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A~脾胃调理

 神明的食粮圣地 2020-06-06

1、什么是饮食均衡呢?

一则,少吃油腻、煎炸、烧烤类食物;二则,少肉多素;三则,注重营养,更注重五味;四则,粗茶淡饭胜过膏粱厚味;五则,吃本季本地的食物;六则,尽量不吃转基因食物;七则,按时用餐,饮食规律,好吃也要少吃,在不饿的情况下,尽量少吃一口。 ​​​ 

2、腹胀分为这几种类型
① 肝郁气滞
表现:两肋发胀,在生气的时候加重,但是在排气之后有所减轻。
② 脾胃食积
表现:腹胀的同时有口臭,胃里反酸水。
③ 痰湿内积
表现:痰湿内积所致的腹胀,容易腹部庞大而肌肉松软,四肢乏力沉重,头脑一天到晚不清醒。
④ 脾肾阳虚
这类人在腹胀,往往有怕凉、畏寒,腹胀在受寒后加重。

3、 脾为后天之本,脾胃虚弱会造成以下问题:
① 脾胃差、吸收不好、营养不良,消瘦;
② 脸色不好,皮肤干巴巴、发黄;
③ 肥胖、虚胖、浮肿、皮肤松弛没弹性;
④ 肢体沉重、全身酸懒乏力,精神抑郁;
⑤ 口干、口苦、口臭、嘴唇粗糙;
⑥ 湿气重、便溏、水肿、心情烦躁;
⑦ 贫血、牙龈萎缩、牙龈肿痛;
⑧ 脾胃虚、寒、胀、痛、酸、呃气、腹 泻等)。 
暑热天,不是暴晒就是湿答答的雨季,脾虚湿重。地机穴是脾经大穴,健脾除湿,正当时机。在膝下五寸,贴着骨头揉此穴,养血去湿,调补肠胃,利尿消肿,是暑天的宝贝。 

4、调理肠胃调理肠胃小妙方
“长夏”含大暑、立秋、处暑、白露4个节气的区间。 长夏属土,而脾胃也属土,与脾胃相应,因此长夏最宜健脾养胃。
猴头菇含有的特殊的猴菇多糖是胃黏膜修复所需的优质材料;丁香温中降逆,止痛助阳,沙棘祛痰止咳、消食化滞、活血散瘀。
甄选砂仁、大枣、佛手、大麦、鸡内金、山楂、橘皮、茯苓等优质食材,独立小茶包设计,即泡即饮,让原料的营养成分更快的释放出来,汤色清亮,口感纯正回甘,调理肠胃,找回自己!

5、为什么总说“冬病夏治”?

这是一枚从冰箱拿出的鸡蛋,在常温下十分钟的状态,寒气慢慢从里面冒,凝结成水珠,这就是排寒湿。而冬天,鸡蛋从冰箱出来,估计两个小时都不会有寒气排出来!

因为冬病者体质偏虚寒,再加上冬天环境寒冰一片,两寒夹击,便毫无解冻的可能。所以在冬天治寒,就象是雨天里晾衣服,是很困难的。

然而在盛夏之际,外界是暑热骄阳,里面是心火正盛,这时积寒最易被赶出来。但若是阳气衰弱,里面没有推动之力,就会错过排寒的大好时机。

因此:现在是排湿、排寒,调理身体最好的季节。 

6、中脘穴治疗胃不适

中脘穴是脾胃的常用穴,位于胸骨下端与肚脐连线的中点处,按压时会有酸痛感,胃不好的人可以常按中脘穴。

      慢性胃不适用手掌轻揉中脘穴可促进消化;急性胃刺痛患者可用点压手法,一次按压十秒,反复进行三五分钟就可缓解。 

7、脾的功效

俗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则凝、凝则淤、淤则堵、堵则瘤”。

《黄帝内经》认为:脾主运化,根除湿气,关键在脾脏。所以湿气侵体,必然先调脾胃,以健胃养胃、利水渗湿为主。

脾胃好了,人体自身的排湿能力自然就变强了。

从外灸贴,打通胃经,温胃散寒,从内调养,消除体内湿气,“湿”不再来! 

