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菁讲:如何徒手置入下颈椎椎弓根螺钉?这些手术细节你一定要知道

 何东生 2020-06-05
本期课程,来自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王迎松医生就“徒手置入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的细节”为我们做了详细讲解。

主要内容包括: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的生物力学优势、手术体位及入钉点的选择、置入方法详解、胀破和穿破等方面。

本期嘉宾


   王迎松  


中国骨科菁英会脊柱专业会员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置入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的细节 来自COEC 00:00 05:57

学习笔记


01

生物力学优势

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具备强有力的生物力学优势,其提供的稳定性相当于做后路侧块螺钉+前路钢板系统。

临床上常用于颈椎创伤病人,肿瘤切除后重建、颈椎矫形以及一些骨质疏松病人。下颈椎包括C3-C7,和寰、枢椎有显著的结构差异,所以,也存在置钉技巧的差异。

02

手术准备

在进行下颈椎椎弓根螺钉手术之前,术前需要做平行椎弓根的薄层CT扫描。目的是了解椎弓根有没有髓腔,椎弓根入口区有没有硬化骨,以及椎弓根内径的大小。


在CT上我们可以观察到,下颈椎椎弓根有比较厚的内侧壁,比较薄的外侧壁,以及较大的内倾角。因为,它的内倾角较大。所以,在情况允许的前提下术中一般采取中立位或是稍屈曲的体位为宜。

手术切口可能偏大,要依靠颈椎力线来保持适度的头尾倾角,一般来说C3多指向头侧,C7多指向尾侧。尽管这样,C3也常常显露困难,显露不充分是置钉困难最关键的原因。

完整暴露整个颈椎后方侧块后,入钉点的选择是在侧块的外上象限,显露上关节面两侧2mm,侧块外侧缘内侧大约3-4mm,当然也可以以椎动脉切迹作为指引。

03

置钉过程



磨骨、刮出骨松质


传统置钉使用漏斗法,其要求对侧块骨质磨除较多,其实我们可以用3mm的磨钻开一个小孔(如下图A所示),接着用小刮匙从孔的底部向内侧和深部轻轻的刮出侧块的松质骨,用刮匙的尖来探找比较厚的椎弓根内侧皮质和椎弓根的入口。刮匙首选用2mm或1.5mm(如下图B所示)。


    磨骨                                   刮出骨松质


从解剖研究可知,椎弓根内侧壁厚度大多可达到外侧壁的2倍以上。


进入内侧壁


用刮匙的尖端找到椎弓根的内侧壁,从而探出椎弓根入口。用2mm的手钻,保持合适的内倾角(在这里不要拘泥于测量的度数),保持合适的头尾倾角,以椎弓根的内侧壁作为指引,坚持进入。这一步一定要用心地去体会内侧皮质骨带来的抵抗手感。



进入椎体


一般颈椎椎弓根所处的位置大约是在手钻进入1.0-1.8cm的深度范围。所以,我们对手钻螺纹的长度应该做到心中有数。目测进入范围,一旦通过了1.8cm,也就代表在保持合适内倾角的情况下已经进入椎体了(如下图C、D所示)。进入椎体之后,手钻的进入相对就比较放心了。


手钻进入椎体


置入螺钉


在探查各壁均完整后,就可以选择用攻丝器(或者不用),最终植入长度在26mm-30mm,直径在3.5mm/4.0mm的螺钉(如下图E、F所示)。

探查                                         置钉

04

置钉损伤

置钉过程中,由于体位原因、显露不广泛或是麻醉肌松的妨碍,内倾角可能会偏小,容易造成椎弓根外侧壁的损伤。

以往研究显示,在1000多枚螺钉术后评估中,发现大约有12%的螺钉有外侧壁的损伤。在此基础上,我们把损伤分为两型:Ⅰ型称为胀破,Ⅱ型称为穿破。

  • 胀破占绝大多数比例,是指螺钉外侧胀破并顶开椎弓根轴线的外侧皮质,但皮质在螺钉和椎动脉之间,对椎动脉来说胀破是安全的


  • 在1000多枚螺钉中,有大约有20枚螺钉发生>2mm的椎弓根外侧壁的损伤,这种称为穿破


在临床上并没有碰到椎动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究其原因,是椎动脉在椎间孔的范围有较大的缓冲空间,一般来说占位在8%—80%之间,而且,椎动脉还具有一定的逃逸能力。

作者结语

  • 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具备强有力的生物力学优势,在进行下颈椎椎弓根螺钉之前,术前需要做平行椎弓根的薄层CT扫描
  • 在情况允许的前提下,术中一般来采取中立位或是稍屈曲的体位为宜
  • 显露不充分是置钉困难最关键的原因
  • 在置钉过程中要格外小心,避免造成椎弓根外侧壁的损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