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云山上说豆浆

 欧式林 2020-06-07

活到这把年纪,毕竟明白人生没有魔法,只有日常生活。日常生活里,最日常的是一日三餐吧。有人统计过,如果7580岁,一生吃掉大约25吨食物,喝掉3.5万升液体。这装满十几辆卡车和罐子车的食物与液体里,最日常的又是什么呢?华夏地广人多,食性千差万别,恐怕难有统一答案。这些天在梧州访友,来到唐代大诗人孟浩然为之写下“苍梧白云远,烟水洞庭深”的白云山,这终极问题居然有了个自以为是的答案。一个广西人的日常生活里,很日常的应该是一碗豆浆吧。

让人开了脑洞的是白云山上的冰泉豆浆馆。这家民国时创建,历80多年历史沧桑的豆浆馆,门前立着块石头,上书“冰井泉香”,道尽梧州人与豆浆的缘分“冰井泉”说的是浸泡黄豆使用的“冰泉”井水。冰泉豆浆这道人间美食,正是拜这得天独厚的“冰泉”井水所赐。馆子里喝着豆浆,听朋友说这“冰泉”井不是现代人杜撰的古代故事,是真实存在的,井边曾有座叫冰井寺的古寺,在梧州二中校园里。

冰井寺已消失在时光河流里,只是个遗址。梧州二中早些年搬离河东,也只是个旧址了。两天前路过万秀区的阜民路,无端的想起“冰泉井”来,手机里打开百度地图,寻路找过去。在一个旧址里寻觅一个遗址,就像在梦里穿越到更久远的梦,蛮有些四顾茫茫,不知人间何世的感觉。几番打听,找到了冰井寺的约莫所在。说是约莫,因为冰井和冰井无踪无迹,只是站在可能的故地上发思古之幽情罢了。

冰井无言,泉水为语。红尘俗世里多少事物,即便处身其中,也给人若虚若幻的不真实感,若然有点历史情怀,时光镜子里的往事也可以是那样的真切清晰。唐代开始,“冰泉井”就是名人逸士、诗人骚客歌咏的人间盛景。梧州地处亚热带,自古以来的梧州人不知冰雪为何物,他们见到的冰应该都是冰柜里拿出来的,何来“冰泉”这么诗意的命名呢?唐大历三年,经略使元结来到梧州,在城东一口古井喝到甘美清凉的井水。元结是河南洛阳人,就喝冰水而言,是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的。想必是岭南的炎热放大了井水的清冷,让他喝出冰水的感觉吧。经略使大人喝罢井水,抬头远眺,视野里一座山峰耸立西江南岸,隔着江水与白云山遥遥相望。有分教,此山不但有来历,至今有图有真相,因为不管岁月如何变迁,眼下还没有搬迁。傍晚时分,山顶上晚霞缤纷,火焰般随风涌动,因此得名“火焰山”,乃梧州八景之一,曰“火山夕焰”。

“火山”让元结豁然来了灵感。从道家阴阳相倚,相生互化的玄妙哲理出发,基于五行相克的理论构造,结合舌头冻得发麻的感觉,倍感这冰凉的井水与对岸的火山有某种神秘的联系,形成妙不可言的阴阳平衡,“冰井”之名非此井莫属了。立碑刻铭尤嫌不足,元结还在井边建了座寺院,称为“梵王宫”,与冰井相互辉映,改名“冰井寺”倒是后世的事了。当年的冰井,井旁有元结作“冰泉铭”铭文曰:“火山无火,冰井无冰,惟彼清泉,甘寒可凝。铸金磨石,篆刻此铭,置之泉上,彰厥后生。”

元结之后,历代题咏西江流水般绵绵不绝,尤其喜欢苏东坡的《冰井》。苏轼被贬海南儋州,乘船经过梧州时,听船家提到冰井,便特意过去旅游一番,写下这首五律诗描述所见所感。冰井还在,且“源泉池中生,莹净可鉴影”。先生让一位僧人替他汲水煮茶,喝后“悠然脱尘境”,但冰井寺已经是“寺古栋宇倾,碑断苍苔冷”了。清代有位梧州府学教授叫黄裳吉的,作有《冰井泉香》一诗,读来满满中规中矩的老干体,不过其中有几句相当有趣。“为访幽岑踏径苔,寒泉相对赏心开。琼花滟滟随云起,玉液溶溶滴露来。”辞藻华丽,似有所指又似无所指,似纯情似暧昧,作为生活在礼崩乐坏,人心不古时代的读者,读着多少有些“彰厥”了。

