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战的核心——中国经典价值观重塑

 衆妙之門 2020-06-04

中国文化主体分为儒、道、佛三家,皆同出而异名,殊途而同归,具有本体一致性

儒家文化有四书五经,但是系统性阐明儒家文化主旨的还是——《大学》、《中庸》等等。道家文化主旨在于《老子》、《庄子》、《列子》等等。佛家文化主旨在于《心经》、《金刚经》、《四阿含经》等等。

文化是教育的灵魂,教育是文化的载体。《大学》阐述了成为一个真正的伟大人格所需要经历的八个步骤。分别是——1.格物。2.致知。3.诚其意。4.正其心。5.修其身。6.齐其家。7.治其国。8平天下。

文化战的核心——中国经典价值观重塑

1.格物:物——指代宇宙中所有的人事物。格——本义:击打、格挡。格物。引申为:思维探究、思维推理、批判性思维、整体思维。

思维训练是所有教育的核心和基础。单线逻辑思维是思维训练的基础,整体全局思维是思维训练的高级阶段。

如何进行整体思维训练?我们儒家另一部伟大经典《礼记》告诉了一些格物的基本原则:“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文化战的核心——中国经典价值观重塑

博学——广泛搜集学习资料和信息。尽力查找,收集和评估相关的最全面的信息,保持广泛、畅通的信息来源渠道,知识丰富。

审问——全面详细询问和思辨。质疑,读书学习,贵在有疑。古人曰:“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轻信常识,对语言、理性、表层逻辑的局限性保持警觉和追根寻底,坚持对他人和对自己进行双向的质疑;思考自己思考的质量。只有质疑自己,才会包容异见。

慎思——谨慎和周密的整体逻辑思考。即孙子兵法提出的“利害思维”,中医的“阴阳八纲辩证思维”。对各种不同的文化价值观、思维方式等等保持开放心态;运用整体思维对各种利害的反复可能性保持警觉,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时,需要提出问题,找到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证据,面对复杂事物头脑清醒,理性地选择判断标准,在考虑各种替代方案和多种选择时具有灵活性。保持永远的开放性整体思维,运用不同的思想体系进行重新思考,辨别,检验,自我修正。

明辨——明确辨别自己的认知是否客观真实。不断地推敲和论证,得出结论。包括解析,综合,分析、筛选、评价数据,选择证据、归纳推理,确定假设,演绎推理,解释及评价。

笃行——要切实实验、践行。学到就要做到。不是坐而论道,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行动者,是积极实验,积极践行,力行担责。面对复杂、艰难的选择,勇敢地付诸行动,并坦然地面对自己行动的后果,承担自己的责任。

如果真能够做到这样,虽然愚笨也一定可以聪明起来,虽然柔弱也一定可以刚强起来!

总之,格物是一个学、审、思、辨、判、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搜集信息能力,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分析能力,总结能力,判断能力和行为能力

2.致知——即通过独立和严谨的思维,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不囿于成见,敢于质疑、审辩,敢于发现、创造。使人类在学习和工作当中无限地接近事实的真相,无限地接近问题的核心。此为致知!

3. 意诚——经过严密的格物训练后,人类思维能力得到巨大的成长和进化,可以消除主观偏见,真实的看到客观世界。达到主客观统一。也就是实事求是。于是此人可以不被过去的经验所迷惑(不刻舟求剑),可以精准获取几乎一切信息,考虑每一方面,权衡所有利弊,能够做出几近完美的决定。

意诚的关键在于不自欺。“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不自欺对常人是非常困难的,人人都有心理防御、优越感、舒适区、情绪上瘾症、偏见、偏好、知识体系偏差等等。不自欺的人相当于涅槃、成佛。此人将看到客观真实的实相,主观如同客观一样,主客观统一,即是——如来,是一个人格成熟的人,真实的人,道家称之为真人。佛家称之为佛陀。儒家称之为圣人,大人。大学者,大人之学也。古代小人指的是平民老百姓。大人指的是领袖,领导,帝王,圣人。

文化战的核心——中国经典价值观重塑

佛家的核心是思維修“达摩西来无一字,全凭心意下功夫”,心是心理情绪,属于情商系统。意是思维意识,属于大脑、智力。一切不以思维训练为核心的学习教育方法,皆是反佛法,反科学,反逻辑,反理性,反人类的教育方法。千百年来,反理性的学风对中国历史危害甚大,急需根除。

摘自——《世界文化战略研究》

作者——芳华千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