8、高血脂被称为“百病之源”,和脾胃有紧密的联系。

脾统血,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如果脾虚运化功能失调了,那么是可以引起高血脂。而且脾胃是后天之本,我们食用的水谷,经过消化吸收离不开脾胃。另外,脾还是生痰之器,痰我们可以分为无形之痰和有形之痰。有形之痰就是从气管中排出的。而无形之痰,就是经常说的血脂高了。所以一定要调理脾胃,平衡饮食,加强脾胃功能,适量运动。 

9、慢性萎缩性胃炎为什么老是不好?

萎缩性胃炎存在三个难题:首先胃是人体的消化器官,药物很难粘附在胃壁上;二是我们每日吃饭喝水,不断刺激糜烂出血的溃疡,让胃黏膜重复受损,甚至加速胃部腺体萎缩。三是胃内生态环境难以重新建立。

打了一个比方,手上有伤口经常接触水,反复感染,用什么药也难见效。伤口若想好的快,就得上药后包扎不沾水。人体胃里面的环境通常比这更复杂。所以,想要有效修护胃粘膜,首先要挑对方法和产品。 

10、有六个内腑,就有六条阳脉;

皇帝内经告诉我们的信号输入进来了,原来是:

先有胃病,才有脾病;

先有胆病,后有肝病;

先有小肠病,才有心脏病;

先有大肠病,才有肺病;

先有膀胱病,才有肾病;

看来是先有腑病,然后才是脏病。 

11、看看你的脾胃虚不虚?

① 便秘or大便稀溏。

食欲不振,偏食挑食;口中无味;大便溏稀,也会出现大便干结、便秘,因为脾虚会导致肠胃缺少动力。

② 肥胖or消瘦。

脾主肌肉,所以脾虚的人会感觉全身乏力,出汗多,气短。眼皮沉重,下肢容易水肿。

身体太瘦,是因为脾虚不能运化,难以吸收。而肥胖是因为脾虚生湿,湿气难以运化,淤积在体内。脾湿肥胖往往是肚子肥胖。

③ 白带过多or过少。

月经量过少是因为脾虚引起的气血不足,子宫内膜生长太薄;月经量过多是因为脾虚不能固摄经血。

④ 流口水也因脾虚

脾虚的人会记忆力减退,会感到头蒙,睡眠质量差。涎为脾之液,当脾虚不能收摄津液时,才会出现睡觉流口水。

⑤ 看看自己的舌头

如果舌边齿印比较明显,就是脾虚的表现。 

12、胃痛要调肝,原因有两点:

① 胃气以降为顺,而胃气通降的作用需要肝气调节。肝主疏泄,调节一身的气机,如果肝脏疏泄功能出现问题,胃气通降作用就会受影响,气机不通而出现胃痛;

② 肝在五行中属木,脾胃属土,木能克土,所以恼怒伤肝,肝气横逆,势必克犯脾胃,脾胃功能受损、气机失调就会出现胃痛。

肝气犯胃引起的胃痛具备以下特点:胃脘以胀痛为主,多伴有两胁肋胀痛、打嗝频繁、喜叹息,遇到心情不好时疼痛发作或加重,打嗝后胃痛胃胀缓解。 

​所以胃痛先调肝。

13、对于脾胃寒湿,脾气壅滞导致的脘腹胀痛,打嗝,腹泻的人。

外灸内养一方面温中降逆,散寒止痛,还温肾助阳,止呃逆。另一方面暖脾胃,帮助降胃气,醒脾气,同时燥湿化痰。

湿浊去掉,脾胃升降恢复,胃气降了,寒湿消了,脾气健了,肾阳暖了,脾胃运化好了,腹泻、打嗝、胃胀、口臭、便溏的表现就会随之减轻了,就连面部油腻,头发油腻也会好很多,自然而然好了。 

14、腹胀,胃胀,打嗝,口臭啥原因?

