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上网课听不懂?大声朗读提升理解力,"3B阅读"法则来帮忙

 IF枕边育儿 2020-06-06
最近,一位陪孩子在家上网课的朋友跟我聊天,他说自己家二年级的孩子好像不是那么适合网课。听了一段时间,他抽查孩子功课发现老师讲过的内容孩子根本就没听懂。
又观察了两天,孩子已经很努力地在记笔记了。朋友纳闷,难道是孩子智力有问题?为什么老师的大白话,放在网络课堂中,娃就理解不了了呢?


其实,在私信里我也收到好多父母的疑问,对着屏幕和在课堂上区别就这么大么?为什么孩子好像变了一个人。
我们不妨去回想一下孩子上课时的情景:
老师在讲解知识的时候,运用的可不仅仅是语言和表情,还有肢体动作和教具辅助,以及很及时的情感反馈。
但是在上网课的时候,老师的讲解基本就只能靠图表和语言了。这样一来,一些"学业语言"能力不强的孩子,理解起来就困难了。
然而在线学习是一种无可避免的大趋势,所以培养孩子的"学业语言"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什么是学业语言?
在《朗读手册》中作者指出:我们大部分人都在使用两种口语,一种是生活中使用的"生活语言"而另外一种是在课堂和工作中使用的"标准语言"。
学业语言顾名思义,就是我们在学习中使用的语言,同样也是老师上课的时候会运用的语言。在《给父母的未来之书》中科幻作家郝景芳这样概括:它比日常用语更抽象、更精确、更客观,也更复杂。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想问问孩子盒子里有几个苹果,就会对孩子说:宝宝,数一数这个盒子里有几个苹果?这个问题如果用学业语言来表示就是:请数出盒子中苹果的数量。


如果孩子不能理解"数量"这个词的准确含义,那么他就无法理解这是要让自己做什么。这也就是为什么,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阶段,写作业时会看不懂题,甚至需要父母坐在旁边充当"翻译"的角色。
但上课的时候,来不及同声传译,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老师如果大量使用"学业语言",就会出现上文中朋友家孩子听不懂的情况。那么,有什么办法能帮孩子提升理解能力,掌握学业语言呢?
朗读帮助孩子理解"学业语言"
可能有的爸爸妈妈认为,学业语言不就是书面语言么,让孩子多多读书,他的理解能力自然就好了。在绘本工作室的某一次讲座中,我们邀请了一位来自国内知名小学的班主任,给父母们分享孩子在小学阶段需要掌握的"阅读技能"。
很多家长有疑问:为什么孩子其实很爱读书,读绘本,但理解能力还是没有得到提升。这位班主任给出了一个建议:多多进行亲子朗读训练。也就是说需要爸爸妈妈抽出时间来,给孩子读书,而不是让孩子自己进行阅读。这其中的好处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对于刚刚上小学的孩子而言,他们的词汇量非常有限,如果是自主阅读,孩子只能读一些简单的故事和绘本。需要指出的是,孩子们的听力词汇发展远超他们认识的那些字,从上图中我们能看出,那些有阅读习惯的学者家庭中,孩子在3岁掌握的听说词汇量就能达到1116个。因此父母的阅读,可以很大程度上扩大孩子的词汇量,帮助他们尽快掌握"学业语言"。
另一方面,听父母读书的理解过程,和听老师仅仅是讲课的理解过程非常相似。孩子必须将耳朵听到的语音解码成大脑可理解的语言,这是一种对语音符号的解析能力;而自己读书,则是对视觉符号的解码。经常听父母读书,可以有效的锻炼孩子对听觉信号的理解能力,从而更迅速地对老师讲课的内容做出反应。
3B阅读法则来帮忙
既然给孩子们读书,对日后的学业有如此大的帮助。作为父母,就要从讲故事开始,培养给孩子朗读的家庭氛围。《朗读手册》的作者甚至建议从一出生就给孩子读书。并且提出了3B阅读法则,来帮助家庭建立朗读习惯。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
Book:拥有自己的书
作者提出这项法则的原因,大概是因为低收入家庭中,孩子很难拥有自己的书。但是对于我们而言,哪个孩子没有一柜子的绘本。但是不妨思考一个问题:孩子们意识到这是自己的书了么?
就像上课要穿戴整齐,起立向老师致敬一样。读书是不是也应该有一点点仪式感。在我家,哥哥和妹妹的书都是分开收纳,所有权明确的。如果有一本书哥哥不看了,妹妹想要继续读,也要说好到底是转赠还是借阅。我给他们俩都刻了藏书章,新书到家,都要小心翼翼在扉页盖上,然后写日期。
这种对书籍的尊重,本身也是一种将阅读独立于生活的做法,让孩子觉得拿起书,就要使用某种正式的语言,就要开始进入另外一个思维的世界。


Basket:随手可见的书架
几乎每个妈妈都会给孩子买个绘本架,把绘本收纳进去。但是"全美朗读计划"的倡导者吉姆·崔利斯老师却认为,书架应该是随手可见的。
他指出:一项在美国幼儿园中开展的调查显示,那些可以随时随地给孩子读书的家庭,更容易培养出喜欢阅读的孩子。
有次我造访一个朋友家,他家没有那种很大的书柜,相反书都被放在收纳盒里。床边、沙发旁、餐桌上到处都是书和杂志。由于他很老派的爱在早饭前读报纸,5岁的孩子也跟着每天耳濡目染时政消息,甚至能理解局部冲突、斡旋等"高级词汇"的意义。


Bed Lamp:床头灯
床头灯的意义,当然在于睡前阅读。《老大天使老二魔鬼》的作者,美女CEO诸葛月,就在书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二儿子的睡前阅读习惯一直持续到10岁,起初只是读点故事。但后来因为自己在看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T. Gladwell)的《决断2秒间》(Blink),就随意读给儿子听,没想到他很感兴趣,甚至听的久了,还和妈妈讨论起了公司管理的事情。
我认为,睡前的阅读习惯,更大的意义在于亲子沟通,有些书我们在读,孩子看不懂,但是完全可以听的懂。我们可以给他读一段,再讨论一小会儿,帮助孩子理解。我家哥哥就是这样,跟着老爸"听"完了整套《明朝那些事儿》。
枕边育儿寄语:
说到底,在家庭中培养给孩子朗读书籍的习惯,实际上就是给孩子提前创造了一个"学业语言"训练场。父母朗读使用学业语言,讨论也可以使用学业语言。就像我那个中文系教授闺蜜说的,她在家把3岁的女儿当"学生"备课。结果有一天,女儿奶生奶气的对她说:你别以为我是"捣蛋之人"。是不是也很有趣?
留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