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下痞硬胃虚邪聚人参证

 中医药方便 2020-06-03

读古人书,宁涩勿滑。读医书,除要明理,更要通过临床体悟、验证古人记载的内容所指,不能停留在字面描述。

比如:“伤寒”、“中风”从古到今都说是伤于寒、伤于风,以致于后来出现了伤于温、伤于暑的温病学派,与伤寒鼎立,实则不明白所谓伤寒、中风是症状反应概念,非病因学描述,如此种种,……,中医理论,致使西医说中医……,中医人不容易学懂仲景书。

今日说说仲景书中的“心下痞”与“心下痞硬”,当然还有心下痞硬满、心下痞坚等。

这些描述学内容,多来自于腹诊或自觉症状,寒热虚实,有无邪气不同,内涵不同,用药不同。先明理,再临床。

读书明理:从仲景书条文说起

163条: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164条: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154条: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心下痞硬是人参证,是胃虚之后,邪气聚于心下,出现心下痞硬,才是人参证,只是痞,不是人参证。人参健胃补虚,是在胃虚后出现心下痞硬症状时,才适合。临床针对心下痞硬组方,用人参健胃,加诸药去邪。

表里合病,里虚先治里,后治表,或表里同治,里实则先治表,后治里,这是仲景书中的定法。

163条:桂枝人参汤太阳太阴合病,胃虚,寒水聚之,则心下痞硬,痞是胃虚,硬是邪聚。用白术、干姜利水温中,桂枝甘草解表,里未至泻利脱水,四肢拘急,手足凉(至此则宜急救其里用四逆汤,后解其表用桂枝汤参——即91条),可表里同治,这是定法。

164条:为太阳阳明(热而不实)合病,先治表,后治里,这又是定法。心下痞,无邪聚集,乃热聚于此,仲景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泻心者,泻火也,用方则是“泡剂”,只下火,不去实,体悟仲景书用药之真实,俱来自临床。

心下痞硬是人参证,是胃虚之后,邪气聚于心下,出现心下痞硬,才是人参证,只是痞,不是人参证。用人参健胃,加诸药去邪。以此解心下痞硬、心下痞坚、心下痞硬满的木防己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半夏泻心汤、旋覆代赭汤。

临床体悟以上诸症

心下痞,按之濡,是无明显的有形之邪聚集。

其余人参方证,腹诊均可按及心下部位满、抵抗,但患者无明显压痛,当然,他们的腹诊按之抵抗力度也是不同的,木防己汤最重。

临证需结合仲景书中症状学描述,基本可以确立方证。

临证时腹诊得到心下痞满,如果腹泻、肠鸣、呕吐,呃逆,呃逆后症状缓解,在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半夏泻心汤方中选择合适的方剂。如果打嗝、打嗝令人很不舒服,伴有便秘,考虑旋覆代赭汤。如果有胸闷、憋气、喘,看上去面色偏黯黑,考虑木防己汤。黄连汤,也可有心下痞满,但面部发红、发热,上热症状明显,可有下寒的腹痛,因为有桂枝,气上冲也可能存在。

关于腹诊对六经的识别:最后说几句“胃家实”,那就是阳明病了;“胸胁”苦满,那是半表半里,由胸胁至心下则是半表半里与里,从大柴胡汤体悟少阳阳明合病;厥阴病,最难体悟,可以试着从柴胡桂枝干姜汤入手体悟。

以上心下痞硬,属胡希恕经方医学体系六经中的何病?厥阴病?太阴病?阳明病?还有待讨论。

心下痞硬、心下坚满与胃家实怎么通过腹诊识别?拒按与否、按之痛不痛,可以作为抓手,当然结合方剂的适应症看,更完美。

以下是本周四的胡希恕经方医学系列学术讲座——第1讲:辨证施治概论。

第一讲时间、会议号、二维码(免费学习):

我们奔着传承仲景医学,发扬胡希恕经方医学体系,促进经方临床应用的目的。开展系列讲座,将分期讲解仲景书的辨证论治体系(六经八纲方证体系)及经方的临床应用。每期讲座的听课码和二维码提前两天告知大家,争取有回访视频,建议大家可以录音——因为是不同体系的学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需要反复学习、体悟方能入门。

总目录如下(时间基本是每周四晚上19:00-21:0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