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的定法和书法的自在多变

 昵称Zpzg8fzu 2020-06-03

书法之所以称之谓书法,在很大程度是是由于法度的建立。现代理论认为,书法是经过特殊手段创作出来的被艺术化的汉字,其具体内容包括笔法、结构和章法等方面的内容。“经过特殊手段”和“艺术化”就是指的书法的法或者法度。实际上,书法在古代,特别是魏晋以前,特别是汉代以前。,这说明“法”的意识并不是特别突出和强烈,包括追求艺术性的自觉性。从现在能够看到的魏晋以前的书法理论看,非常少,而且不成体现,多是只言片语。真正理论上的自觉和自成体系,主要在晋代的王羲之的书法理论到唐代的孙过庭的书谱。王羲之的书法理论虽然经典,但不过系统。但其书法创作理论确实最高的理论,以情使书,到了唐代,书法出现了以二王为一脉相承的比较系统的自觉的清晰的书法理论集成作品——孙过庭《书谱》。唐代的书法不仅从艺术性上走向了成熟,书法理论也获得“繁盛”,有系统化和分量足的发展。从初唐到中晚唐,理论建树颇丰。如晚唐代张张彦远的《法书要录》中就辑录了近34篇书论。

这些书法理论的形成说明书法家们从理论上对书法的思考,也决定了书法“法度”的出现。

“法度”的出现,并不是一件坏事情,其表明了书法技法与创作理论的成熟。但也有一个缺点在不知不觉中出现了,就是距离以王羲之为代表的自然书写,抒情达意的情感性越来越远。书法的发展有得有失,秩序和规矩的特点,包括个性的彰显特点凸显了出来,这即是进步也是一种倒退。秩序与法度的出现是必然的,但对于经典的传承上无疑是损失。

就这个问题,包世臣可谓一语中的:北碑自有定法,而出之自在,故多变。

意思是说北碑书法虽然产生了定法,但是其书法之本是完全来自自在的书写的,所以变化丰富。言下之意北碑以后书法的法度认识开始觉醒,法度已经在逐步建立。

书法的定法和书法的自在多变

书法的定法和书法的自在多变

一、魏晋以前的书法的书写以情为主,不以法为主,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从目前我们看到的书法作品看,比较多的都是日常生活工作书写的作品多为短小精悍之作,而记录“长篇大论”文章的内容几乎没有。比如《淳化阁帖》中的作品,都是此类作品,固然,这种情况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如笔墨纸砚的技术问题。从其书写内容可以看出 ,都是一些交际应酬多只言片语,这些作品的出现其本意不是为了创作作品而创作的书法作品。基本上都是以实用为基本目的。包括王羲之的大部分作品同样如此。比如王羲之和王献之的小楷一类的作品 ,则基本上属于了有意到创作,但其书法的仍然是介于有意与无意之间的。

魏晋楷书之古法源自金文汉隶。从钟繇、王羲之、王献之乃至魏晋碑刻与墨迹来看,都有篆隶遗意。

不像唐代的书法作品, 其目的就是要传与后世,而流传千古的,所以非常讲究法度。不可否认,篆书作品确实有类似作品但毕竟不是主流。

书法的定法和书法的自在多变

书法的定法和书法的自在多变

书法的定法和书法的自在多变

魏晋间的书法作品的书写的实用性往往大于刻意的传承意识。如王羲之的作品,多的亲情朋友间的书信来往,没有公文类的作品。就是王羲之的小楷书法,抄写的内容也是经卷一类的作品,与表达自己的情感与信仰有关。所以他们的书写状态或者说心理,没有刻意的法度为出发点。并不是为了书法的法而创作作品。不可否认,虽然也是无法法自在,但不刻意。后来的书法则不同,“法度”往往大于书法自在与情感。如唐代的书法,至今我们谈唐代的所谈的都不是以书法的作品内容为主,而是其作品中的字的技法如何,而谈王羲之的《兰亭序》往往是二者兼顾,包括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甚至情感与书写的自在同样兼顾。更多的是对于其文字内容的研究和书法的技法理论几乎是分门别类的。

二、书法的“自在”与法度的优劣之比较。

书法法度的出现是书法发展演变的必然,随着书法的高度成熟,法度自然会出现。实际上一切知识都有一个粗略的类似的过程 从无到有,从只言片语到自成体系,形成一套法度完备的理论体系或艺术形式。法度的建立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系统化的规矩与法度的确立,这种法度是建立在对体系内部高度成熟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提炼概括形成的具有典型性的规律的的理论,所以往往是不可被后来者打破的规则。

书法的一些肯定技法与法度就是如此,如屋漏痕的线条形质,用笔的基本方法字形结构的规范,章法形质的范式,都是如此。这种形式化的出现,一方面代表的成熟,一方面则制约了其发展创新,有增加了后来的创作的难度。非常容易走进死胡同,比如馆阁体的出现。而自在书写的书法则不同,具有非常大的艺术性,和灵活多变的魅力。

书法的定法和书法的自在多变

法度的建立,虽然对创作的制约度增加了,但秩序与节奏、规范的审美价值出现了,但往往又是过犹不及的。自在条件下的书写自然更见自然,但如果过于不加以节制,同样也会走向另一个极端,狂野,粗俗,丑陋。

三、学习书法要以书写的“自在”为本,要先“法度”而后“自在”。

既然书法以自在和多变为最高艺术境界的的一个基本标准。那么我们学习书法是否直接去追求自在对书写呢?显然是不可以的。因为无论任何时候,书法的法都是客观存在,包括魏晋以前,只不过其法度不过完善系统。而到了魏晋唐期间的楷书,却具备了相对比较丰富的技法和理论理论,是魏晋以前书法理论与技法实践的集大成者。学习书法首先要从法度入,然后才能得大自在。否则是很难谈得上书法的“法”的。从书法学习的基本流程看,先求法然后的自在也是最科学的学习方法。就是古人说的楷书是走,行书如人徒步,草书似人跑步那样,学习书法要先学会走。也就是学好楷书。因为楷书技法最全面丰富,我们掌握了一家楷书技法,其他方面的问题往往就会迎刃而解。

书法的定法和书法的自在多变

当然,从理论上来说确实如此,但就书法的具体学习与创作实践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古人学习书法要池水尽墨,今人学习书法同样需要废纸三千。才有可能由无我到有我,有无法到有法,由生涩到成熟,再到融入思考的自由创作的大自在,往往需要长期的技法达摩 ,才能做到炉火纯青,进入书法创作的自由境界。

书法的定法和书法的自在多变

书法的定法和书法的自在多变

书法的定法和书法的自在多变

书法的定法和书法的自在多变

书法的定法和书法的自在多变

书法的定法和书法的自在多变

书法的定法和书法的自在多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