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意解1——3章(道体)

 存在与发展 2020-06-03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可以说出的道,不是无处不在的道。可以叫出的名,不是无处不有的名。天地产生的初始叫做无,万物产生的根源称之有。因此,经常通过无,就可以探索道旳奥秘。经常通过有,就可以寻找道的踪迹。无和有是同时出现的,只是叫法不同。他们都同样可以解开道的玄机,玄机之中的玄机,是认识万事万物奥秘的必经之路。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美的,那就同样知道什么是丑的。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善的,那就同样知道什么是不善的。因此,有无相对而产生,难易相对而形成,长短相对而比较,高下相对而观测,音声相对而和谐,前后相对而跟随,这些都是永远不变的道理。根据以上规律,圣人按照无为的方法做事,不采用言语的教导。万物做什么不用去命令,怎么做不用去引导,行为上不用去看管。所做的事情有了成果以后,功劳不能据为己有。只有不据为己有,所做出的事情就会延续下去。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 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

        不过分偏向有才能的人,民众就不会有抱怨。不让稀有物品的价格很贵重,民众就没有偷盗行为。不能看到产生私欲的东西,民众就不会胡思乱想,这都是圣人治理国家的策略。净化人们的心灵,解决人们的温饱。缩小人们的生活差距,增强人们的体质。经常使人们无杂念,无欲念,使那些有不良想法的人不敢去做坏事。想做不敢做,那就没有治理不好的国家。

感悟:

        老子开篇讲的是道和名。那道是什么?怎么去理解这个道呢?其实,道用语言是表达不清楚的,我们只能根据老子讲的内容去悟。我们每个人的悟道,也都五花八门,但有意思相同之处,万变不离其宗之意。如果我们勉强的给道下一个定义,那就是一切事物是怎么存在的法则,又是怎么发展的规律,可以称作道。那提出来这个名又是怎么回事呢?一切道是通过名表述出来的,没有名就解释不了道的概念。有和无这两个名称就是了解道和解释道的唯一途径。

       在第二章的内容里: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就是说有了对美的标准的确定,那么肯定就有了对丑的划分。有了无肯定就会出现有,有了难肯定有了易。也叫有有相生。就是说有了什么,才会有什么。这就是道。根据有了什么,就会有什么的道理,就可以做无为之事了。无为就是一种因果关系,因为你这样做了之后,所以就出现了想要的结果。无为不是不为,而是无所不为。前期必须要做一个因,后期的果就自动来了,我们把这个自动来了的,叫无为。

       第三章说的就是:当没有什么,就不会出现什么。无这个事,就肯定无那个事。也叫做无无相生。因为没有尚贤,所以就没有民众之争。始终看不见污秽的东西,就不会产生污秽的想法。这都是治理国家的方法。

有和无是同时出现的,有有相生也可以用无去解释。不知道美的概念,那就不知道丑的划分。无无相生也可以用有去解释,如果尚贤,那就会出现民众之争。那个易懂就用那个去解答道的奥妙。道体的构成就是有和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