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徽因:人的一生,坚持自我有多重要?

 金麟167 2020-06-06

#「闪光时刻」主题征文 二期#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

正中擎出一枝点亮的蜡,

荧荧虽则单是那一剪光,

我也要它骄傲的捧出辉煌。

不怕它只是我个人的莲灯,

照不见前后崎岖的人生——

浮沉它依附着人海的浪涛

明暗自成了它内心的秘奥。

单是那光一闪花一朵——

像一叶轻舸驶出了江河——

宛转它飘随命运的波涌

等候那阵阵风向远处推送。

算做一次过客在宇宙里,

认识这玲珑的生从容的死,

这飘忽的途程也就是个——

也就是个美丽美丽的梦。

——《莲灯》

她生于乱世,却清醒自持,长于繁华,却灵透沉静。纷乱的情缘、颠沛的人生,仿佛只是一抹底色,永远无法妨碍她拥有一段绚烂的生命。

这是第二遍读林徽因的故事,每次读来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起初觉得她出身名门又才气逼人,美不胜收又温婉坚韧。再次读来却发现她生命中有别样的清醒、理智与“自我坚持”。

林徽因:人的一生,坚持自我有多重要?

01 早慧的心智,并不幸福的童年。

林徽因出生于1904年,是林长民的长女,自小聪慧可爱,深得父亲喜爱。而后又得姑姑林泽民(林泽民是清代末年的大家闺秀,打小接受私塾教育,当得起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诗词歌赋也不落人后。)的启蒙,为她今后的才情人生奠定了深厚的根基。

在我看来,林徽因虽然出身名望,但她的童年并不幸福。

1、父亲对她殷切的寄托,造就她努力用成人眼光看世界。

在本该与伙伴们肆无忌惮地玩耍的年纪,她却深陷家庭的人情世故。因为长辈有意无意的施压,学会了察言观色,学会了在大人们的纷争之间做出权衡,努力用成年人的眼光看世界。她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童年,而是将澎湃的感情压抑于理性之下。

林徽因:人的一生,坚持自我有多重要?

2、畸形的家庭环境,不经意间夺走了林徽因的快乐和天真。

林徽因的父亲与母亲并无多少爱的交集,只是封建婚姻的一个代表罢了。父亲对母亲何雪媛冷漠无情,母亲由于得不到丈夫的宠爱心生抱怨,又常将这负面情绪无情转嫁给女儿。因此,徽因的内心深处交织着对父母又爱又怨的矛盾感情。

父母的情感纠葛,并不幸福的夫妻关系,夺走了她童年的天真和快乐。在林徽因的一篇名作《绣绣》的小说中就能体会。(讲的是一个乖巧的女孩子绣绣生活在一个不幸的家庭,母亲性格懦弱、心胸狭隘又无能,父亲冷落妻子,又娶了二太太。绣绣整日夹在父母的争执中彷徨不安,最终因病死去了。)

童年的经历使她过早地成熟,面对世事,她异于同龄人的冷静与理性,让人心生疼爱。

林徽因:人的一生,坚持自我有多重要?

02 三段爱情,择一而终。

1920年,林长民将赴欧洲考察西方宪制,并在英国讲学。此行,他决定携徽因同往。十六岁的青春,将在伦敦的轻雾中绽放。在这里,她遇到了人生中第一个除了父亲以外爱她的男子——徐志摩。

徐志摩与林长民是忘年交,常去他家喝茶、聊天。也就是那时,他见到清秀可人的林徽因,便一眼万年。这段“康桥之恋”,林徽因是动了真情,也是永远印在她心上的“爱”,不可言说。

但徐志摩是有妇之夫,才高气傲的林徽因断然不能接受自己成为别人的“小”。加上父亲的反对,最终她用她的理性切断了这段感情,果敢且决然。

林徽因:人的一生,坚持自我有多重要?

