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是不是也觉得:女性更适合做心理咨询师?

 乐康居 2020-06-05



有没有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尽管上个世纪心理学是被一众男性开创和奠基的(弗洛伊德巴普洛夫爷爷、斯金纳皮亚杰伯伯,还有荣格马斯洛叔叔……

但不论中外,在今天的心理咨询和治疗领域,女性咨询师明显多于男性咨询师。

美剧《吉普赛人》娜奥米·沃茨扮演的认知行为疗法咨询师

为什么会这样呢?今天我们就来进入大型解密现场,聊聊心理咨询的性别差异以及背后原因。


心理咨询师以女性为主,占比70%以上


先看一组数据:

中国,女性咨询师占比79%(壹心理2019年中国心理咨询行业人群洞察报告)

美国,女性咨询师占比73%(ACS数据)

英国,女性咨询师占比74%(2016年英国心理治疗协会调查)

从大环境来看,这是必然。

随着文化和经济发展,女性社会地位较之上个世纪大大提高,女性受教育的机会也大幅增多,职业方向自然得以扩展,这一现象也存在于教育学、护理学等其他领域。

而与此同时,过去20年间,心理咨询行业的收入总体呈现停滞状态,有些国家甚至出现大幅下降(比如英国美国),立即逼退大部分男性。这不怪他们,毕竟男性承担着家庭收入主要来源。

而对收入接受度更高的女性,趁机大量涌入,造成了如此严重的性别差异。美国心理协会前会长多萝西·坎托对此却见怪不怪,反称为,“女性走上战场,夺回了她们的位置。”

英国心理咨询历史研究者阿尔德里奇也认为,虽然心理咨询和治疗植根于男性主导的心理分析领域,但咨询最开始是属于女性的。

这在西方国家尤为明显,在心理咨询最初阶段,有大量通过教堂为穷人提供咨询的社会工作者,也有通过法庭、学校等社会组织提供职业指导、教育指导和婚姻指导的咨询师,大部分是中产阶级的女性自愿或者兼职。

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偿工作开始出现后,才有更多的男性加入。

这样来看,女性成为咨询师更多是受内部动机——自身热爱驱使,而男性成为咨询师,更多还是会将收入作为主要考虑因素。

那么女性内部动机的形成是否和性别特质有关系?

社会普遍认知里,相比男性,女性不论是从生物性还是社会性别角色,的确有更多适合做咨询师的特质,比如:敏感、细腻、对情绪情感的感知力更强、更擅长倾听和共情、更容易接纳和包容,这些特质更容易给来访者提供充满关爱与温暖的环境。

当然,这并非绝对。

一个有趣的小调查——

就女性作为咨询师是否有性别优势这个问题,我们采访了壹心理6位资深咨询师(三男三女),结果竟然,3 vs 3,不分高下。

更有趣的是,认为女性天然有优势的三位咨询师中,两位是男性。认为女性没有天然优势的三位咨询师中,两位是女性。


其中,女咨询师肖碧玉认为:优秀的咨询师需要在咨询中同时具备父性和母性功能,需要雌雄同体。

女咨询师刘亚男认为:男性咨询师也擅长共情和感同身受,作为咨询师,我们也需要不断跳出自身的各种“标签”局限。

男咨询师刘智勍认为:与其说女性有优势,不如说具备女性气质的人有优势。

生理性别与性格中男女气质主导成正相关,即大部分女性以女性气质主导,大部分男性则以男性气质主导。

女性气质关注关系与人,重视情感情绪,所以具备女性气质的人更善于心理咨询中的很多技术,比如倾听、共情、移情等等。

再加上,自从女权运动兴起,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对个人成长和心理健康的探索兴趣也不断增强。心理咨询行业正好为女性提供了一个发挥自我特质和专业技能的平台,而且工作时间的灵活性,让很多女性可以兼顾家庭和事业。

所以相比男性,女性更容易被心理咨询所吸引。她们热爱并享受着。因热爱而选择,因热爱而更专注。一边享受一边提升自我价值。


咨询用户也以女性为主
男性更倾向憋着不说

根据壹心理2019年中国心理咨询行业人群洞察报告,74.3%的用户为女性,男性占比仅25.7%。国外的数据相差也不大。

但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男性的自杀率远高于女性。


所以并非是更多女性有心理问题,而是比起女性,男性更容易选择不看、不说、不寻求帮助。

一项针对美国咨询师的访谈总结男女差异主要在于:男人寻求快速的解决方案,而女人想要谈论他们的感受。

出现心理问题时,女性更有意愿谈论自己的感受,和闺蜜谈,和伴侣谈,和咨询师谈。

男性则更愿意寻找一个快速的解决办法, 解决不了就去运动跑步,打游戏或者酗酒……有的男性也偏爱倒立。


选自《流星花园》花泽类倒立片段

首先,这与男女性别的生物性有关:

