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功论 | 精炁神与内修

 格格的阿玛 2019-09-19

《黄帝内经》中说:“夫精者, 身之本也”、“炁者, 人之根本也”、“圣人传精神,服天黑而通神明”。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就认为精、炁、神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要素。道家丹道修炼以精、炁、神为“上药三品”。传统医家以精、炁、神为“人身三宝',他们都十分重视精神之“清虚无为,恬淡寂静',并建立了一系列的养生观念。

道家把人体称为“道之器”,认为修身即修道,而人的肉身是依靠自己的精、炁、神生存的,所以修道必须注重精、炁、神的修炼,要以蓄精养神为根本。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历代修炼者根据自已的实际体验总结出了许多修证理论。例如,唐代著名道士吴筠总结出“守静去燥”的修炼理念,并把躁动的原因归结于欲,所以去燥就必须去掉欲望,认为”欲不可纵,纵之必亡,神不可辱,辱之必伤.伤者无返期,朽者无生理,但能止嗜欲,戒荒淫,则百骸理,则万化安'。

不仅吴筠如此,自占以来,我们的先人对发心立志修行或者武功想要达到一定境界之人都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一一 清心寡欲,要尽可能地转化自己的各种欲望,放弃对诸如财、色、名、利、权等等的追逐,以使自已从这些虚幻的诱惑之中摆脱出来,去寻求永恒的真实的自我,最终达到脱俗超迈的境界。“药下” 孙思退曾经在《养生延寿录》中强调:“我命 在我,不在于天。但思人不能知此道为生命之要。所以致百病风邪者,皆由恣意极性,不知自借,故虚损生也。譬如枯朽之木,遇风即折;将期之岸,值水先颓。今若不能服药,但知爱精节情,亦得一二百年寿也。”他在告诉我们对生命的认识和态度,只婴我们能够把握住自已的生活方式,知道爱精、节情,而不要纵情妄为,过度消耗自己的精悉,这样,即使我们不服用药物,也能够活到一 一二百岁。他还说:人的精炁就像一盏油灯中的油,而生命活动就像灯火的光辉,如果平时不注意节养,就好像油灯用大灯芯,油很快就会耗尽,寿命就会短暂;若能注意节养,就好像用小灯芯,油消耗得慢,灯熄得也慢,人的寿命自然延长,其中节养的要领全在于如何避免精炁的过度损伤。具体地来说,就是要我们思想清静、心无安想、耳无妄听、口无妄言、身无妄动,把名利、是非都置之度外,做到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这是因为,多思则伤神,多念则志散,多欲则神志昏蔽,多事则形劳,多语则炁短神疲,多笑则伤五脏,多愁则心惧,多乐则意炁骄溢,多喜则善忘错记头脑昏乱,多怒则血脉贲张,多好则迷恋于中不可控制,多恶则内心慌悴没有欢乐。他在《养生铭》中指出:“怒甚偏伤悉,思虑太伤神。神疲心易役,炁弱病来侵。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亥寝鸣天鼓,寅兴嗽玉津。妖邪难侵犯,精炁自全身。若要无诸病,常当节五辛。安神宜悦乐,惜气保和存。寿天休论命,修行在本人。倘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这充分体现了“我命在我不在天”的道理。

在传统的养生理论中,不论是中医,还是道家、儒家等都明确地指出人要健康长寿,节制房事是重要的基本要求,为什么这样要求呢? 一方面,是因为古人在对生命进行研究和修炼的实际体会中发现,如果人的生殖之精过多地遗漏时,会使真元之精走失,身体疲乏、无力,出现类似失血过多的表征。古人基于这样的感受,提出了“一滴精相当于六十滴血”的观念,以血来比喻精,失精就如同失血,虽然有点危言耸听,但并不为过,这样会使得人们对自已的行为更加谨慎。因此,传统养生学说认为欲不可早、欲不可绝、欲不可纵、欲不可强、欲有所忌和欲有所避,是以节欲益寿为前提的,还特别强调精亏则神弱,精尽则神亡的理论。而另方面,是因为饮食和性是人与生俱来的基本欲求,所谓“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如果一个人对这种本能的欲望都有能力控制住,那么,他再去控制自己其他的欲望时,相对而言就会容易得多。因此,对普通人而言,节欲保精是养生延寿的基本要求;对习武之人而言,要想在武功的境界上更进一层楼,器精养神便是必须做到的根本前提。

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节欲保精,这样就能说自己在修炼、在提升吗?

