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绛的淡泊

 书山有路gwj 2020-06-04

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
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
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杨绛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106岁的女神杨绛说。原来,一个女子最好的姿态或如是。

越过历史的尘埃,她是出生于民国书香门第的季康,小名阿季。面容清秀,文采卓越。早在少年时期,阿季都是出了名的爱读书。求学清华时便开始了自己的创作生涯,东吴大学里她很快就奠定了自己才女的地位,备受任课老师朱自清的欣赏。直到34岁,署名“杨绛”的喜剧《称心如意》出手不凡,一鸣惊人。至此,杨绛之名世纪流芳,纵然是一百年岁月的风尘,也难掩她的风华。可是,彼时的杨绛却甘愿收起自己的锋芒去成就另一个人——钱钟书。

人生至美的感情就是不期而遇,不言而喻,我来,你正好在,然后成就一场势均力敌的爱情。她与钱钟书便是。从此,婚姻便成了她此生最大的事业。婚后,杨绛几乎包揽了生活里的一切杂事:做饭制衣,修灯爬窗,无所不能——为他做各种鸡鱼菜蔬,煲养生汤,鸡脯肉要剔得一根筋没有,鱼肉一根小刺都不能留……还要无时无刻地拾掇钱钟书在家不时的“闯祸”:台灯弄坏了、墨水染了桌布、颧骨生疔……就连钱的母亲都感慨:“笔杆摇得,锅铲握得,在家什么粗活都干,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钟书痴人痴福”。这个钱钟书眼中“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踩着生活中的一地鸡毛,绕开了柴米油盐无趣、粗鄙的泥淖,用一种淡然的女儿心让生活变成了星和光,诗与花。正因为有了杨绛的付出与照顾,钱钟书才得以心无旁骛,潜心地完成了自己想做的事。

势均力敌的爱情,不仅仅是死生契阔,与子成悦;不仅仅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不仅仅是外在和家世的适合,更在于精神和内心的高度匹配,以及共进同出的一致。杨绛,在选择为家庭付出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学习,她和他一起学习进步,共同成长。钱钟书名声大噪的《围城》那段著名的旁白——“围在城里的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出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出自杨绛之手;47万字的法国小说《吉尔.布拉斯》的翻译,出自杨绛之手;颇有英式戏剧风格的悲剧《风絮》,出自杨绛之手;长篇小说《洗澡》,出自杨绛之手;感动了无数人的书籍《我们仨》,也是出自杨绛之手;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仍是出自杨绛之手;20卷的《钱钟书手稿集.中文笔记》更是出自杨绛之手……她温润淡然却始终笔耕不辍,一生不高攀,不争名,这种对名利的深自敛抑,对苦难的褚事含隐,更多的秘诀来自内心的安宁与淡泊。在她身上,我们往往忘掉了时间的残酷,就连时光,也对她温柔以待。“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雨什么时候下?风什么时候起?只一个“淡”字。我想,杨绛的心中始终有一个安静的角落,用文字修篱种菊,对月吟风,用力去爱,用力去生活,纵然是尝尽了人生的千般滋味却依然风轻云淡,荣辱不惊。就像她自己说的那样:“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