已经做出大局面的梧州冰泉豆浆,是一位叫黄彩洲的藤县商人在1935年创制的,算来距今也不太远。豆浆与豆腐是寻常的加工食品,却有很古老且传奇的渊源故事。说是近2000年前西汉淮南王刘安每天泡黄豆磨浆,让患病的母亲恢复了健康,因此发明了豆浆。刘安在八公山上炼丹无意间手一抖将石膏掉进豆浆桶里桶里发生他也未必明白的化学变化,人世间便有了豆腐。这故事在很多典籍里都有记载,且宁可信其有吧饮水思源,饮豆浆何不如此呢。享受着一道美食,有点心肠去追根溯源,就像拿开水冲兑超市里买来的冰泉豆浆粉,比不上现磨现煮的,多少也能体会些个中真味吧。

做一碗寻常的豆浆,工艺其实很简单,黄豆浸泡后磨浆过滤,大锅里煮熟就大功告成了。冰泉豆浆不是寻常的豆浆,以醇浓、甘甜、香滑为特色,选料须是上好的广西黄豆,要求粒粒饱满,质地幼嫩无涩味,冰井水泡浸后精工细磨成乳浆,再加入广西产的榴花白糖烹熬三四个小时,直至豆浆色泽转黄,乳化变稠接近乳液的质感,才算完工。

坐在冰泉豆浆馆里喝豆浆,有种坐在液体实验室里的感觉。环视四周,外地食客都在饶有兴味地做着同样的动作:用汤匙舀起豆浆,手腕一转,让豆浆断线的珍珠般连串成排落回碗里。这就是冰泉豆浆蜚声世界的“滴珠蜜味”。冰泉豆浆是用柴火烧煮的,煮熟后还要用文火隔水再炖,蒸发部分水分,使豆浆更浓香,同时保留了豆子的自然风味。馆子里的餐桌实验除“连珠法”外,还有“滴珠法”,把豆浆滴在桌面上,观赏它屹立不倒,保持着稳定的物理形状。也有人把豆浆滴进茶水,看乳白色的珠子完整地沉下杯底。实验百花齐放,却都殊途同归,验证冰泉豆浆的看家本领:它的浓度是一般豆浆的3倍。

端上来的豆浆是两壶,一壶有糖一壶没糖,如果觉得加糖的太甜,可以冲淡喝。熬炼得如脂似乳的豆浆,一般人只能喝两、三碗而已,能量大点的可以喝四碗五碗,坊间传说的最高纪录是八碗。梧州与南粤一水相连,饮食属于粤菜的分支。豆浆馆里供应的咸甜点心,都是粤式茶餐厅常见的马蹄糕、油炸芋角、煎罗卜糕、煎韭菜饺子之类,外加十几款其它烧卖。与冰泉豆浆最为配搭的,应该是是梧州本地的石磨肠粉,皮薄馅多,口感非常滑嫩。几碗豆浆下肚,吃着精美的点心,人人显得满足而幸福。到底是活在舌尖上的民族,能安慰心灵的终是人间烟火。

走出豆浆馆,漫步往白云峰顶走去。山坡上已是深秋,明朗天空下草木泛黄,霜叶在风里摇曳生姿,道不尽云岭晴岚的诗情画意。司马迁在《史记》里写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如果如某些史学考证的,《史记》记载的苍梧就是今天的梧州,那么这座古城的文明史可远追舜帝,可谓岭南文化和珠江文化的发祥地,乃至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了。梧州八景中,鸳江春泛、云岭晴岚、金牛仙渡、火山夕焰等都是天地宇宙间的宏大叙事,唯有冰井泉香与舌蕾搭上界。沧海桑田,时过境迁,冰井寺的晨钟暮鼓遥远而虚渺,城市里的车水马龙与西江上汽船的鸣笛让人迷茫,还有谁会着意那些文人品味的八景或者十景呢。冰井泉香如果不是在舌尖上站稳了脚,想必也像其它美景一样被人遗忘了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