因为湿困阻于脾胃,湿气会阻碍脾胃气机升降的。

寒湿重,脾胃虚寒,脾胃阳气不足,食物就会沤在胃中不消化,就会腹胀,胃胀不消化,慢慢产生腐烂的气味。

这道理就像垃圾堆,一直没有清理垃圾车的脾来代谢食物,搬走垃圾;垃圾一直放在那里沤着,发酵着,腐烂着,当然会臭气熏天(口臭)。

同时湿困阻于脾胃,阻碍气机升降,胃气该降不降,胃气上逆当然会打嗝。然后,这种腐烂的气味慢慢随着上逆的胃气返入口中,形成了口臭。

15、灸寒气原理

排寒气,反觉寒气重;除湿气,反觉湿气生;脏腑里的寒湿如同尘封的罐子,打破了,就从里面跑出来。 ​​

很多人灸过的地方,有一层湿寒之气,凉凉的,这就是罐子打破了,湿寒之气跑出来了。 

16、湿气在哪,哪就容易出问题,90%的人可能还不知道。

①湿气往上走,在头面部就容易脸上出油,头发出油特别多;

②湿气往下走,湿热下注,就容易女士炎症反反复复,也容易出现脚气;

③湿气在肝胆,就容易口干口苦;

④湿气在肺,就容易痰多、胸闷;

⑤湿气在脾胃,就容易胃胀、运化不利;

⑥湿气在肠道,就会排便费力,大便粘腻不成形;

⑦湿气在皮肤,就容易反复的起湿疹、荨麻疹,莫名奇妙地皮肤发痒;

这些情况你都吗?外灸内养,坚持一个月就会有好消息。 

17、肾如弓,“膻中”如弓弦,心是射手,肝脾肺是利箭。 ​​​

强五脏,必强“膻中”,膻中是五脏的核心。膻中是弓弦,也是“保险丝”,过力则断。 ​​​

调脏腑,需让脏腑动起来。肚子能咕咕作响,打嗝放屁就是动起来了。 ​​​ 

18、处暑,意味着我们终于要与暑气说拜拜了。

都说:夏天无病三分虚!人体最易感受暑湿之邪气,尤其在炎热多雨的三伏天,暑湿之邪往往乘虚而入,侵犯人体的脏腑经络,或壅滞三焦或困阻中焦等。

湿气太盛,就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脾气亏虚,胃肠功能减弱,心血管和神经系统负担增加,调理脾胃是关键

怎么调:采用“通、修、养”的方法:

一则清热、利湿,二则健脾养胃,三则滋肺润燥。

可以调理脾胃,排出体内湿热之邪,同时促进脾胃恢复。  

19、肝为木,脾为土,木克土即意味着肝克脾,因此,人在委屈伤心的时候,容易肝气郁滞,而伤脾胃。

佛手很清香,可入肝、脾、胃、肺经,它既可以疏肝解郁,又善理气,调和脾胃,再加上鸡内金、莱菔子、山楂健胃消食除胀;香橼、砂仁、益智仁行气调中,和胃醒脾,理气安胎,温脾开胃,行气化滞。

对于腹部胀痛,嗳气、呃逆,吞酸嘈杂,食入不化,胃饱胀疼痛,两胁窜痛,烦躁易怒的人就比较适宜。 

20、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四季养脾胃。

入秋时节,对肺要有所关爱。咽喉下二寸叫“华盖”穴,华盖,就是华丽的大伞。指的就是肺。握空拳敲打几下华盖穴,然后再用大拇指,点按几下咽喉天突穴,咳嗽两声,就是对肺的养护。 ​​​ 

21、【保养脾胃,跟着做】

亥时(21点—23点),该休息了,每天摩腹,提倡大家躺在床上摩腹,健脾胃!

摩腹要领:搓热双手,双手大鱼际部位分别置于膻中穴和中脘穴上,以穴位为中心,稍用力画圆摩腹,顺时针、逆时针各150次。

穿件睡衣摩腹会更好。

穴位找的正确,摩腹结束会微微有点饿的感觉。

①膻中穴:位于两乳头连线中间。

②中脘穴:4指微微并拢,手掌心贴在肚脐正上方,使大拇指尖贴在腹部中线上,大拇指边缘处就是中脘穴。 

22、手心出汗不止,可以在手掌心按压两个穴位:

一个是少府穴,握拳时,小指指尖处,属于手少阴心经,另一个就是劳宫穴,握拳屈指时,位于中指和无名指指尖处,属于心包经。

手心出汗明显,属于心神不安,心火妄动,因此劳宫和少府穴具有缓解之效验。 ​​​ 

23、慢性萎缩性胃炎。常常表现为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 胀、反酸、消瘦等,而且反复发作,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如不及时调理,可并发消化道出血和贫血,或者增生肠化。

