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陶醉生活丨三分钟带你读懂釉下彩、釉中彩和釉上彩!

 百麦阁主 2020-06-03

素胚彩绘上釉是陶艺制作流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展现了陶艺家们的审美与情感追求,无论图案、色泽、亮度、饱和感等都是陶艺家们一生追求不完的课题。

陶瓷生胚经过干燥,低温烧制便成了素胚。然后通过上釉加彩,为泥料素坯穿上一层漂亮的“外衣”。人们根据陶瓷图案和透明釉的相对位置,可以把陶瓷的加彩方式分为釉下彩,釉中彩,釉上彩。


平日里较少研究瓷器的小伙伴,可能会分不清釉下彩、釉中彩和釉上彩的区别。今天小编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三者间的区别。

釉下彩

釉下彩是瓷器釉彩装饰的一种,又称“窑彩”。釉下彩就是用色料在已成型晾干的素坯(即半成品)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面釉,一次烧成。烧成后的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在下边,表面光亮柔和、平滑不凸出,显得晶莹剔透。





青花花卉纹鼎


它的突出优点在于不易磨损、永不褪色、无铅无毒、光滑平整、操作简单。釉下彩包括青花、釉里红、釉下三彩、釉下五彩、釉下褐彩、褐绿彩等。其中,元、明、清时期景德镇青花瓷是釉下彩的最成功制作,也是中国瓷器的代表品种之一。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碗

釉中彩

釉中彩出现的年代比较晚,是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瓷器装饰材料和技法,也称高温快烧颜料。

釉中彩颜料的熔剂成分不含铅或少含铅,按釉上彩方法施于器物釉面,然后通过1100~1260℃的高温快烧(一般在最高温阶段不超过半小时),釉面软化熔融,颜料渗入釉内,冷却后釉面封闭。烧成后的釉中彩瓷器细腻晶莹、滋润恍目,抗腐蚀、耐磨损,具有釉下彩的效果。

豇豆红釉莱菔瓶




从釉中彩的制作工艺和烧成过程来看,釉中彩的烧制方式主要分为两种。

一种釉中彩可以称之为“制作性釉中彩”。这种釉中彩是在彩瓷烧制前,按照由外到内“釉——彩——釉——胎”的层次关系进行施釉和绘彩。烧成后的器物仍能保持由外到内 “釉——彩——釉——胎”的釉彩层次关系。

豇豆红釉菊瓣瓶

这是传统工艺釉中彩技术,清代康熙“豇豆红”的施釉方法正是如此。

另一种釉中彩可称之为“烧成性釉中彩”。这种釉中彩就是传统意义的釉上彩绘。瓷器在烧制过程中,彩料沉入釉中所形成的。这种釉中彩的晕散效果更加显著,多为现代陶艺家创作艺术陈设品所应用。



釉上彩

釉上彩,也可以称作釉上加彩,是制作陶瓷的主要装饰技法之一。它是用各种彩料在已经烧成的瓷器釉面上绘制各种纹饰,二次入窑后,低温固化彩料而成的。

釉上彩通常包括彩绘瓷、彩饰瓷、青花加彩瓷、五彩瓷、粉彩瓷、色地描金瓷及珐琅彩等。




粉彩壁瓶

釉上彩绘历史久远。北齐武平六年(公元575年)范粹墓就曾出土相当精美的白彩绿彩器,在许多晋青器上也能看到赫彩点饰。




五彩人物纹盘

而真正成熟的釉上彩器始见于唐代长沙窑。其后宋代磁州窑又将这一工艺技术发扬光大,创作出许多不朽的旷世杰作。金至元代磁州窑红绿彩开创了明代五彩瓷的先河,到了明中、晚期的成化、嘉靖、万历时期,五彩瓷的制作达到了极高水准。




珐琅彩双环瓶

清代康、雍、乾三朝的五彩及粉彩器更是精巧细致,这一时期的珐琅彩器名重一时,屡创天价,被称为“稀世之珍”。

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各具特色,各有优势,值得大家细细品味~

来源|陶瓷

编辑|中国陶谷微信编辑小组 念响新媒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