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进行合唱中共鸣的训练,没有好的共鸣就没有好的声音。【附训练法】(合唱训练基础)

 信仰1kxay7boeu 2020-06-06
共鸣的基础训练

     (经常排练接触合唱的建议收藏)

      起声离不开呼吸,起声后则离不开共鸣腔体的运用,基音通过共鸣产生泛音,得到美化与扩大,而泛音的数量决定了音质。相对统一的共鸣状态是合唱谐和的重要条件之一。

      共鸣原是物理学上的名词。当空气受到物体振动时,就会产生振动次数疏密而频率不同的音波,人类耳朵可以听到的频率称为声音,过高或低的频率、人耳无法忍受或听不到的则称为超音波。当物体振动产生的音波遇到一个适合它振动的空间时,就会产生共振作用,而发出比原音波更洪亮的声音,此种现象,称之为共鸣。共鸣能够形成的声音质量变化,要比声带自身的发声能量 大得多。

01

腔体共鸣

      共鸣腔体从下往上依次为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头腔、左右窦和额窦,这些共鸣腔体可归为三类

1、胸腔共鸣(包括喉头以下的气管、支气管和整个肺部),

2、口腔共鸣(包栝喉、咽腔及□腔) 

3、头腔共鸣(包括鼻腔、上颌窦、额窦、蝶窦等)。

      以软腭为界,共鸣腔体又可分为两组:鼻腔、鼻窦和鼻咽腔称为上部共鸣腔体;胸腔、喉腔、□腔称为下部共鸣腔体。从发声共鸣的一般规律来看, 低音所需要的共鸣腔相对较大,软腭以下共鸣腔体的比例较多,高音所需要的共鸣腔体相对较小,软腭以上共鸣腔体的比例较多。

      各共鸣腔又根据体积的固定性和灵活性,分为可调节共鸣器(喉腔、咽腔和口腔)和不可调节共鸣器(鼻腔、鼻窦、胸腔)。除以上部位外,还可利用舌根、软腭和舌头的动作来调节共鸣。如舌根应自然放平,保证共鸣的通道,过于靠后会产生喉音,过于靠前则会失去共鸣。

      应该说明的是,在演唱过程中共鸣器官并不是独立或局部共鸣,而是所有共鸣器官作为一个完整的共鸣腔体进行共振的,也就是说无论高音或低音,必须达到从额窗到胸腔都有所共振,就像小提琴的四根弦,无论演奏哪根琴弦,其共鸣箱都会共振一样,只是比例和作用不同而已。

02

训练要求   

      根据各共鸣腔体作用的不同,人声可以分为头声区、混声区、胸声区。共鸣训练的目的就是使三个声区统一起来,使整体声音达到平衡统一,使不同声区有音色上的过渡,使其自然协调,我们常说的“唱高想低、唱低想高”就是为了各声区声音共鸣的统一。

      共鸣调节的重要标志是音色,要获得良好的音色,共鸣点需要集中在“面罩”,即前额与鼻交界处,也就是说头腔共鸣训练是在共鸣训练中较重要的练习。

在训练初期,以下两种唱法是比较有效的头腔共鸣训练方法。

(一)哼鸣唱法

      在共鸣训练初期,用“m”作为声母的哼鸣唱法更容易建立头腔共鸣,但应注意气与声结合的比例,音量不宜过强,口腔、咽腔共鸣腔体要打幵,上下牙不晈紧,双唇松闭。

闭□哼鸣的共鸣练习稳固后,可通过母音转换,结合各母音的共鸣训练,共鸣状态保持不变。

      合唱队训练时,为了整体统一,应根据指挥手势来进行练习。教师可用“吸铁石”比喻面罩处的共鸣感觉,要求学生努力将各母音牢牢地吸附在“吸铁石”上,保持母音转换前后共鸣位置与音色统一。

     在闭口哼鸣练习的基础上,也可进行开口哼鸣“ng”的练习,开口哼鸣感觉如打喷嚏前的状恋。鼻腔内口关闭,同时注意舌根放低,咽腔打开,“半哼半唱”。开口哼鸣转换为“a”母音的练习,也是寻找 “a” 母音高位置共鸣的有效方法,即:

      通过鼻腔内口的关闭与打开进行母音转换,在母音转换的刹那要努力感觉声音始终往前走, 保证声音挂在高位置上,转换速度由慢渐快。

( 二)弱声唱法

      实践证明,在共鸣训练初期弱声唱法是建立与巩固高位置的有效方法之一。弱声演唱时鼻腔打幵,不该用力的肌肉适度放松,调整共鸣器官,从而保持声音的集中,形成头腔共鸣,但切记做到“弱而不虛”。

      弱声唱法寻找头腔共鸣应从中声区幵始,向两端扩展。练习时常用“u”和“a”母音,下行音阶或旋律练习更容易获得中低音区的高位置。

      唱“u”母音时口型成小圆状,演唱时教师引导学生想象一辆从远处开来的火车所发出的汽笛声,或者感觉自己整个身体变成一个长长的汽笛,教师则应及时检查学生共鸣器官是否通畅。“U” 母音的音色不能过暗,声音努力往前上方也就是面罩处穿透,并传向远方。第一个高音进入前共鸣器官要提前“打开”,也就是要做到“先摆状再歌唱”。在旋律下行过程中注意头腔与额窦的共鸣状态不松懈,应更加积极,犹如吸铁石般将声音牢牢吸住。在“u”母音的基础上可加入其他母音, 通常顺序为u—o一a一e一i。

( 三)音域拓展

      为了让合唱队的表现力更丰富,能演唱更多作品,同时为了合唱队员提位前后的音色状态保 持一致,结合共鸣训练要求的拓展音域练习也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

      练习时,可带领学生用手做波浪状,或身体左右摇摆,来感受旋律线条的走向,并帯动气息的流畅。乐句中间如需换气,可循环呼吸。下行时保持高位置,也就是最后一个音始终吸在“吸铁石”上。先用哼鸣稳定共鸣位置后可加“mu” “ma”母音进行练习。

      这条共鸣练习开始由低音向高音跳进,相较于之前下行旋律更容易出现共鸣偏低的问题。演唱时教师可用向上的手势提示第一个中央c音的共鸣位置向小字二组的c音靠拢,带着高位置演 唱,即“低音高唱”,也可以先将第一个音翻高八度进行练习,等共鸣位置稳定后回到原来的音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