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土房子记

 标准生活 2020-06-05


看看古往今来的土房子,感受冬暖夏凉的身心舒畅;欣赏安吉泥土学校的夯土建筑,享用从田间到餐桌的饕餮盛宴;再搞一波泥土房专场培训,把技术搬回家,精彩连连,爱自然的您怎能错过?


听说咱们要组织夯土房培训,某友忍不住笑:“你就是去玩玩,捏捏泥巴啦!泥巴哪能盖房子!”

我则更加吃惊,这可是一位建筑师呢,怎么会不知道人类建筑史包含了一段非常久远,至今犹存的土建筑呢!

根据建筑学家研究,公元前一万五千年,欧洲猎人已懂得挖土造居所,至今留存的遗址估计有五千年之久。
苏格兰Okerney Islands的Skara Brae遗址
建于公元前3200至2800 
目前保留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的村落

原小亚细亚地区国家好多还保留土房子建筑,甚至连外墙都是矿物粉抹上去的,可不是比我们目前所使用的化学调制,充满甲醇的化学漆环保又健康嘛!

黄土小国——非洲布基纳法索  

迄今仍居住的土房子


欧洲各国尤其东欧所见的土房子、土建筑,至今五六百年了,现在仍旧住着人,土面包窑仍然烤着面包。

土面包窑

中国留存的土房更不胜枚举,只要到了乡下,土房子处处可见。比方,安徽阳产的土楼,满村皆是几百年老的土房,虽外墙斑驳,依旧冬暖夏凉。再如福建龙岩、漳州地区的土楼,千年而不倒,迄今依然可以百人聚族而居,兼有生活、生产、防御等多重功能。
安徽阳产的土村落

福建龙岩永定初溪土楼群  李艺爽摄

那么,土房子能防震吗?

2014 年云南鲁甸发生了六级地震,许多房被震垮了,村里有一对老夫妇因为没钱重建,只得搭个塑料棚住着。

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万丽博士的团队出现了,她们以每平方米造价600元人民币为这对夫妻造了一座两层楼土屋,并且建1:1的震动台测试防震效果,结果达到抗震八级。此项目获得全球最佳建筑奖

云南邵通鲁甸光明村震后改造的土房

万丽团队还参与了四川攀枝花马鞍桥村的灾后重建项目,以每平米60至200元人民币造价,全村互助共工的方式,就地取材,让灾后的满目疮痍很快焕然一新。
四川攀枝花马鞍桥村震后改造的土村

土房子行不行?从古到今那么多案例,为什么读书越多越觉得不行?

大约是价值观的扭曲,如果都朝着钢骨结构就是牢,高大强硬就是美而去,心里头最柔暖的那一块就会被视而不见。




迷恋土房子由来已久,几经浙江安吉拜访泥土学校,话不多说,咱们先上图。

摄影摄像:聚舍

在土房子里住过夏天和秋冬,更真切体会到“冬暖夏凉”四个字的含义,那种身心服帖,呼吸顺畅。最惊奇的是洗澡打湿的浴室墙壁,过一会就干了。在观看墙壁由湿到干的过程,那光影的变化几乎是一场心灵舞蹈。

卫生间的墙壁,光滑细腻如皮肤

行李箱步道(注意这是泥土而非水泥)

各期学员用不同材质配比的实验墙
便于对比颜色、粘合度、强度、开裂度等

材料方面,学校各栋建筑都没有钢筋水泥,都由泥土、砂石、竹等在夯成,源于自然,最终又回归自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