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代名医吉良晨的文武之道(上)

 成中行 2020-06-03

梁新永

一代名医吉良晨的文武之道(上)

书法家吴玉如赠吉良晨先生墨宝。吴玉如在天津南开中学与周恩来同班,书法界称其书法为“上上神品”。

拳学正轨系列

清明将至,这是瞰春的季节。

尽管北方春天的脚步走得慢一点,但如果登临览胜,扑面而来的一定是绿上枝头,禾苗茁壮,燕子呢喃,花开田野的春之画卷。

万物复苏,生机盎然。但旷世悲情下,心碎一地。尽管春临门庭,又见炊烟,然而疫情肆虐的余威尚在,居家令并未完全解除,人们还不敢随意释怀,解放自己,尽情地投身涌动着勃勃春潮的自然怀抱。况且有生以来第一次遭逢清明不能赴陵园祭扫的禁令,只能在凭窗瞰春中遥寄哀思,缅怀亲人,追忆先贤。

前几日吉师兄仲龄看到我写的纪念师爷陈济生和师父和西青的文章,感慨陈词:“师弟借疫情足不出戶的这段时间,安心坐下来挥笔写出这么好的文章,而且具有文史记忆价值,尤其是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写得清晰明了。难得你有心把老一辈历史记下來,恭为广大喜武者晓。只可惜我早就有此意,很想把父亲这一生的可贵之处用文字记录下来,让更过的人从中收益,但总是未能如愿。”我沉思良久,慨然允诺:“师兄所言,都是掏心窝子的话。前辈的事迹知者寥寥,能通过公众媒体广为传播,进而发扬光大者更是寥寥。近来政府一道居家令让我暂离商海,只好宅在家里伏案完成早就构思好的一些文章。这些文债欠之甚久,该还了。吉师叔匆匆辞世,到现在我都缓不过劲来。一位敬仰的师叔,一位壁上龙泉夜夜鸣的武者,一位德高望重的重量级人物,需要纪念的东西很多啊。”

一代名医吉良晨的文武之道(上)

杨式太极拳杨澄甫一脉北派重要代表崔毅士先生

吉良晨是我拜访、讨教比较多的一位师叔。从最早走访西直门外南小街老式独门旧居开始,先后辗转三地,但凡进京总要借机登门造访。回首往事,仍历历在目,仿佛昨日情景。吉师叔是镶白旗满族乌里布额尔吉氏人,一九二八年出生,字晓春,晚号蛰龙,因此将书屋冠名为蛰龙居。师叔髫发励志,幼承庭训,熏陶私塾,继承家学,勤勉自修,砥砺情志,攻读国学,研习医道,锻炼武功,学有所成。

师叔是典型的道中之人。这不仅是因为太极拳源自道家张三丰,而且中医的源头也在道医。师叔在其八十寿典时曾感慨自叙:“余致力攻读国学,研习医道,锻炼武功,吐纳行气凡七十有年,从医问世瞬间亦已六十春秋,思之虽未深得其中三昧,然而早已步入杏林门庭。”所以谈师叔的文武之道,首先得先谈谈师叔的从医之道。

一代名医吉良晨的文武之道(上)

吉良晨先生

师叔是名冠京畿杨派太极重要代表崔毅士的高足,也是中国响当当的名老中医,不仅悬壶济世,而且是多位国家政要的保健大夫。早年先后拜河北雄县袁鹤(晚清御医)、山东惠民韩琴轩(民间世医)、福建闽侯陈慎吾(伤寒大师)、北京大兴宗维新(金匮大家)为师。师叔深知武功行气与中医之道密切相连,他的学业完全出自家传、师授和自学。二十一岁投身医道,悬壶济世于京城,不敢固步,更不敢自负,效竹虚心,自拟“务勤不惰,学习不怠,临证不已,深化不息”四“不”语句作为座右铭,长期从事中医教学、临床工作,擅长中医内科疑难杂症,尤对养生保健延缓衰老之术颇有研究。对于学术探讨孜孜不倦,终日忙于诊务、写作,为祖国中医药事业不遗余力。撰有《临证治验录》、《内经藏象》、《金匮心得》、《太极拳图说》、《形意真义》、《中国气功萃义》、《中国气功探秘》等百余万字手稿与讲稿,并多次赴美国、日本、泰国、菲律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讲学传道,弘扬国粹。

