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中医一附院:重用赭石治疗顽症呕吐验案

 中医缘的图书馆 2020-06-05

作者: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科  刘凤斌教授、刘友章教授

本文摘自《新中医》,由铁杆医讯编校整理。

导读
 中医治呕吐,常予生姜、藿香等辛温之药芳香化湿、温中止呕。但若胃气上逆甚,则轻剂不效。欲以半夏等降逆止呕,又恐老人正气不足易伤,得不偿失。有什么药能降逆效强而不伤正气呢? 

劳某,女,89岁,2002年11月22日因腹泻急诊收入院。患者由于天气骤变,饮食不节,出现腹泻,每天20余次,质稀呈水样,伴上腹部疼痛,体倦乏力,气促,纳差食少,低热,舌质稍红、苔厚腻微黄,脉滑数。

中医诊断:泄泻(湿热型);胆胀(湿热阻滞型)。西医诊断:急性胃肠炎,急性胆囊炎、胆结石,冠心病,糖尿病。

方用苏叶黄连温胆汤加减。处方:紫苏叶、黄芩、法半夏、藿香、白术各10g,陈皮、甘草各3g,茯苓、布渣叶各15g,厚朴、紫苏梗各12g,黄连、生姜各5g,葛根20g。4剂,水煎服,每天1剂。

西药用瑞科沙、甲硝唑、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以抗感染、液体疗法、营养支持、吸氧等处理。患者腹泻1周后好转,每天大便3一4次,舌质稍红、苔薄腻,脉弦滑稍弱。考虑到患者年老体衰,肾气不固,遂在上方中加入收敛之品赤石脂15g,石榴皮12g,火炭母20g。经上述治疗后,大便转为每天1次。

12月2日患者突然出现发热、咳嗽、多痰、气促、嗜睡、肺部湿啰音等,考虑肺部感染、肺性脑病而给予舒普深、马斯平、醒脑静等抗感染、醒神开窍。12月8日热退,啰音消失,神志清。

12月10日,出现呕吐,胃纳欠佳,呕吐或为胃内容物或为黏稠痰涎,舌暗红、苔厚腻,脉沉弦滑。给予涤痰汤加减。处方:黄连6g,紫苏叶、竹茹、胆南星、浙贝母、射干、法半夏各10g,厚朴花15g,橘红5g,茯苓12g,甘草3g。3剂后病情未见明显好转,痰涎逐渐增多而黏,并出现食入即吐,汤水难下。

初用胃复安肌注后可暂时缓解,继用无效。呕吐不减,甚至饮入即吐,食药难下。查:神志清,精神疲倦,腹平软,全腹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墨菲氏征(±),肝区叩击痛(-),肠鸣音活跃。腹部X线透视未见异常。舌苔厚腻薄黄,脉沉弦细。鉴于患者汤水难下,一般止呕药无效,遂停中药给予枢丹4mg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续用药1周。用药期间呕吐停止,可进少许流质食物和祛湿化痰降逆和胃中药。12月18日停药后呕吐如初,仍水药难进,形体消瘦。因患者年事已高,病情未见好转,家属要求停用中药,只用一般的药物维持治疗。

分析中西药罔效之原因,不得其解。后受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重用赭石治疗呕吐的经验启发,乃征得家属同意后,取即赭石30g,煎取100ml,用少许含在口中,慢慢咽服,1天之内服完。第1剂后呕吐已有好转,守法3天,患者已无呕吐,痰涎明显减少,知饥,可进少量牛奶和粥水。随后根据舌脉予芳香化湿,健脾除痰消滞。

处方:赭石、麦芽各30g,藿香、佩兰、胆南星、枳壳、紫苏子各10g,白芥子6g,橘红5g,布渣叶15g,甘草3g。水煎服,每天1剂。3剂后患者已能进半流质饮食,痰涎减少,精神大增,仍守上法。

处方:赭石、麦芽各30g,藿香、佩兰、生姜各10g,白术12g,茯苓15g。3剂。随后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善后,10天后痊愈出院。

按:

赭石,味苦,性寒,归肝、胃、心包经,功能平肝镇逆,凉血止血。张锡纯认为,“赭石……生血兼能凉血,而其质重坠,又善镇逆气,降痰浊,止呕吐,通燥结,用之得当,能建奇效……故《日华子诸家本草》谓:性甚和平,虽降逆气而不伤正气,通燥结而毫无开破”。

张锡纯在治疗呕吐时认为,“欲治此证,非重用赭石不能奏效也,盖赭石对于此证,其特长有六:其重坠之力能引胃气下行,一也;既能引胃气下行,更能引胃气直达肠中,以通大便,二也……”。在治疗妊娠恶阻时认为,“呕吐者,其胃气皆上逆,借赭石镇逆力,已折其上逆之机,气化乃适得平,此故有殒亦无殒也”。

本例患者虽年事已高,但胃气尚旺,故舌苔厚腻微黄,脉滑实,初用涤痰汤加减,本属对症。因其药清轻,重镇降逆之力不够;再加上中焦脾胃升降功能失调日久,影响到肝胆疏泄功能,二者相互影响,故不能取效。后改用赭石一味,取其降胃、镇冲、平肝、荡痰作用,一味而取神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