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清代太医如何六经辨证开御方

 zyh3080 2020-06-07

 导读 

中医是中华文化之瑰宝,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太医,后世也叫御医,是专门为帝王、宫廷及官宦上层服务的医生。多为当代学识渊博之名医组成,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清朝太医是如何通过六经辨证为皇帝们开方的。

六经辨证是以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划分疾病传变的规律,并依此判断病位的深浅、病情的轻重、邪正的盛衰,指导处方用药。因《伤寒杂病论》乃中医经典、方书之祖,其中方药疗效较好,故为御医所推崇,亦是满清太医院医学教育的必修课程。清太医院医家不仅将六经辨证应用于对外感风寒的诊疗,诊疗外感风热、暑热及内伤杂病,亦常采用六经辨证。

御医们以六经辨证诊疗内伤杂病在光绪帝脉案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因先天亏虚、政治失意,光绪三十四年(1908),光绪帝反复遗精、腹泻、腰胯疼痛、头痛、眩晕等,症状复杂,病情较重。众御医依据于六经理论,或从厥阴论治,或从少阳论治,或从太阳、少阳论治,或从厥阴、少阳论治,或从太阳、少阴论治,或从少阴、少阳论治等等。虽收效甚微,但充分体现了清太医院医家在诊疗内科杂病中对六经辨证的灵活应用。

六经辨证,疗循嫔外感风寒

医案1:(乾隆)四十三年二月十三日,姜晟请得嫔脉息浮紧。系肺胃有热,外感风凉,以致发热恶寒,头疼身痛,口干思饮。今用疏表清热汤调理。

羌活一钱五分,防风一钱五分,柴胡一钱,前胡一钱,川芎一钱,薄荷八分,枳壳一钱(炒),桔梗一钱五分,花粉一钱五分,连翘一钱五分(去心),苏叶一钱五分,甘草八分(生),引生姜三片、葱白三寸,晚服。

医案2:(乾隆)四十三年二月十四日,陈世官、罗衡、武世倬、姜晟请得嫔脉息弦数。服疏表清热汤,外感渐解。惟荣分热盛。议用清解调荣汤调理。

柴胡一钱五分,酒芩一钱五分,赤芍一钱五分,枳壳一钱五分,半夏一钱五分(制),赤苓一钱五分,栀仁一钱五分(炒),川芎一钱,花粉一钱五分,葛根一钱五分,连翘一钱五分(去心),甘草五分,引生姜二片、灯心五十寸,午、晚服。

按语:医案1循嫔肺胃宿热不去,复受风寒,外寒内热,治以疏表清热汤疏风解表、清泻里热。次日外感渐解,内热不减,治以小柴胡汤化裁,加用清热、祛湿之品清热调荣、解表透邪;此与伤寒外感二日,邪入少阳的病理传变规律相符,又可疗循嫔荣分有热,月经不调之疾。

六经辨证,疗光绪帝内伤诸疾

医案1:(光绪,年份不详)三月二十七日,李锡璋请得皇上脉息左关微弦,右寸关稍数。厥阴肝客于阴器,则梦接相火,鼓之致肾不闭藏,则遗。谨拟滋阴固肾汤调理。

桂枝一钱,白芍一钱,牡蛎一钱五分(煅),蛤粉一钱五分,芡实二钱,甘草一钱,引用生姜一片、红枣三枚。

医案2:(光绪三十四年)七月十三日,臣周景涛请得皇上脉左寸数,左关弦数,左尺细数,右关弦滑,关下无力,右尺沉弱。诸症如前。日内腰胯愈掣痛,并及少腹,举动行走费力。梦遗一次。按相火寄于少阳,上炎则耳鸣,下逼则遗泄。厥阴之脉,络腹,腰胯掣痛,并及少腹,肝肾同源,肾衰而肝络亦不润也。右关弦滑无力,木侮土所致。法宜扶脾纳肾,疏畅肝络。列方伏候圣裁。

