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牧民族疆域边界模糊和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什么联系

 兰博2000 2020-06-05

导语:游牧民族生活在中原地区的北方,根据整个近五千年地球气候历史的变迁,地球气候基本按照温暖期与寒冷期交替的规律不断发展着。游牧民族顾名思义是以游牧为生,游牧为生的生活就和气候有着非常大的关系,这个时候,仔细观察中华大地五千年的气候变迁与中华大地政权的更迭,不难发现,往往中华大地上从温暖期进入到寒冷期时,往往就是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入侵中原地区的时候。

游牧民族疆域边界模糊和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什么联系

中国历史纪年表

游牧民族入侵中原地区建立政权之后,往往会选择全盘接受中华文化,使用汉字,甚至在北方边境地区建造长城。但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无论再怎么接受中华文化,和中原传统政权存在一个非常奇怪的特点——边界的高度模糊。

一、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

游牧民族,这类民族是以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来进行命名的。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主要以集体流动放牧。按照季节的变迁,驱赶牛羊群,形成一种'逐水草而居'的生活生产形式。游牧民族的历史早在中华文明刚刚出现的时候就诞生了。

游牧民族疆域边界模糊和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什么联系

游牧民族

游牧民族以游牧业为主,食物来源单一,生产方式落后,和同时期的中华文明的水平根本无法相提并论。剽悍的性格让这些北方的游牧民族选择南下劫掠中原地区的物质粮食。这无疑触及了中原王朝统治者的神经。于是从春秋时期开始,北方的诸侯国就选择在北方边境地区建造长城来抵挡游牧民族的入侵。同时为了获得游牧民族的牛羊还有战马,在关口设置集市以供中原百姓和北方的游牧民族进行交易。

游牧民族和中华民族之间的历史一直延续到了近代,从匈奴,东胡,到突厥,回纥,还有东北地区的女真,契丹,基本都是匈奴的延续或者被匈奴击败分裂之后形成的大大小小的分支。其中,曾经的契丹就是现在的蒙古族,而回纥则是现在的维吾尔族。这些游牧民族的历史是中华文明历史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游牧民族疆域边界模糊和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什么联系

唐朝周边少数民族政权

这些游牧民族都生活在东北地区,漠北地区,西北地区,都有着各自的鼎盛时期。契丹成功让自己和汉人王朝平起平坐,'契丹'一词更是成为中亚地区,中国的代名词。女真更是两次入主中原,给中华文明的历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游牧民族的国家意识

游牧民族疆域边界模糊和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什么联系

清朝的奠基者——努尔哈赤

中华民族的文明车轮在不断向前滚动,游牧民族也是。从春秋时期开始,北方的游牧民族就开始接触到了中华民族的国家意识。在游牧民族当中,渐渐形成了一种国家和民族的意识。匈奴虽然在西汉王朝的持续进攻当中元气大伤,主体分裂成为两部分,一部分即南匈奴选择归顺汉朝,而另一部分选择西迁。

数百年后,在欧洲出现盛极一时的匈奴帝国虽然尚未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匈奴帝国和匈奴的西迁有着非常大的关系。但是鉴于匈奴帝国是由游牧民族建立的,所以可以认为,在当时游牧民族的势力范围当中,已经开始出现了国家的意识。在中原地区的游牧民族也有了国家意识。历史上少数民族建国的高潮就是西晋八王之乱过后的五胡乱华,或称五胡十六国。

游牧民族疆域边界模糊和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什么联系

西汉初年匈奴的范围

在生活在边境地区南迁到中原地区的游牧民族在西晋大乱之时,里应外合,迅速掀掉了西晋帝国的半壁江山。在中原地区先后建立了多达十六个甚至更多的政权。这些政权建立之后,国家战略仍然透露游牧民族野蛮好战的倾向,各个政权之间相互攻伐,整个中原地区的北方陷入了大混乱。