其实不然,因为,节欲保精只是“保”而已,还远未进人提升自我的状态。如果要提升自我,就要“炼',而“炼”实际上讲的是对精、炁、神一体的修炼,是一而三,三而一的,正是“流行为炁,凝聚为精,妙用为神',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为用。

现在的人们都知道精、炁、神是须臾不可离的东西,也知道有之则生,无之則死,但真正知道珍惜的仍是极少数人,能知道珍惜而又懂得如何修炼者,可谓凤毛麟角。那么,我们该如何来认识精、炁、神呢?精、炁、神分先天和后天,先天的精、炁、神我们称之为元精、元炁、元神, 后天的精、炁、神我们则称之为精、炁、神。可以这样说,先天是道之体。后天为道之用,人未生时用在体中,是一种“三元合一”的状态,孕育着强大的生机;人既生后则体藏用内,一分为三,进人了耗散的状态。所以说,精、炁、神三者,虽有先后之名,实无先后之别。那对于修行人而言,修的是什么?修的就是“返本还元”,即由后天的耗散状态复归于先天的团聚状态,以后天复先天。这就如同往油灯里添加灯油一样,以此来恢复我们生命中的生机,延长我们的寿命。那么,后天之精就是至关重要的起手之钥,为此,我们就先得明白后天之精指的是什么?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暂且以生殖之精来代表后天之精。生殖之精的基本部分来源于父母,是我们先天带来的,又得到了我们在生存过程中所运化的水谷之精源源不断地给养,还在精、炁、神的互化中凝聚了生命的能量....所以生殖之精除了携带生殖基因之外,还蕴藏有现代科技无法解释的维护人类生命活力的神秘能量。古人在修炼过程中认为,当精满之际,顺出阳关是生人之道,逆回内收则是炼精化點之时,能够长久地利用此时加以修炼,就能添补先天的元精。

此外,我们还要明白,以后天复先天绝不能总是在色身中打转,其最终的目的是要将炼出的真形回返虚空的,因此,我们还得化解心性中的魔结,只有解开了心结,转化了习性,才可能见到真正的大道。道家养生名篇《嵇中散集》中讲到:“养生有五难:名利不灭,此一难也;喜怒不除,此二难也;声色不去,此三难也;滋味不绝,此四难也:神总转发,此五难也。”如果这些习性不能转化,虽然心中企盼着长生不老,嘴里念诵着先贤的至理真言,还是无法逃脱夭折的命运,不能颐养天年。而心性中的魔结简单来说,与我们的七情六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七情六欲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与外部世界相接触而形成的心理感受,它们只是一个泛指的代词,泛指人们所有的情绪、生理需求和欲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避免不了七情六欲之干扰的,k《黄帝内经》讲“怒则炁上,喜则炁缓,悲则炁清,忍则炁下,惊则炁乱,思则炁结,劳则炁耗....',平时我们要保持稳定的心理,将七情维持在“和”的范围内,切勿“太过”与“不及”。现代医学界也认为七情六欲会带来人们心理上的波动与压力,这种波动与压力如果不能正确排解和引导,会造成身心的损害。而我个人的体会是,只有真正悟透了什么是情、什么是欲,才能从自身的桎梏中挣脱出来,把握自我,超越自我,才能返璞归真。

我们几千年前的祖先则认为七情六欲控制不好,就会在不经意之间损伤到元精,所以我们必须用修炼之法加以添补,从而保证健康,颐养天年。古人提出了“精化炁、炁添神、神归丹田以养丹”的理念,即将后天之精通过功法的衍化生成炁,怎再添神,神再通过意念的控制,运至丹田以添补先天的元精,元精再通过功法演练,转变成元炁,元炁再转变成元神,如此昭昭而往,自然延寿、丹成的理念。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心性不同,练习功法一定要因人而异,把握得当,尤其是火候,如没有相当的功力和经验,很难拿捏得恰到好处,希望武者谨慎,学习要得法才能走上正道。

只有修炼的方法与自身的修为相结合,才能称为“内修”,这个“内修”是全方位的,是身心一体的“内修”,就是要不断修正自己,把自己的躯壳、言行、思想等等以正确的方法,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不断地加以完善。佛家以明心见性为起修之法,道家以修心炼性为起修之法,儒家以存心养性为起修之法。无论以何种方法起修,其其同的基础就是我们肉体的健康长寿,要修行到此一程度,最起码应该达到“精满不思淫,炁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眠”的状态,可是我们要达到最基础的“精满不思淫”就特别的难吗?

