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诸葛亮与曹操的用人策略: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四地闲夫 2020-06-02

前言:

纵观三国,有各路豪杰并起,无数人杰争锋。在这样的乱世下,各路诸侯想要取得霸业,不仅要看他们对于人才的掌控程度,更要看他们对于各种人才是否能妥善任用。

浅谈诸葛亮与曹操的用人策略: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所谓“为政之道,惟在用人”。历史一次次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与政权的兴衰,与人才任用有着莫大关系。而在三国时代,善于用人的枭雄有不少,如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等人,皆能举贤与能、唯才是用。

当然,同样是用人,这些人杰也有着不同看法。就像诸葛亮与曹操,分别是曹魏与蜀汉政权的奠基人之一。他们的用人思想,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同时也对两国的后续发展,产生了无比深远的影响。

一、曹操与诸葛亮用人的相同之处

曹操在位期间,三次颁布唯才是举令,足以体现出他对人才的渴望。其作品《观沧海》、《短歌行》中,也同样有类似表达。而反观诸葛亮,临危受命接管蜀汉军政大权,同样对于旧有的察举制做出了修改。

浅谈诸葛亮与曹操的用人策略: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正因如此,《魏书》说曹操“知人善察”,而《三国志》也同样评价诸葛亮“能尽时人之器用”。总的来说,此二者在用人政策上的高明之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 其一,对人才破格选拔。

关于这一点,曹操做的尤为出色。在众所曹魏名将中,有不少人是出身降将,比如五子良将中的徐晃、张辽与张颌。对于这些将领,曹操给予了他们高度重视,并让他们单独领军作战。

而于禁、乐进等人,虽然出身不高,但一个善于治军,一个作战骁勇,同样得到曹操重视。还有李典、臧霸,虽然出身豪族,自带一批将士,但曹操还是给予他们很高的权力,而“其余拔出细微,登为牧守者,不可胜数”。

浅谈诸葛亮与曹操的用人策略: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显然,曹操用人的一个特点,就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将心比心,曹操对待将士如此恩信,这便导致很多名将都愿意为曹操舍生忘死。为此,张辽数次陷入生死危机中,于禁还亲自斩杀旧友。

再来看诸葛亮,他在用人之时,同样能做到破格提拔。庞统投奔刘备不受重视,是诸葛亮再三劝说;蒋琬喝酒误事,刘备大怒要杀掉他,也是诸葛亮高呼“蒋琬社稷之器”,这才保住了一个未来贤相。

最值得一提的,自然是姜维。面对降将出身的姜维,诸葛亮不仅不多加猜忌,反而对其多加赏拔,并将自己的一身所学尽数传给姜维。诸葛亮病故后,姜维也成为了蜀国唯一的中流砥柱。

浅谈诸葛亮与曹操的用人策略: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 其二,赏罚分明有秩序。

傅玄曾说:“魏武好法术,而天下重刑名”。曹操虽然从小接受过儒家教育,但他执政之后,却倾向于法家治国。赏罚分明,曹操始终做的很到位。

在击败袁绍统一河北之后,曹操下诏说:“吾起义兵诛暴乱,於今十九年,所征必克,岂吾功哉?乃贤士大夫之力也。”不久之后,便有二十余人被曹操封候拜将。

有军功者,曹操从不吝啬赏赐,所以徐晃、张辽等从中脱颖而出;有过错者,曹操同样执法严明。即便是他自己犯错,曹操也割发替代。

反观诸葛亮,其治军思想赏罚有度,且颇有章法,深受兵法大家孙武影响。马谡失守街亭后,诸葛亮忍痛下令斩杀这位挚友,并提到:“孙武所以能致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

浅谈诸葛亮与曹操的用人策略: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其余如刘巴、董恢、李严者,诸葛亮每次都能按照赏罚分明的原则来处理。正因如此,诸葛亮虽然一手把持军政大权多年,但却很少有人不服,时人也赞其“赏不择恩仇,罪必加有罪”。

二、曹操与诸葛亮用人的不同之处

同样人是举贤任能,曹操与诸葛亮做的都很到位。那为什么说:两人的用人政策,还有明显的差距呢?

其实,用一句话总结就是:曹操用人,最重视“唯才是举”;而诸葛亮用人,则兼顾“德才兼备”。

曹操在“唯才是举令”中,曾以陈平、韩信为例,言说自己如汉高帝刘邦一样,只看重人才自身的能力。所谓“士有偏短,庸可废乎?”在曹操看来,如果因为一个人的短处,便忽略其长处,这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由此可见,曹操用人,是很少看他之前的经历与出身的。否则的话,一些有“黑历史”的武将,又如何能得到曹操赏识?

浅谈诸葛亮与曹操的用人策略: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相较曹操而言,诸葛亮更看重人才的品行。他在《出师表》中提到的郭攸之、向宠等人,没见有什么过人才干,只是因为他们“性情淑均”,拥有良好品德,便被诸葛亮多加关注。

这种注重德行的用人观,是有一定成效的。无论是诸葛亮在位期间,还是诸葛亮去世之后,除个别例子(杨仪魏延)之外,蜀国君臣在很多事情上,都是一致对外的。

究其原因,蜀汉掌握大权者,都是品性纯良之人。这样“志虑忠纯”的人,更倾向于实现“兴复汉室”的理想。所以与东吴曹魏两国比起来,蜀汉内部的斗争,其规模算是较小的。

浅谈诸葛亮与曹操的用人策略: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三、总结

不得不承认,曹操与诸葛亮的用人策略,都对魏蜀两国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曹魏注重才干,所以不少寒门子弟能顺利进入仕途。在曹魏发展时期,这些才子都贡献了属于自己的力量。

可这些有才能之人,未必是个有德行的人。曹魏后期,司马氏逐渐取代曹氏,成为门阀士族的代言人。许多本应该是曹魏嫡系的寒门才子,竟然毫无忠义,直接倒向士族集团。由此,便加快了曹氏被取代的步伐。

浅谈诸葛亮与曹操的用人策略: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蜀汉注重德行,诸葛亮赏拔的人才虽然都有良好品行,却不见得有过人才干。在蒋琬、费祎之后,先后有陈祗乱政、黄皓专权,但身居高位的姜维、诸葛瞻与董阙,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由此可见,德行兼备的人到了朝堂之上,未必便能成为治理国家的能臣。在此情形之下,蜀国由于其地缘文化的局限性,也难免沦落了个人才凋零的下场。

参考文献:《三国志集解》、《资治通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