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律诗的结构

 qiangk4kzk8us4 2020-06-06

律诗有一般的结构规律,也有特殊的结构规律。
    律诗包括四句的绝句、八句的律诗和十句及十句以上的长律。这里说律诗的结构,是指绝句和八句律诗的结构。概括地说,无论绝句还是律诗,其结构都有四部分,即起、承、转、合。但也有特殊的情形,特殊的情形较为复杂些。
    现在来看绝句的结构。
    绝句的一般结构。绝句,第一句起。第二句承,第三句转,第四句合。
    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第一句起总写柳树的形象并切题,第二句承,细写实写柳树枝条,虽然没有直接写叶,但有枝条而联想到叶,是顺理成章的,这可以算是虚写叶。第三句转,由写实物转而提出问题。第四句合,回答第三句提出的问题。这首绝句具备完整的起承转合四部分。     
    陈陶的《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这首绝句,第一句是起,第二句是承,总写陇西行之所见所闻,表现了对匈奴作战中将是的英勇和牺牲;第三句是转,离开所见所闻,转而抒情,这一句的“无定河边骨”既与第二句的“貂锦丧胡尘”紧密相联,又与第四句构成流水联,是完整的一句话,扣合全篇,表达了作者对战士和人民的深切同情,委婉地流露出非战色彩。整首绝句具备起承转合四部分完整的结构。
    缪氏子的《赋新月》“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就是按照一般结构规律安排结构的。第一句是起,切近诗题,概括出了初月的形象,像一张没有上弦的弓。第二句承接第一句写初月的位置,初月挂在天空上。第三句是转,写初月的形象转而向议论过渡,“时人莫谓蛾眉小”中的“蛾眉”,是指蛾眉新月,所以这一句既与第二句有密切的联系,又未向末句过渡做好了准备。第四句是合,紧接上句,得出结论“三五团园照满天”,同时照应全篇。这首诗可以看作是一首哲理诗,写新生事物的成长发展过程,具备了完整的起承转合的四部分结构。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采菱辛苦废锄犁,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第一句起,切近诗题,虽不直接,却也联系密切,说明因租税太重而废弃锄犁 ,不去种田,而去采摘菱藕。第二句是承,紧接第一句“采菱辛苦”而说“血指流丹鬼质枯”,具体写出采菱的千辛万苦之状。第三句是转,揭示前两句中包含的意思,并准备向第四句过渡。第四句揭示出事情的本质,种地租税太重,到湖面上采菱藕,可湖面上也收租税了。一首诗把当时社会逼得农民走投无路的情形写得具体实在了。这末一句有紧紧与全诗相照应,形成一体。这首诗也是由起承转合四部分构成的。
    绝句的特殊结构有多种:
    第一,两句铺陈,两句议论或抒情或叙事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首绝句第一句是写晴天西湖的美景,晴天“水光潋滟”才是最美的;第二句是写阴天的美景,阴雨天里,“山色空蒙”才是最美好的。这两句是写西湖美景。后两句转而议论,又兼比喻,说西湖像“淡妆浓抹”的西施一样美丽。整首绝句先写景,后议论,其结构是由两部分构成的。
    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也是由两部分构成的。这首绝句是先议论,后写景,给议论提供依据。绝句开篇提出观点,即六月的西湖风光特别美丽,与四季的其它季节不同。然后描写荷叶一片碧绿,远与天接;再在荷花,与日光相映,鲜艳如火,自有别样的美丽。整首绝句议论与描写相结合,浑然一体。
    无名氏的《题壁》“白塔桥边卖地经,长亭短驿最分明。如何只说临安路,不较中原有几程”,“地经”即是地图。前两句先叙事,写白塔桥边又买地图的,可地图上画的只是临安附近的详细情形。后两句提出疑问:如何仅仅是这样,而没有画上中原的通道路历程呢?这实质是议论,批评南宋王朝偏安一隅,不思恢复,整首绝句也是由两部分构成的。
    第二,前三句铺陈,第四句转,揭示中心
    王昌龄的《从军行》“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这首绝句写得是戍边战士思乡的情形。先写边地的景物和人物,某座边城附近有座高高的烽火台,时令已是秋天,一位战士孤独地坐在烽火台下,凄凉的海风吹来,他捶着羌笛,羌笛吹出了《关山月》这首思乡的曲子。这三句诗描写了一幅边地的风物画。最后一句揭书绝句的中心,“无那(无奈)金闺万里愁”,写出长期戍边的战士对远在万里之外的家中妻子思念之情,其中似乎包含着非战的色彩。这首绝句由前三句后一句构成两部分。,第八句合
    洪觉范的《秋千》“花架双栽翠络偏,佳人春戏小楼前,飘扬血色裙拖地,断送玉容人上天。花板润沾红杏雨,彩绳斜挂绿杨烟。下来闲处从容立,疑是蟾宫谪降仙”,诗中第一联起,概括了全诗的内容,写佳人春日打秋千,并切题。第二联承,写佳人打秋千时飘飘荡荡的美丽形象。第三联续承,写花板、彩绳的美丽和环境的优美,“红杏雨”“绿杨烟”的对仗尤为巧妙,给人美感。第四联又转又合,出句离开第三联的铺陈,写佳人打罢秋千,从花架上下来的动作,对句,最后完成对佳人形象的描绘,“疑是蟾宫谪降仙”写佳人如同下饭的仙女,形象美丽,并最后扣合首联,照应全篇。
    毛泽东的《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第一联起,概括红军爱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切合题目。第二联承,紧承第二句的“千山”,第三联承,紧承第二句的“万水”,两联共同写出红军长征中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战胜重重困难,夺取胜利的英雄气概。第四联又转又合,出句中的“千里雪”写红军爬雪山过草地,这是与二三联继续承接,写红军长征的事实,而一个“喜”字,明显带有向下转而过渡的意思,与对句“三军过后尽开颜”明显第一脉相连,尾句极写红军长征胜利的喜悦,与第一联及全篇照应。
    毛泽东的《送瘟神》“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山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这首诗也是第一联起,开篇概括新中国的大好形势,与前一首《送瘟神》形成鲜明对比,且切题。第二三联共同承接第一联具体描绘新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生产建设的无比热情,暗示了血吸虫防治取得巨大成就,改变中国社会的面貌。第四联联系前一首《送瘟神》及诗题,出句陡转,然后扣合,“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名烛照天烧”,写按照地方风俗送走瘟神,紧扣诗题及全诗。