道家云:“神仙都是凡人做,只是凡人心不坚。”可见,说理容易道难,真正的修行谈何容易。一个人能够闻道,已是难得的机缘,闻道之后如果能以自己的悟性而见道,更是百里挑一的奇才,见道之后能保持初心不退,百年如一日持之以恒,那更是风毛麟角,至于那些千载以来的修真得道的大成就之人,不仅拥有旷世奇缘,更是撼天动地之大才。修道皆不离“精”、“炁”、 “神”三字,起始如此,得悟大道也是如此。只有精进于身心双修,或者说性命双修的大德,才可能做到“精满不思淫,炁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眠”,才能逐步升华自己的生命状态,一一步步地进人更高的境界。

古圣先贤们则以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待生命,认为一个人的生命有道则生,无道则死。为什么这样说兜?因为他们认为,道存在于开天辟地之前,为万法之源,是一切物质的本源和主宰,最初的元炁是由道化生出来的,元炁存于自然运化之中,而人的生命若是没有先天之元炁是绝不可能化生和存活的,元炁中有精,精极而灵,灵极而神,人若脱离了道,则自身神灵灭,生命也就终止了。所以虽然道炁常存,但一个人要真正做到与道常相合则需要常修不懈。修心就是时时刻刻以道性来反观内心,使自己的心性、言行合乎于道。“道” 是顺其自然、无私欲、不图报、不干涉,是放下,是豁达,是随缘,是平等,是慈悲,是真诚,是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因此,“身”或者可以用武术的功法来修,“心”则必须用道法来修。

一个习修武道之人,不仅外练筋骨、内炼调息,通过以外带内的方式,健身、治病、养生;同时,再通过修心养德,使心神安定,内生情像而不动,外应声色而不染。如果身心能长期达到上述的状态,才能精满、炁足、神旺,否则便会精亏、炁弱、神疲。只有长期保持平心静炁,神藏内敛,才能积精累炁,丹田自然有宝生成。而这宝是仙家至宝,是通过修心炼性得来的,此宝又为习武者提供了能量的源泉,具有着金钱所无法衡量的价值,名句“丹田养就长命宝,万两黄金不与人”,所蕴涵的就是这个道理。

相关阅读:

武当 | 内家秘传正宗朱砂掌

武当 | 内家秘传正宗铁砂掌

武当 | 内家秘传正宗插砂功

武当 | 内家秘传正宗绵掌功

武当 | 内家秘传正宗游龙功

武当 | 内家秘传正宗重捶功

武当 | 内家秘传正宗鹰爪功

武当 | 内家秘传正宗虎爪功

武当 | 内家秘传正宗铁臂功

武当 | 内家秘传正宗霸王肘功

武当 | 内家秘传正宗铁膝功

武当 | 内家秘传正宗腾膜功

武当 | 内家秘传正宗八仙功

武当 | 内家秘传正宗铁布衫功

武当 | 内家秘传正宗明目功

武当 | 内家秘传正宗柔骨功

武当 | 内家秘传正宗软硬功

武当 | 内家秘传正宗龟息功

武当 | 内家秘传正宗子午盘功

武当 | 内家秘传正宗穿花扑蝶功

武当 | 内家秘传正宗九宫桩功

武当 | 内家秘传正宗乾坤球功

武当 | 内家秘传正宗夜行术功

武当 | 内家秘传正宗两仪球功

武当 | 内家秘传正宗浑元功

武当 | 内家秘传正宗玄武功

武当 | 内家秘传正宗太极球功

武当 | 内家秘传正宗蜻蜓点水功

武当 | 内家秘传正宗混元一气桩功

武当 | 内家秘传正宗先天八卦桩功

武当 | 内家秘传正宗卷地龙功

武当 | 内家秘传正宗砂包功

武当 | 内家秘传正宗飞檐走壁功

武当 | 内家秘传正宗飞檐走壁功

武当 | 内家秘传正宗五行功

武当 | 内家秘传字门点穴术(上)