一代名医吉良晨的文武之道(上)

国之名医

初见师叔,欣喜中油然而生一种发自心底的钦敬。师叔凛凛一躯,眉清目秀,仪表堂堂,儒雅倜傥。绣口一开,便是一部国学大典。说古论今,记忆惊人,引经据典,俯拾皆是,真乃难得一见的学养丰厚之人。谈拳论技,搭手说艺,句句说到心坎上,招招点到骨髓里。动作示范,尽显大家风范;展示绝技,令人叹为观止。

记得有次专程赴京拜访师叔,遇逢一国家级媒体采访师叔,而且看到多位有约在先的求医者依次等候在外室。我与师叔友善,促膝长谈,已非一日,每次见面总是待若亲朋,尊为贵宾。师叔见我远道而来,喜上眉梢,更不当我为外人,邀我内室就坐,陪医在侧。并移步案头,递给我一份新写的文章。我喜不自胜,一饱眼福,并籍此以缓等候之寂。师叔则以医者仁心之态,倾心诊病,并穿插着接受媒体记者的采访,不知不觉已过去两三个时辰。

目睹师叔这一忘我诊病的场景,我的脑海中忽然浮现出梁启超在其著名之作《饮冰室》中引用庄子之意而广为传颂的名言“十年饮冰,难凉热血”。师叔时年已经八十高龄,为了治病救人,依然医者仁心,白首操劳,不知老之将至,展现出白云恰意,清泉洗心的精神境界,真是心期坦荡,医贵大德,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一代名医吉良晨的文武之道(上)

吉良晨先生与夫人鞠桂贞和三子吉仲龄

师叔医术高超,妙手回春的事迹,不仅耳闻,且多亲历,至今思之,仍感慨万端。那是九十年代初期的事了,我因公务羁旅京城,业务往来中偶遇一曹姓领导罹患糖尿病,精神不振,四处求医,皆不凑效。她位居要职,是北京市三八红旗手,日理万机,很难脱岗休息。因为延捱时日,自然病情趋重,痛苦万端。俗话说“贫无达士将金赠,病有高人说药方”。我虽助之无力,但很想输诚示好。想到师叔是国之名医,且近在身边,何不帮忙推荐,倘能对症去疾,有益于人,亦或有助我突破眼前困境,不辱使命,完成单位组织的重托。

师叔接听了我的求援电话,说:“我在参加国家药品评审的会议,要求不得外出,更不能吃外饭。你大老远来了,还牵了这大的一个骆驼(意思是带来了一个无法拒绝的大事情),我给部领导请个假,看能否允准。”或许是太极拳的面子大吧,当师叔说及与我同为杨门太极崔毅士一脉的传承者,竟然破天荒地同意了。我兴高采烈地在正宗的北京全聚德订了餐,师叔餐中问诊切脉,开方并医嘱。我清楚地记得有两味药需要外购,一是荸荠,也就是马蹄果,当时在市场上能够买到。另一个是猪胰子,实际上就是猪的胰腺。为了买到猪胰子,我专程跑到五棵松的肉联厂采购。说来真神奇,这位领导在按方服用后血糖的加号立马去掉了两个,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我至今还后悔没有将这个神奇的药方抄写下来,后来为此还拜访过师叔的三子我师兄吉仲龄,问及该药方的出处,惜未能如愿。前辈的妙手验方,一经错过,万难再求,每每思之,感慨良多!师叔名重医界,声名远播,单位多位患者经我介绍赴京求医,拜会师叔,无不药到病除。叔叔名声一时鹊起于金城兰州,至今谈起,仍觉无上荣光。

一代名医吉良晨的文武之道(上)

吉良晨先生拜祭杨式太极拳开山鼻祖杨露禅师祖,即兴献艺。

梁新永,文化学者,职业经理人,兰州大学客座研究员。杨露禅门下崔毅士一脉嫡系代表和西青先生入室弟子,非物质文化遗产静功缠丝太极拳传承人。

一代名医吉良晨的文武之道(上)

吉良晨先生墨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