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叔本华:中国文字极具优势,汉语将传遍全世界

 森林一叶 2020-06-05

叔本华:中国文字极具优势,汉语将传遍全世界

德国伟大作家、思想家、哲学家叔本华,是现代悲观主义哲学、唯意志论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人物,他“力挺”汉语和中文,认为中国的语言文字极具优势,并且认为汉语将传遍整个世界。

对卡尔五世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叔本华非常认可并且对其原因进行了论述,卡尔五世是这么说的:“懂得了多种语言,也就等于多活了几遍。”基于这样的认识,作为哲学家的叔本华学习多国语言,能够熟练运用德语、拉丁语、希腊语、法语、英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进行交流。

叔本华是否能够通过汉语进行交流,这个我不得而知。但是,至少叔本华是了解过汉语的,对中国古老的《周易》、《道德经》、《吕氏春秋》等著作也进行过研究,并且在他的著作中也时不时引用中国古典哲学经典语句,叔本华哲学还受到了中国古老哲学智慧的影响,从中汲取了丰厚的营养。

在《论语言和语言学习》一文中,叔本华强调说:“我们对中国的汉字很不以为然。”在100多年以前的叔本华时代,许多外国人对中国的汉字就是抱着一种“不以为然”的态度的,但是叔本华警告说,这种态度完全是错误的,中国的语言文字极具优势。

叔本华通过对语言的特点和优劣进行判断之后得出结论:“如果我们抽象、纯粹理论性和先验性地考察语言文字,那中国人的处理方式是真正对头的。我们也只能责怪中国人学究气多了一些,因为他们没有考虑到现实处境可供另一种选择。”

叔本华认为,相较于中文而言,世界上的许多语言文字要逊色得多。对此问题,叔本华是站在了哲学的高度而非语言文字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因此达到了一种高屋建瓴的广阔视野,而非学究气的钻牛角尖似的进行研究。叔本华强调说:“文字的任务就是借用视觉符号,在人们的理性头脑里引发概念。”叔本华认为,中文之所以极具优势,其重要原因就是中文是可以作为“视觉符号”的,但是世界上许多民族的语言却没有“视觉符号”的功能,而是成为“符号的符号”,实际上就是拐了一个大弯。

中文具有文字的“视觉符号”的特点,同时在汉语当中,一个不懂得汉字、不会写汉字,乃至一个不认识汉字的人,他也会懂得汉语,能够顺利流传以汉语进行交流。汉语这样的优势,是许多民族的语言所没有的。

对此问题,叔本华说得好,他说:“经验也让我们看到了中文所具备的一大优势,亦即在以中国文字进行表达的时候,我们并不需要懂得中文:我们人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语言阅读中文字;正如我们的那些数目字代表了泛泛的树木概念一样,中文字也代表了所有概念。”

阿拉伯数字因为具有很多的优势,而被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国家所通用。数字“1”代表了概念本身,中国人阅读时读成“一[yī](汉语拼音)”,英语国家的人以英语阅读时读成“one [wʌn](英语音标)”。在此,叔本华打了一个比方,认为中文字就像阿拉伯数字一样,代表了概念本身,并且任何一个国家的人都可以根据其本国语言阅读中文字,就像不同国家人可以用不同的语言阅读阿拉伯数字一样,所以汉语、汉字的优势是很明显的。

叔本华所处的时代,在整个印度洋地区,中文字成为了公用的交际工具。在《论语言和语言学习》中,叔本华引用一位多次到过中国的茶商的话说:“来自各个不同国家的商人,都能通过中文字进行互相交流和理解,虽然这些人没有一种共同的语言。……因为中文字具有这样的功能,将来终有一天中文字会传遍整个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