武当 | 内家秘传字门点穴术(中)

武当 | 内家秘传字门点穴术(下)

武当 | 洪拳十大盘功(全套)

武当 | 正宗鹰爪秘功

武当 | 全真教秘传九宫八卦五行拳

武当 | 松溪派入门内功

武当 | 九宫门铁布衫

武当 | 人天无极八卦九宫功

武当 | 嫡传松溪派内功 (上)

武当 | 嫡传松溪派内功 (下)

少林拳 | 内功五拳之龙拳技击

少林拳 | 内功五拳之虎拳技击

少林拳 | 内功五拳之豹拳技击

少林拳 | 内功五拳之蛇拳技击

少林拳 | 内功五拳之鹤拳技击

少林拳 | 秘传正宗达摩《易筋经》

少林拳 | 秘传迷踪罗汉拳(上)

少林拳 | 秘传迷踪罗汉拳(下)

少林拳 | 秘传少林罗汉功(1)

少林拳 | 秘传少林罗汉功(2)

少林拳 | 秘传少林罗汉功(3)

⊙  少林拳 | 秘传少林罗汉功(4) 

⊙  少林拳 | 秘传少林罗汉功(5)

少林拳 | 黄飞鸿虎形十式(上)

少林拳 | 黄飞鸿虎形十式(下)

少林拳 | 正宗真传铁线拳(上)

少林拳 | 正宗真传铁线拳(中)

少林拳 | 正宗真传铁线拳(下)

少林拳 | 秘传少林正宗金刚拳(一)

少林拳 | 秘传少林正宗金刚拳(二)

少林拳 | 秘传少林正宗金刚拳(三)

少林拳 | 正宗护山子门罗汉十八手

少林拳 | 正宗少林十趟弹腿(上)

少林拳 | 正宗少林十趟弹腿(中)

少林拳 | 正宗少林十趟弹腿(下)

少林拳 | 正宗少林八步连环腿

少林拳 | 正宗少林小罗汉拳(上)

少林拳 | 正宗少林小罗汉拳(中)

少林拳 | 正宗少林小罗汉拳(下)

少林拳 | 正宗少林大罗汉拳(上)

少林拳 | 正宗少林大罗汉拳(中)

少林拳 | 正宗少林大罗汉拳(下)

少林拳 | 正宗少林心意把

少林拳 | 正宗少林小洪拳

少林拳 | 少林大洪拳(上)

少林拳 | 少林大洪拳(下)

少林拳 | 少林心意拳(上)

少林拳 | 少林心意拳(下)

少林拳 | 小通臂拳(上)

少林拳 | 小通臂拳(下)

少林拳 | 大通臂拳

少林拳 | 罗汉拳

少林拳 | 朝阳拳

少林拳 | 正宗达摩十八手

少林拳 | 正宗少林连环拳(一)

少林拳 | 正宗少林连环拳(二)

少林拳 | 正宗少林连环拳(三)

少林拳 | 正宗少林连环拳(四)

少林拳 | 正宗少林连环拳(五)

少林拳 | 正宗少林连环拳(六)

少林拳 | 正宗少林连环拳(七)

少林拳 | 正宗少林连环拳(八)

少林拳 | 少林五拳之龙拳(一)

少林拳 | 少林五拳之龙拳(二)

少林拳 | 少林五拳之虎拳(一)

少林拳 | 少林五拳之虎拳(二)

少林拳 | 少林五拳之豹拳(一)

少林拳 | 少林五拳之豹拳(二)

少林拳 | 少林五拳之蛇拳(一)

少林拳 | 少林五拳之蛇拳(二)

少林拳 | 少林五拳之蛇拳(三)

少林拳 | 少林五拳之鹤拳(一)

少林拳 | 少林五拳之鹤拳(二)

少林拳 | 少林五拳之鹤拳(三)

少林拳 | 少林五拳之鹤拳(四)

少林拳 | 少林正宗易筋经(全套)

少林拳 | 少林正宗童子功(全套)

少林拳 | 少林罗汉拳(上)

少林拳 | 少林罗汉拳(下)

少林拳 | 正宗少林虎扑拳(全套)

少林拳 | 正宗少林梅花刀(上)

少林拳 | 正宗少林梅花刀(下)

少林拳 | 秘传少林十二段锦(全)

