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近看了一本关于战胜拖延症的书籍,但是名字特别意思叫做《拖拉一点也无妨》

 未来决定现在 2020-06-05
作者是斯坦福大学的佩里教授,他在书中分享了他多年来得出的一套战“拖”心法。比如,拖延者可以利用自己的畏难心理,调整待办事项清单,办成不少不那么重要但也挺重要的事情,例如:第一项,学外语;第二项,翻修厨房;然后你就可以很骄傲地说,我做完了第三项,遛狗。

这本书最重要的是,告诉拖延者们不要从心理上“对抗”拖延,而是学会“接受”自己的做事习惯,并聪明地利用它。

关于这本书,我分享一些自己的读书心得:

首先是这个结构化拖延法。

结构化拖延法说的是要有一种逆向思维,想办法把拖延变成一种有价值的事。一旦意识到要拖着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就再找几件有价值的事情或者把以前拖的有价值的事情找出来。为了拖着不去做本来要做的有价值的事情,就会做其他事情,就让有价值的事情之间相互拖延着。

拖延症本身并不是真正的危害,真正的危害是我们的一个心理机制。只要是拖延症,你就真的很难能自律去摆脱这种拖延,于是为了不去做那件事情就会去做其他无意义的事情,比如各种娱乐,玩个游戏。或者就是窝在沙发里看电视。这样一天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所以佩里的这个结构性拖延法就相当靠谱了,所谓东路不通西路通。毕竟是做了一些有价值的事情了。这种方法的本质就是跟自己玩心理游戏。实践结构化拖延法是需要一定程度的自我欺骗的。你得对自己用上一种“金字塔式传销”的招数,才能保持高效状态。所有拖延人士都拥有一流的自欺本领,可以利用自己一种性格缺陷去抵消另一种性格缺陷的负面影响。

其次是完美主义导致了拖延。

许多拖延人士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有完美主义情结,原因很简单:我们从来也没干过什么完美的事啊,就连接近完美的事也没干过。我们误以为,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者,就是要经常或有时,或者最起码也得有那么一次吧,表现得很完美。但这是对“完美主义”基本概念的误解。

这里所说的完美主义,完全是停留在脑海里的幻想层面的东西,而非真实状况。它不在于你真的做了什么完美(或是接近完美)的事,而是要借用手边的任务来满足自己的白日梦,让你幻想自己把事做得十足完美——或至少是极为出色。

你一定听说过一句话:“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成功”这个词,实在太模糊了。怎样才能算“成功”呢?相比之下,“完成”可能就具体得多。完成意味着整件事要做完整,不能有遗漏。哪怕细节再好、局部质量再高,没有完成,再“完美”都没用。

有些人会因为追求“完美”,陷入了难以“完成”的境地。这些时候,“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烂的开始是完成的一半。”

再三,通过这本书,我自己学到了几个特别实用的方法。

譬如说高考拿到语文卷子的时候,先去看作文题目,把题目看懂。然后再开始做第一题。虽然你在开始做前面的题,但是因为你看了一眼作文题,所以这个作文题所有的构思,不要以为大脑不去想它,其实它已经在你心理开始生长开始发芽,所以当你完成前面的题目开始写作文的时候,它已经完成了一部分,这是一个节省时间的方法。

同样的道理,这其实是对付拖延症的一种很好的方法。虽然我们可能很不情愿去做某件事情,但是至少先让自己了解一下。就算你拖着不做,搞东搞西,但是要知道那个种子它在生长,一旦意识到快到死线的时候,就会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把它做完。

拖延症的最大共性就是,当你是一个人的任务的时候,你会拖延,而在群体压力下,拖延症会解消很大一部分。例如是美国很少有富人是胖子,因为富人有社群压力,因为你胖,意味着你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所以在社交圈子里就不好混。这种群体压力会对人的行为构成很大的反制能力,所以不妨可利用下自己的虚荣心。

@Cindy遇见美好的自己 】最后,我想说的是:如果我们现在无法克服拖延症,也别太着急,这是人生上境界的过程。人在不同的年龄段对时间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对于现在价值和未来价值,就是跨越时间的价值调度,匹配,平衡。所有这些事情说白了就是要靠成熟,人格的成熟才能做得到。成熟有时就得靠时间去耗,去磨。

拖延症不是什么问题,拖延症是进化历程给你的一个礼物。它是一个缺陷,但它更是你想把握这一生,想让这一生过得美好,你必须去克服的东西。在这个过程当中没有人帮得了你,只有等待自己更快地成熟,你的心理结构发生更快的变形的时候,那一切的解决方案会水到渠成。

共勉!

#我要上头条# #情感写作小能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