任则寿,不相任则夭,皮与肉相果则寿,不相果则夭,血气经脉胜形则寿,不胜则夭....形充而皮肤缓者则寿,形充而皮肤急者则夭,……形充而大,肉无分理,不坚者肉脆,肉脆则夭矣。此天之生命所以立形定气而视寿夭者,必明乎此立形定气……”说明只有五脏坚固,形气协调,血脉和畅,体质壮实坚健,才能长寿,人到老境经脉空虚,气血衰少。筋失所养,故“行步不正”。肺气衰不能熏肤充身泽毛面皮肤变得干瘪,肾之精衰少,则骨失所养而痿软,脊柱弯曲,脾气不足,不能充实肌肉面痿弱无力,肢体沉重。

三、九窍不利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年五十, ....耳目不聪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位俱出矣。'说明人体衰老时,精血皆虚。不能并于上而耳目等功能衰退。

心开窍于香,心气衰减,语言不清;肝开窍于目,肝气衰,则见目不明。脾开窍于口,脾气衰弱则口味和饮食均可异常。肾开窍于耳及二阴,肾精衰少则髓海空虛而脑转耳鸣,肾不化气则癃闭。以上说明五脏精气衰减均可出现九窍不通利。

四、神志失聪

《灵枢·营卫生会》:“老者之气血衰, 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眠”。《灵枢·天年》:“八十岁, ……魂魄离散,故育善误。'虽然精神意识思维话动主要与心主神明关系较大,但与其它四脏关系也较为密切。如中医把五胜称为五神脏,《素问· 宜明五气篇》:“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肾藏志'。为此,老年人往往会有行为、情绪或思维的改变,均是五藏精气衰减、神志失聪所致。

五、天癸竭绝

《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无子也。”男子“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藏衰……说明老年人由于性腺的萎缩,生殖功能和性功能也减退,妇女四十岁至五十岁左右卵巢萎缩,排卵及月经停止,出现绝经期。

- 全文完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