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分钟看清《黄帝内经》的脉络之一:道、医身心整体观

 智能人做超人 2020-06-04

轻松获得古人秘而不宣的养生诀窍


编者按:《黄帝内经》是祖国传统医学的核心经典,结合黄帝的传说和老子的思想,也成为历代养生家所重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作为养生修炼的圭臬,亦称黄老之学。黄老之学中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传统“天人合一”整体观,是与现代科学、医学相反相成的独特体系,东西方学者均认为,其诞生之过程绝非古人简单的社会实践的“行而后知”,而是发轫于先贤深入养生修炼,即“知内而达外”、“知而后行”,这就是近现代西方所重视、研究和探索的神秘的东方内求法体系

现摘录中医养生学者专著中的精要之文,以飨读者。该理论是在深入挖掘传统黄老之学的基础上,经过修炼实践统合升华而成,切不可等闲视之。

1、身心(形神)整体观

古人把人的精神与人的肉体看作一个整体,并以之考察人的生命活动。古人认为人是精、气、神三者的统一体,《淮南子·原道训》中有:“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就是说,形体(精)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基础;神是人生命活动的主宰;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特殊物质,它充斥周身,把形和神结合成一个统一体。对这一整体,古人尤其强调“神”的主导作用。《素问·六节藏象论》中说:“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管子》中也说:“心之在体,君之位也。”《淮南子·原道训》中则做了进一步说明:

“夫心者,五脏之主也,所以制使四肢,流行血气,驰骋于是非之境,而出入于百事之门户者也;是故不得于心,而有经天下之气,是犹无耳而欲调钟鼓,无目而欲喜文章也,亦必不胜其任矣。”

不仅如此,心的活动还关系着人体生命的常变安危。《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说: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

这段经文精辟地论述了作为意识、精神之官的“心”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在修炼中特别强调神的作用,如《灵枢·本藏篇》中说:

“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

《庄子》中指出:“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大学》中说:“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管子·内业》中说:

“心全于中,形全于外,不逢天灾,不遇人害,谓之圣人。人能正静,皮肤裕宽,耳目聪明,筋信而骨强,乃能戴大圆,而履大方,鉴于大清,视于大明。”

后世修炼亦皆着眼于精、气、神这一整体的调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