少林拳 | 少林连环霹雳鞭(全套)

少林拳 | 秘传南少林闯少林拳(全)

少林拳 | 正宗少林五虎拳(全套)

少林拳 | 少林燕形拳(全套)

少林拳 | 正宗少林梅花螳螂拳(全)

少林拳 | 正宗少林八步连环拳(全)

南少林 | 罗汉十八式(上)

南少林 | 罗汉十八式(中)

⊙  南少林 | 罗汉十八式(下)

少林拳 | 正宗少林梅花拳(全)

少林拳 | 正宗少林朝阳拳(全)

少林拳 | 少林金刚硬气功

少林拳 | 正宗少林连环拳(全)

少林拳 | 正宗少林小炮拳(全)

少林拳 | 八大金刚硬气功

少林拳 | 正宗少林大通臂拳(全)

少林拳 | 八宝门大力金刚掌

气功 | 正宗少林静禅功

少林拳 | 正宗少林心意拳(全套)

南少林 | 《易筋经》罗汉坐功

少林拳 | 正宗二路小炮拳(全)

少林拳 | 正宗少林大炮捶(全)

少林拳 | 正宗少林黑虎拳(全)

少林拳 | 正宗少林猛虎拳(第一路)

少林拳 | 正宗少林猛虎拳(第二路)

少林拳 | 正宗少林猛虎拳(第三路)

南少林 | 《易筋经》罗汉劲十八式(上)

南少林 | 《易筋经》罗汉劲十八式(中)

南少林 | 《易筋经》罗汉劲十八式(下)

少林拳 | 正宗少林八法拳(第一路)

少林拳 | 正宗少林八法拳(第二路)

少林拳 | 正宗少林八法拳(第三路)

少林拳 | 正宗少林八法拳(第四路)

少林拳 | 正宗少林莲花拳

少林拳 | 正宗少林心意长拳(上)

少林拳 | 正宗少林心意长拳(下)

少林拳 | 正宗少林猴拳

少林拳 | 正宗少林七星螳螂拳

少林拳 | 正宗少林白猿螳螂拳

少林拳 | 正宗少林戳脚拳

少林拳 | 正宗少林劈挂拳(全)

少林拳 | 正宗少林天罡拳(全)

少林拳 | 正宗少林破莲拳(全)

少林拳 | 正宗少林窜宫拳(全)

少林拳 | 正宗少林地煞拳(全)

少林拳 | 正宗少林降妖拳(全)

少林拳 | 正宗少林步拳

少林拳 | 正宗少林柔拳

⊙  少林拳 | 正宗少林追风掌

少林拳 | 正宗少林短打拳

少林拳 | 正宗少林罗王十八掌

少林拳 | 正宗少林豹子捶

少林拳 | 正宗少林搜风掌

少林拳 | 正宗少林镇山拳

少林拳 | 正宗少林出山拳

少林拳 | 正宗少林虎扑拳

少林拳 | 正宗少林豹窜拳

少林拳 | 正宗二路少林豹窜拳

少林拳 | 正宗三路少林豹窜拳

少林拳 | 正宗四路少林豹窜拳

少林拳 | 正宗少林玲珑拳

⊙  少林拳 | 正宗少林金刚拳(一)

少林拳 | 正宗少林金刚拳(二)

少林拳 | 正宗少林金刚拳(三)

少林拳 | 正宗少林金刚拳(四)

少林拳 | 正宗少林金刚拳(五)

硬功 | 少林金针指功

硬功 | 少林金铲指功

硬功 | 少林神力熄灯手功

硬功 | 少林金刚神掌功

硬功 | 少林内劲鹰爪功

硬功 | 少林龙爪神功

硬功 | 少林铁拳神功

硬功 | 少林大力铁臂掌

硬功 | 少林大力金刚肘功

硬功 | 少林霸王铁膝功

硬功 | 少林罗汉铁脚功

硬功 | 少林罗汉铜头功

硬功 | 少林银喉功

硬功 | 少林铁铸金胸功

硬功 | 少林内壮铁板助功

硬功 | 少林龟背铁甲功

硬功 | 少林金童铁裆功

硬功 | 少林二指禅功

硬功 | 少林铁布护体功

硬功 | 少林金躯排打功

硬功 | 少林混元金甲神功

⊙《大国武者》原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