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古代丝绸之路不卖丝绸?来跟着玄奘法师一探究竟!

 小说阅读君 2020-06-03

在小说《西游八十一案:大唐敦煌变》中写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丝绸之路不卖丝绸!这就耐人寻味了,我们都知道,古代丝绸之路是贯穿东西方商业贸易的重要途径,更是成为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标志性事件,为什么大名鼎鼎的丝绸之路上不卖丝绸呢?

这里我们要先从敦煌说起。敦煌,是河西走廊最西端的明珠,拥有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作为丝绸之路的节点城市,多国家多民族的文化在这里交融,又焕发出不同的光彩。

同时,也是唐朝玄奘法师取经西游在大唐境内的最后一站。

玄奘偷渡出关的路线,从凉州、瓜州,再到西沙州,也就是现在甘肃的武威、瓜州和敦煌。

而唐代西沙洲的县治,也就是敦煌县,包括繁华的敦煌古城。敦煌城,是当时丝绸之路的交易中心之一。玄奘西游的途中,可以在这里看到各色国家的人,波斯、粟特、吐火罗……还有各色用以交易的货物,比如香料、美酒、茶叶、瓷器。但是他却无法在这里看到丝绸,这种为这条路线命名的产品。

因为在唐代,丝绸是明确禁止出关的。唐律有规定,“锦、绫、 罗、绵、绢、丝、布、牦牛尾、真珠、金、银、铁,不得度西边、 北边诸关及至缘边诸州兴易。”

金银好理解,本就是珍贵、短缺之物。铁器,是军资,武器的重要原材料,自然不得出境。而绫罗丝绢为什么不能呢?因为在古代,绫罗丝绢是可以作为货币,进行交易、支付工钱、缴税纳租的。

钱帛、钱帛,连在一起说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绫罗丝绢也不能作为交易商品,出国境。但与此同时,我们又能听到,东方的丝绸在西方流行之类的说法。这是为什么呢?

一来,因为绫罗丝绢的限制,是针对私人商贩的。如果是以国家为单位,作为国使,和大唐进行绫罗丝绢上面的商业交易,是完全可以的。

二来,丝绸暴利,只要运出关去,便是百倍千倍的利润。私人商贩,怎么可能不想着藏几匹偷渡出关呢?

而敦煌城作为大唐边关的重要交易城市,自然也有着极为复杂的地下交易。《西游八十一案:大唐敦煌变》的故事也由此引出:玄奘法师偷偷来到敦煌,想借商旅西行之机,偷渡出关,以期取经。不曾想,在与商贩沟通偷渡事宜时,发现了一桩暗藏在敦煌城中的边关危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