    这几首诗的结构与律诗的一般结构是不同的。第三联都没有转,而是第四联又转又合。
    第二,第一句总括,六句展开,末句总结
    崔颢的《偶成》“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如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这首诗第一句是起,“闲来无事不从容”,概括了人生态度。第二句到第七句是承,分别写生活、活动、思想、道德,概括了人生的具体生活活动。第八句是合,得出一句结论,“男儿到此是豪雄”。这其中的“此”就是指中间六句的全部内容。这首诗共有三部分构成,与律师的一般结构有所不同。
    第三,第一联总括,后三联铺陈
    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忽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首诗是由两部分构成的,第一联概括全市内容,写作者闻官军收复失地是高兴的情形。后嗣那脸是写作者高兴得表现和想法及幻想的打算。结构简单,不同于常规。      
    第四,两联写景,两联写事
    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首诗是两联写景,两联叙事抒情。诗中以风急、天高、猿啸、渚清、沙白、鸟飞、落木萧萧、长江滚滚等意象写哀情景。后两联写作者晚年贫病交加,穷愁潦倒的真实情形,是哀情。全诗以哀景写哀情,内容明确,结构清晰。
    第五,前三联铺陈,尾联总结
    韩翃的《同题游仙观》“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山色要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疏松影落空坛静,席草醇香小洞幽。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邱”,前三联写景,后一联议论并叙事,结构简单明了。祖咏的《望蓟门》“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始诗中第一联回忆历史,第二联写愿望山川形势与军威,第三联写地理与战事,以上从三方面记中写了蓟门为形胜之地,鼓舞壮志。第四联点名宗旨立志立功。全诗从事两部分,属于特殊结构。

    第六,四联写景
    戴复古的《月夜舟中》“满船明月浸虚空,绿水无痕夜气冲。诗思浮沉樯影里,梦魂摇曳橹声中。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数点渔灯依古岸,断桥垂露滴梧桐”,这首诗四联写景,第一联应该是没有概括,尾联也没有照应,只是四联围绕一个中心展开写景,描写了月夜在舟中欣享到的凄美忧伤的景色,其中或许有某些感悟。其结构尤为特殊。
    由以上分析可知,内容决定形式,律诗的结构是依据内容适当安排的,并不强求一律。
此外,还要注意每首诗的首尾照应。只有做到首尾照应,全诗才能成为一个整体。这一点是万万不能忽视的。至于具体内容,在分析每首诗的结构时已经有所分析,不再重述。
    还要特别说一下尾联两句的连贯性。这一点也属于律诗结构的范围。王世贞《艺苑巵言》说:“七言律不难中二联,难在发端及结句耳。”(《沧浪诗话》104页,1961年5月北京第1版,人民文学名出版社)谢榛《四溟诗话·卷一》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 (《沧浪诗话》104页,1961年5月北京第1版,人民文学名出版社)首尾两联都具有连贯性,尾联犹为要紧,两句诗都为流水联。有的是单句,有的是复句,都具有连贯性的特征。这些特征,是由各种关系形成的。单句中,有的是比喻关系,“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有的是问答关系,“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李商隐《春雨》);有的是提出问题,如“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沈佺期《杂诗》);有的是状语与中心语的关系,如“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王维《輞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有的如同现代汉语的“把字句”,并加以省略,“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王维《汉江临眺》),等等。复句中,有的是转折关系,如“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有的是条件关系,”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元稹《遣悲怀三首之一》);有的是因果关系,如“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有的是承接关系,”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有的是假设关系,如“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李商隐《隋宫》);有的是目的关系,如“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王维《終南山》),等等。以上只举了一些例子说明问题,并不全面。总之,要注意研究尾联两句诗的关系,并且弄明白,再加以运用,对理解和写好尾联的两句诗是有很大作用的。
    以上主要谈了律诗的结构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人们较多地了解律诗结构的一般性,较少地了解律诗结构的特殊性,甚至还会有人不承认律诗结构的特殊性,但律诗结构的特殊性是确实存在的。据此人们可以依据内容的需要,妥善灵活地组织律诗的结构,安排好律诗的章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