游牧民族疆域边界模糊和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什么联系

五胡十六国地图

但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巨大的历史关心的推动之下,北方地区开始出现几个势力庞大的少数民族政权。前秦,北魏都是这段时期的少数民族政权的代表。其中,北魏中原地区历史上第一个全盘接受汉化的少数民族国家。帝王改姓,汉语作为官方用语,迁都洛阳……有趣的是,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居然还要提防其他少数民族的南下。

之后的少数民族都在自己的生活范围内建立了政权。可以说,五胡乱华开启了少数民族建立国家意图入主中原而不是一味劫掠,获得财富,粮食。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在五胡乱华之后,中原政权的周围不再是大致框定一个少数民族生活的范围,而是和中原一样,有着明显的国界线,有了行政机构与行政区划,有了自己的皇族。

游牧民族疆域边界模糊和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什么联系

北宋和周边少数民族疆域疆域

三、模糊的疆域边界

疆域边界是一个政权最能够管辖领土的边界。疆域范围的大小往往能够反映这个政权的实力。另外,能够占据经济发达的地区也对政权的实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往往存在疆域边界模糊的情况,尤其是在北方地区,疆域非常的模糊。

以和西汉同时期的匈奴为例,西汉帝国尚有着相对清晰的边界,这是因为汉朝对于疆域的控制主要依靠修建城池,军事要塞来获得对一片土地的掌控权。在西南地区,也就是和青藏高原交界的地区,由于海拔变化明显,高大的山脉形成了天然的国界线。北方地区则可以依靠长城来划定国界线。整体上,西汉帝国的疆域还是比较清晰的。

游牧民族疆域边界模糊和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什么联系

西汉帝国

但是,北方的匈奴就不是这样了,在地图上可以明确看到匈奴的范围只是用曲线大致框定了一个范围。这就和之前讲的国家意识与生产生活有关系了。游牧民族,前面已经讲到,是'逐水草而居'。这种生活方式好处是生活的范围非常大,如果建立了政权,那么疆域也会非常的大。但是,正是由于这种逐水草而居的生活造成了对其疆域范围内的土地控制力普遍不足。

这个可以用海洋进行类比。以中原地区为例,城镇多就好像是边缘海地区众多的岛屿。城镇越多,也就意味着在这一片地区的立足点就越多,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就越庞大。而在海洋中,岛屿越多,人类的立足点就越多,以此形成的管辖范围也就越大。

而像北方大漠地区,由于游牧民族以游牧以游牧业为生,没有建立稳定的据点,就好像是一直漂泊在广袤无垠的海洋上的渔民,追逐鱼群的生活根本不能够有效管控这一片地区。加上当时游牧民族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较小,他们的国家意识与民族意识尚未达到唐宋时期的规模,所以疆域边界的模糊也就顺理成章了。

结语:海洋和大陆其实有着非常大的共同点,按照国际法,一个可以满足人类生存的岛屿拥有12海里的领海以及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这就能够类比成陆地上一个城镇对周边地域的管辖范围。每一个城镇就好像是大洋中的一座岛礁,加上地形造成的一定影响,城镇的管辖范围经过重叠和整合之后,得到的就是一个政权的实际管辖范围。

游牧民族疆域边界模糊和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什么联系

领海以及专属经济区示意图

游牧民族就好像是一直漂泊在海洋上的渔民,而中原地区的农耕民族就是生活在岛礁上,并且在周围的近海进行生产活动。显然,中原地区的农耕民族对于周边地区的控制能力更强,即使控制疆域的实际面积较小。

而游牧民族虽然控制的疆域面积较大,但是和中原的游牧民族相比,有效控制面积远远不如中原的农耕民族。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历史地图上,游牧民族诸如匈奴,以及少数民族建立的包括前秦,北魏政权在南方可以依靠城池来保证对土地和人民的有效控制,可是在北方的边境地区,尤其是和其他有民族交界的地方,疆域就非常的模糊。毕竟双方的生产生活都有可能进入对方的势力范围。对于领土概念的不明确以及没有建立据点展开对广袤土地的有效管理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