一年后,林徽因回国,机缘巧合下遇到梁启超的大公子梁思成。二人年龄相仿,也很健谈,经常一起谈理想谈抱负,当林徽因说到自己的兴趣是“建筑”时,梁思成被她开阔的眼界和优雅的谈吐深深吸引,并决定对她展开追求。在双方家长的支持下二人一同赴美留学。留学期间的交往,更加坚定对彼此的爱与一起走下去的决心。

结婚前,梁思成曾问林徽因:“有一句话,我只问这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林徽因回答他:“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了吗?”果然,她用一生的陪伴给出了答案。

相比徐志摩热切而理想化的爱,梁思成的爱却是理性而沉稳的。虽然少了些许浪漫与情调,但却安稳和踏实。正如那句:放不下姹紫嫣红的人间春色,便也无法体悟静默相守的弥足珍贵。

后来,林徽因的生命中出现了第三个男人,就是“择林而居”的潇洒男子——金岳霖。面对金岳霖赤城的爱,林徽因犹豫了,她勇敢向自己丈夫坦白:自己同时爱上了两个人。

梁思成听后辗转反侧,第二天,他向林徽因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金岳霖,我祝你们永远幸福。”

听完林徽因的转述,金岳霖说:“思成能说这个话,可见他是真正爱着你,不愿你受一点点委屈,我不能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退出吧。”此后,他与梁林夫妇毗邻而居,且终身未娶。

林徽因:人的一生,坚持自我有多重要?

无论是热烈奔放的徐志摩,还是内敛沉稳的梁思成,或者是潇洒绅士的金岳霖。对待每一个人,她都认真且坦诚,理智且清醒。择梁思成而终,是她深思熟虑的结果,也是最心安的归属。

林徽因:人的一生,坚持自我有多重要?

03 战火纷飞的年代,为理想无畏付出,尽洒一腔热爱。

周国平说:“灵魂是人的精神“自我”的栖居地,所寻求的是真挚的爱和坚实的信仰,关注的是生命意义的实现。”

如果说前半生是林徽因人生中最幸福灿烂的时光,而后半生漂泊流离的日子,却是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坚韧岁月。

林徽因自青年时代就热爱建筑,赴美留学因建筑系不收女生,转而进入美术系,但勤奋好学的她也选修了建筑系的主要课程。回国后与丈夫一起把建筑系引入中国,在东大执教专研。

林徽因:人的一生,坚持自我有多重要?

1932年,夫妻两人开始古建筑考察,他们先后考察了北郊、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开封及山东历城、章丘、泰安、济宁等多处古建筑群。过程中,林徽因忍受着战火纷飞的疾苦,颠沛流离的生活贫困,肺结核侵袭的病痛,仍然坚持为热爱的事业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终于,1946年4月,她与梁思成编撰的《中国建筑史》完成。它的问世,结束了没有中国人写的中国建筑史的缺憾,纠正了西方人对中国建筑艺术的偏见。

1946年7月底,梁家结束九年的流亡生活,回到北平。第二年底,林徽因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了,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了手术,所幸手术很成功。

1949年7月,梁思成和林徽因领导了清华大学国徽设计组的工作。拖着病弱的身体,累了就躺会,好点又继续画图。经过三个多月的日夜奋战,清华小组的设计方案最终以庄严肃穆、独具气魄而胜出。

1952年,林徽因又参与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中,因病得不能下床,索性在起居室里安放两张绘图桌,以方便工作。

林徽因:人的一生,坚持自我有多重要?

在她生命的最后几年,她还着力保护北京景泰蓝传统工艺品。而后在她重病时,又为北京老城墙一事奔波周折。这一切努力,没有对建筑的无限热爱和对国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做不到的。终于,1955年4月1日的清晨,这位伟大的女性永远离开了,她将生命永远定格在这“万古人间四月天”。

因为热爱,她无怨无悔。因为热爱,她力求完美。无论身体的病痛如何磨人,无论现实的环境几经辗转,她始终坚持着内心对建筑热爱的初心,对事业孜孜不倦的爱。这份“自我坚持”令人动容,这份胸怀是旁人无法企及的。

林徽因:人的一生,坚持自我有多重要?

结语:

一支画笔,一页草图,一首诗歌,她为那个时代和文化留下了一个完美的背影,在旧时光里,摇曳生姿。

在我心中,她不仅是一位文学才女,更是一位将“自我坚持”做到极致的伟人。无论是爱情还是事业,她都有清醒的认知和明智的抉择。不贪恋浮华,不拖泥带水,不惧列强,不畏生死,一切只为“她认为的值得”。

文|心语爱

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心语爱,成长在路上。欢迎大家留言、评论和关注,感恩一路有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