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课笔记丨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经验分享

 感控plus 2020-06-05

作者:感控plus运营团队   兰乖平

编辑:董宏亮

AMS
class
导读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及细菌耐药形势日益严重,如何管理是临床的一大课题。有幸聆听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选锭教授“如何应对细菌耐药” 的精彩讲座,详细介绍了他们医院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AMS)的成功经验,对目前抗菌药物管理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做了全面的分析,并给出了合理的建议。


王选锭教授

1切实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管理知识的规范化培训

迄今大多数医院开展的培训与考核走过场,缺乏效果,应强制推行包括耐药形势、相关法律法规、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及临床微生物知识、感染诊治及用药策略等,以及实践能力在内的系统性、规范化培训,并通过考试促进临床医生不断复习强化培训内容,取得切实效果。

2进一步强化抗菌药物品种品规的科学遴选

通过督查发现,仍有不少医院临床主要使用品种性价比很差;处方依据、循证依据不足的品种,使用量甚至排在第一二位;仍有个别大医院碳青霉烯品规严重超标,成为临床滥用的源头。应强化抗菌药物品种品规的科学遴选,坚决查处违规现象,捍卫政策严肃性,保障病人用药安全、保护医生。

3针对众多用药,领导主观意识高度重视,但普遍缺少科学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须在各级层面组织开展交流、学习、参访,提升行政和专业管理能力。

4医院信息化建设是提升抗菌药物管理水平以及临床医生感染诊治能力的必由之路

大多数医院迄今未有完整的电子病历,医嘱系统、文书系统,LIS、手麻系统、护理信息系统等未有机整合,各系统独立,信息数据处于“孤岛”状态,非常不利于临床医生使用,也不利于管理人员开展过程管理和全面实时监控。各信息系统的有机整合不存在技术难题,关键是医院相关领导缺乏整合意识和信息化思维。

目前部分医院使用的“合理用药软件”只是依托药品说明书的提醒,对医生的临床决策支持和管理提升作用非常有限,过多的非个性化提醒,反而干扰了医生正常工作,大多数医生会直接关闭无意义的提醒框。真正需要的是依托专业知识库能实现全过程干预、智能决策以及操作性强的系统工具,需要在政策层面给予研发。

5抗菌药物分级管理

很多医院都通过电子病历对医生处方权限做了设置,但普遍存在上级医生授权不真实漏洞。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会诊制度难有医院真正落实,也确实存在困难。解决分级管理、真正达到行之有效、可操作性强还得充分应用信息技术。

6抗菌药物治疗使用前微生物标本有样必采是目标性抗菌治疗以及提升经验性用药能力的关键一环

督查发现,临床医生送检意识差,医院管理者对微生物标本采样送检缺少了解,也发现不了存在问题,不知道如何管理,以及医院信息系统不能提供准确的用药执行时间、采样时间,抗菌药物使用后采样、晨起5~6点留样、唾液标本、采集方法错误致严重污染的血和CSF标本等“垃圾”标本占比极大,这些现象几乎广泛存在于所有医院,导致现在上报的微生物送检数据质量很差,检验结果准确性差,细菌分布和耐药监测数据严重虚高,不但起不到指导合理用药,反而成为误导临床医生选择广谱、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重要因素。这个问题必须在全国范围有效解决,才能从专业层面真正提升全体临床医生感染诊断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能力。

以上六点建议不仅分析了目前各医院存在的实际问题,也给出了合理化的解决思路。

结束语

细菌耐药的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严重公共卫生危机,不仅是医疗卫生领域问题,已经扩大到了各国政治、外交、经济等领域,遏制细菌耐药刻不容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