结怀山三钱,云茯苓三钱,芡实三钱,建莲肉十四粒(去心),胡桃肉三钱(留软皮),枸杞二钱,忍冬藤六钱,干荷叶一钱五分(饭蒸透),木瓜一钱,丝瓜络二钱

外用:忍冬藤六两,干藕节三两,小桑枝一两,当归身八钱,芦根三两浓煎,食后熏洗。

医案3:(光绪三十四年)七月二十二日,臣施焕请得皇上脉两关滞,中较昨略短,尺寸软弱。腰胯以及少腹两旁俱酸跳掣痛,转侧为难,此少阳之枢逆也。太阳经中亦有脊痛腰如折之症。惟精滑无梦,理当治肾。大便不调,又当顾脾。调气机应从阳枢想法,理脾肾兼从阴分推求,谨拟上呈。

柴胡梗八分(去叶,醋炒),炒白芍一钱五分,炒於术一钱五分,云茯苓二钱,桂枝木八分(去皮),熟地炭一钱(用砂仁末炒),炙甘草五分,乌药五分全当归一钱,引用煅牡蛎八分、桑寄生三钱。

医案4:(光绪三十四年)九月初四日,臣张彭年请得皇上脉右寸微浮、两关皆弦,尺部细弱而数。昨日腰痛更甚,晚间极重,行动为难,麻冷时作,冷解复热,夜寐不酣。丑刻梦遗少许,诸恙如旧。凡气虚之人,一经天寒,每易感受,感则太阳受之,精关为病,少阴受之。外而太阳,内而少阴,不能布护于腰胯,则其痛自有增而无减。谨拟太阳少阴表里双和法,佐以通经活络之品,权为调理。

黄芪皮二钱(防风水炒),川续断一钱五分(细辛水炒),川牛膝一钱五分(酒洗),羌活四分(酒炒),川芎四分(酒洗),杭白芍二钱(桂枝水炒),桑寄生一钱五分,左秦艽一钱五分,全当归三钱,引用鸡血藤三钱。

医案5:(光绪三十四年)九月十三日,臣施焕、张彭年请得皇上脉沉细无力,左关微弦,尺部更弱。腰胯酸痛发木日来有增无减,晚间直不能动转,行动略松,坐后加重。肝肾久虚,精气不足,风湿阻于经络,一经运动,气血略和,酸木略舒。可见经络阻滞,总宜调达气机;阴阳枢纽,端在少阴少阳。谨拟两和为治。

当归三钱(酒洗),大白芍三钱(柴胡水炒),鳖甲三钱(升麻泡酒炙酥),山萸炭一钱五分(泽泻水炒),橘核二钱(细辛水炒),白术炭一钱五分(牵牛子五分水炒),续断二钱(羌活水炒),桑寄生五分(独活水炒),丹参三钱(酒洗)引用鸡血藤三钱(酒炒)。

按语:足厥阴肝经“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且肝肾内寄相火,相火动则肾失封藏。医案1李锡璋以此立论,采用滋阴固涩之法,方以桂枝汤加味,实属调和之用。足太阳膀胱经,“其直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足少阳胆经,“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足少阴肾经,“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医案2周景涛从足厥阴肝经循行走向阐释光绪帝之腰胯、少腹疼痛,治以补益先后天之品中,增疏肝通络之味;医案3施焕从少阳枢机不利、太阳经络不舒立论,治以柴胡桂枝汤化裁;医案4张彭年从外感首犯太阳,遗精乃少阴之病立论,治以和解太阳、少阴经脉之法;医案5施焕、张彭年从少阴少阳枢机不利立论,采用两和之法。以上均是清太医院医家采用六经辨证诊疗内伤杂病之实例。清太医院医家使用经方亦多,除小柴胡汤、桂枝汤、柴胡桂枝汤外,诸如三拗汤、麻杏石甘汤、四逆散、五苓散、真武汤、苓桂术甘汤、三承气汤、白虎汤、实脾饮等,均为常用之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