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古人外出社交礼仪有哪些?

 兰博2000 2020-06-05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大国、君子之邦,相信很多人了解“礼”,都是从孔子的诸多言论而得知。“不学礼,无以立”、“非礼勿视、非礼勿听”、“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礼几乎是儒家思想的魂与根,在古代贵族眼中,礼甚至比法更为重要。古代社会中有“五礼之说”,包含祭祀、吊慰、纪念、军事、人际关系,而社交礼仪,为君子之邦的重中之重。古代中国的社交礼仪,如今一直延续并传承现代中国“社交”上。

“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古人外出社交礼仪有哪些?

孔子问礼于老子的画像

在古代,社交礼仪的丰泛,对于科技不发达的古代社会,人际关系的维持,思想的交流,共情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而社交礼仪,也是古人必备的生活技能,走南闯北,发家致富,这都需要“社交礼仪”的辅佐。而古代社交礼仪主要表现在叩拜礼仪、基本社交礼仪环节与礼物、言行举止上。

一、古代的三跪九叩大有学问

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周礼》

社交礼仪在现代,概念其实已经被削弱了很多,至少从礼仪角度上来讲,现代生活中很少有条条框框的礼仪规定,更多的是只要保持一个谦逊的心,客气的态度,就能受人尊重。

众所周知的古代社交礼仪中,最为人称道的还要属三跪九叩,这也几乎是古人“仪式感最重”的表达方式。除了《周礼》以外,“三跪九叩”这一概念,来源于清朝散秩大臣昭槤的书中言论,表达了中国古人,对于社交礼仪叩拜环节的繁琐与重视。

可三跪九叩不是一个整体流程,不同的跪与叩,分别针对于不同人、不同事、不同场合。这样的“跪叩之礼”,不仅仅只表现在社交的成分,更多时候,还有敬意、崇拜、臣服的成分在。

中国古人的坐,与现代人的坐的概念不同,在日本、韩国的许多电视剧中,我们都能看到“跪坐”的姿势,这就是中国古人们最常用的“跪”。在古代人迎接来宾的时候,为了表达对于客人的敬意,会用这种方式的跪,来让客人觉得自己在尊重他。至于双手作揖的迎接与客套,现代很多地区每逢过年时,拜访亲戚经常还在使用,这就不必过多解释。

所以,在古代生活中的跪,不同现在的下跪,更没有歧义到“过分在乎礼仪“、“主贱客贵”方面上表达,只是由于叫法不同,这种跪坐的方式,单纯表达主人对于来宾的欢迎。

“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古人外出社交礼仪有哪些?

古时师徒的坐跪画像

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王侯将相,出门在外,如果看到了君主,必须要进行稽首的社交礼仪。这也是跪礼中最隆重的一项,代表了对于君王的尊敬与臣服,这种跪法,是要先跪下,然后需要将头至手,而拱手下至膝前地上,再慢慢伸头至手前之地上,头至地须停留稍许。

当然,在九种跪拜中的社交礼仪里,还有空首这一礼仪,是古代男子 间互相表达尊敬的礼仪,也就是跪坐式,稍加弯腰点头的组合。剩下其它的六种跪拜环节,几乎都发生在祭祀、正式场合,为了表达哀意、情绪。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纪》

二、古人携带礼物与基本社交礼仪

除了跪拜礼仪之外,礼物往来,一直是中国保持至今的社交礼仪。比如初入仕途的人,想要去拜访与自己同等级的长辈,虽然两人职位等级一样,但毕竟对方是入行已久的长辈,初入仕途的人想要去询问相关事务、表达自己尊敬,可不是直接找到住所,拎着两只鸡,就能得到前辈答疑解惑的。在这种“请教性质、尊重性质”的拜访社交下,就需要社交常用礼节。

古人社交的基本礼节,就算现代人也都在保持。比如,每个人也不敢保证自己每一天都是有空,都是可以迎宾。哪一位主人,也都不希望家中突然有“不速之客”出现,万一这个时候自己正在上班、正在务农、家里很乱,客人没有通知主人,就来家里做客,这是一件极其不礼貌的事情。

“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古人外出社交礼仪有哪些?