男性和女性在面对压力都有或战斗或逃跑的行为模式,但女性更典型的是“照料和交友”的行为。例如,参与保护自己和后代的养育活动,并且维护社交网络。这种性别差异可能与催产素和雌激素的性别差异以及养育要求有关。

简单说,遇到问题,男性要么逃避,要么正面刚,这都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应对策略,旨在改变压力。

但是女性遇到问题,会天然和朋友谈论自己的感受,她们采用的是以情感为中心的应对策略,旨在改变对压力的反应。

壹心理资深咨询师金超轶也认为:

女性的生物性决定了她更倾向于感官和情绪的聚焦和探测。这一点从女婴时期就会有所表现,比如,有研究表明,和男婴相比,女婴能更好地根据面部表情判断人的情绪;在之后的发育成长中,女孩情绪感知能力上也要比男孩强。

除了性别的生物性,还与社会文化性别角色有关。

不论中西,社会普遍认为男性是坚韧、强大、阳刚的。女性是阴柔、细腻、敏感的。尽管如今典型性别特征界限已经慢慢被打破,我们知道男性也可以阴柔,女性也可以阳刚。

但是这种深入人心的刻板印象仍然阻止着男性寻求心理帮助。

羞耻感被认为是男性寻求帮助的障碍。

不止男性,连大部分女性都认为社会期望男性强大,而寻求帮助是软弱的表现。所以导致男性明明很受伤,却要假装坚强。

选自《重庆森林》片段

另一方面,这可能与心理咨询疗法并不吸引男性有关。心理咨询更强调情感的分享,所以女性更喜欢咨询,男性更喜欢职业咨询类的团体支持小组。

因此,引出一个咨询界更关心的问题——如何吸引更多的男性群体关注心理健康?

心理学家西格尔、法雷尔和巴里提出,一种方法是将寻求帮助重新定义为一个强壮的男人所做的事情。

这点男同胞们可以多向女性学习,表达感受及脆弱,并不会消减男性魅力。

当然不止男性自身,还包括整个社会都需要意识到,寻求心理帮助并不是软弱的表现,反而是一个健康男性需要的行为,这样才能鼓励更多的男性敢于走进咨询室袒露内心。

壹心理资深心理咨询师李强认为,首要的是通过大力度的宣传降低男性羞耻感。让男性意识到需要心理支持、心理陪伴以及心理宣泄是生活事业成功的保障。

壹心理资深心理咨询师金超轶也提出现在很多国家都在开设针对男性的心理咨询服务,比如Gender Aware Therapy。

这是将性别研究,男权主义和女权主义治疗结合到咨询原则中的综合。鼓励治疗师通过探索男性和女性独特的与性别有关的经验来帮助来访者和促进个人发展。

除此之外,鼓励更多男性成为咨询师,也会吸引更多的男性群体。 


“我,选择男咨询师还是女咨询师?”

说了那么多,回到来访者一开始会遇到的问题——

咨询师性别对咨询效果有影响吗?

根据2017年Wiley Online Library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多数来访者(62%左右)对于咨询师性别没有表现特别的偏好,在表现出偏好的来访者中,男性与女性都更倾向于女性咨询师。

我们在壹心理平台,收集了184位用户(女性占比77%)的数据。发现大家选择咨询师时最在意的依次是:咨询师擅长领域、费用、咨询风格、学历,性别并没有那么重要,排在第五位。


针对选男选女的问题,52.7%倾向于女性,36%无所谓,10.8%倾向于男性。


大部分偏向女性,还是因为女性用户占比多,同性选择同性。

来访者会相对简单的认为与有相同性别的人更容易建立信任,更容易敞开心扉,谈论敏感话题。但当涉及恋爱心理,两性关系或婚姻咨询问题时,来访者也会选择异性获取更多不同角度。

其实,当咨询过程持续进行时,性别对咨询的影响远比我们想像的要小。

没有证据显示,选择男性或者选择女性效果更好。咨询的效果更多取决于咨询师的专业水平和来访者的配合程度。

建立咨询关系最重要的前提是让来访者感到舒服放松,并且能够信任咨询师。所以对性别的选择,并没有标准答案,而是因人而异,如果你觉得某个特定的性别,更能让你放下戒备,那就听从直觉,把自己交给咨询师,安心踏上这段疗愈的旅程。

总而言之,心理咨询的性别差异显而易见,其影响有积极自然也有消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