一般需要采用疏肝和胃,或温中健脾,或滋阴养胃,或清热解毒,或祛湿化瘀等方法来调理,以促进炎症的消退,力争减轻腺体萎缩和逆转,同时养好胃内环境。 

24、通淤滞浊修复胃黏膜 改善胃环境。很多朋友说,胃太难解决了,吃了很多汤、胶囊、片剂,还有丸剂、粉剂、口服液,还是好不了。因此,不能一味的消 炎、杀菌、抑酸、排空、止痛,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治了,用上就轻一点,反反复复。走不出恶性循环。

很多人走了很多冤枉路,开始痛定思痛,逐渐清醒过来:调胃先护膜,黏膜不修护,老是好不了;不整体调养,白忙活一场。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外灸内养的绿色方法,内外同调,双向作用,“一通瘀滞浊,二修胃粘膜;三养胃环境,” 受到越来越多的欢迎。 

25、夜里睡觉着凉可能被吹了风,肠胃钝痛,辗转反侧太难受了,早上起来喝了热水,自己用手揉按,疼痛仍然没有减轻。

回复:用外灸内养的外灸,现在终于疼痛消失好好安稳了。原来用它解决慢性胃炎,这一段时间已经好了。

26、外灸内养的灸法,集灸疗、药疗、热疗于一体,灸法的六大作用:

1、平衡阴阳、源头固本:能使失衡的阴阳重新恢复平衡;

2、行气活血、消火化淤:疏理气机,且可提升中气以达目的;

3、扶正祛邪、回阳固脱:正气存内则邪不可干,培扶人体正气;

4、温中活里、强脏壮腑:疏通脏腑,强身健体;

5、温肌散寒、疏风解表:去除体内的湿气、寒气、毒素等;

6、温经通络、活血散瘀:消除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各种问题; 

27、【枸杞既是食品,又是药品】它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药理活性成分。中医上讲具有“清肝、润肺、滋肾、益气、明目、补虚劳和强筋骨”等作用;西医上讲,具有“调节免疫、抗遗传损伤、调节血脂、调节血糖、延缓衰老和清除自由基”等功能。枸杞性甘,温和,用量过度会引起上火,应根据体质辩证应用。 

28、清热利湿——薏苡仁扁豆粥

取小米100克,薏苡仁50克,白扁豆20克,捣碎,放入砂锅或不锈钢锅中,再加适量的水,以小火煲粥至熟,1日内可分顿食用。

薏苡仁祛湿利水,白扁豆健脾化湿,小米健脾和胃,经常食用本品,具有清热化湿功效。 

29、穴位调理湿气。有时遇到回南天等天气,湿度过高、阴气过重,身上就容易出湿疹、风疹、痤疮,肢体时常有沉重、乏力感,精神不振,老是睡不醒,这多是被湿邪侵犯了。

疏通法:最有效祛湿穴位——承山穴

很多人点按承山穴时,会有明显的酸胀痛感,这是因为体内有湿气的缘故。按揉一段时间后,便会觉得身体微微发热,这就是膀胱经上的阳气在起效用了,身上的湿邪,正跟着微微升高的体温向外逃逸。

足太阳膀胱经主人体一身之阳气,而承山穴就在足太阳膀胱经上,点按承山穴可以振奋人体阳气,起到解除湿邪,振奋精神,缓解疲劳的作用。

承山穴是最有效的祛除人体湿气的穴位,位于人体的小腿后面正中,在小腿肚下“人”字型的中点。

按揉方法

用四指轻轻握住小腿,用大拇指指腹按揉,开始轻轻地按、轻轻地揉,以感觉到酸胀微痛为宜,逐步地可以加强力度。每次两侧各按揉5~10分钟或者两侧穴位同时按揉。

也可以每天早上睡醒时,将两腿伸到床外,让承山穴恰恰搁在床沿上,两腿左右晃动,以推拿承山穴。 

用四指轻轻握住小腿,用大拇指指腹按揉穴位,每次两侧各按揉5~10分钟,也可以两侧穴位同时按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