贵族之间的作揖礼仪图

可能对于父母,“不速之客”的子女是惊喜,但出于“普通朋友”、“公务上的同事”,不速之客有可能是惊吓。所以古人为了避免自己的冒失与失礼,出门在外想要去别人家拜访,一定要提前找到“中转人”、“传话人”替自己表达想要去拜访的意愿。

在主人同意的情况下,主人都会提前规划好自己的日程,把有空的时间段告诉传话人,让传话人再递交给拜访者。主人会收拾好屋子,准备些食物、酒来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

当然在拜访中,客人也一定会准备礼物,时至今日,逢年过节的拜访中还有红包的参与,更何况是那么重视礼节的古代。与现代一样,主人收到礼物时,都会再三推让,不好意思接受别人的心意,古代也有这种推让环节,可毕竟是一份心意,在三推让后,主人还是会接受这份礼物。

下大夫相见以雁,饰之以布,维之以索,如执雉。上大夫相见以羔,饰之以布,四维之,结于面;左头,如麛执之。如士相见之礼。——《士相见礼》

《士相见礼》中写道,士与士相见,拜访者要用鸡做礼物,下大夫之间初次相见,则用鹅当礼物。如果是上大夫的拜访,需要用羔羊当礼物。当然在官员们的互相拜访中,肯定是等级越高,礼物就越贵重,如果打听到对方的兴趣爱好,金银财宝、琴棋书画都可以充当礼物。

“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古人外出社交礼仪有哪些?

主客之间迎接的礼仪图

礼尚往来指的是,主人的“请返”,请客人返回,自己会抽时间去拜访,表达自己对于对方的认可与真心交朋友,这也是古代在外,基本社交礼仪的一项,也流传至今。

三、言行举止的礼仪决定个人内在

紧接着,就是出门在外的言行举止的社交礼仪。就算在现在,会说话的人,有情商的人,一定有很多朋友,言行举止反应的是一个人的修养、素质、知识水平,在“礼”的环节中,尤为重要。三跪九叩这种行为礼仪如果体现不出一个人对于“礼”的重视程度的话,行为与交谈则是一定能看出一个人内在和“礼”的衔接。

“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古人外出社交礼仪有哪些?

古代人打招呼的礼仪画

很多人都应该听过,齐国宰相晏婴去楚国进行外交时,楚国对于晏婴的礼术故事。楚国人了解到齐国宰相晏婴个子矮小,为了给晏婴下马威,在国门前弄了个小洞,不让他从大门进。作为一国宰相,晏婴遇到楚国如此礼术对待,岂能容忍,便告诉楚国人,进狗国才进狗洞,进大国就要从大门进。

晏婴对于礼的在乎程度,一是为了捍卫齐国的尊严,二是对于楚国懈怠礼仪,只能如此比喻,三是身为一国宰相,晏婴远道而来,楚国如此礼术,他当然愤慨。所以在古代,主客之间的态度、主人的动作、社交的细节,这都属于在社交礼仪的范畴之内。

古时,相比于朋友之间的言行举止的礼术,对于君王的言行举止的礼术更为重要,因为说话冒失而掉了脑袋的大臣不胜枚举。无论是各国的来宾,还是当国的大臣,都要遵守地位尊卑,说话要给君王面子,叩首方向一定是要正东、正西方向行礼,而且国君怎么上的台阶,大臣们就要怎么去跟着上台阶。

除了君王以外,拜访别人家的时候,作为客人,视线一定要平视主人,不能忽高忽低,显得不尊重对谈内容,并且说话节奏要匀称,给予对方思考时间。如果要在主人家就餐,客人也要注重饭桌礼仪,不能挑剔与指出饭餐不足。而且,要根据对方家中情况,做出随时告退的请求。

在主人家的言行举止,也能让主人清晰地认识到客人的素质、教养,决定是否能成为朋友,毕竟道不同不相为谋。言行举止也是间接的反映了这个人的三观,就像儒家如果与法家的人对话,肯定要谈论天地、谈论思想、谈论礼与法,古人们还是很重视三观相同,汪伦与李白、子期伯牙、竹林七贤,这几对朋友,肯定都是三观相同才能高歌饮酒。

“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古人外出社交礼仪有哪些?

汪伦与李白桃花潭画像

所以,无论是三叩九拜、礼尚往来、言行举止,这都是古代关于“礼”的衍生,反映了古人对于礼术的重视程度,也能看出“礼”在古代社交层面、统治层面的重要性。如果礼的细节做好,可能会引来主人的夸奖与欣赏。也有可能一言的冒失,得罪了长辈或者君王,性命难保。

总结

在古代,有礼则能走天下,无礼寸步难行,绝非夸大其词。出门在外,社交礼仪既能反应一个人的教养与才识,又能看出一个人对于别人的在乎程度。

身为礼仪之邦的中国,从夏商周,春秋战国,再到现在,这几千年的时间,“礼”几乎贯穿着中国人的生活,更是追求“君子”必备的魂魄。遍及于俗世,做人就要经常修身养性,做一个明礼、守礼、用礼的人。

参考文献:

《周礼》

《礼纪》

《士相见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