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诗律和诗律学

 虹72 2020-06-07

转:xq219214的博客

谈诗律和诗律学

诗歌是与散文、小说不同的文学体裁,它篇幅短小,字数有限。这样,在表达上就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要以很少的文字来表达尽可能多的内容,做到字少意多。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有两种途径:一是从构思、立意上下工夫,务使作品能在字里行间包藏有丰富的蕴含,做到言尽而意不尽。这就要求作者在表达时能预留一个供人联想、体味的思维空间,启迪读者去思考、回味,使之百读不厌,每读一次都能获得新的体会。二是从语言材料的调配、应用上多下功夫,精心地去调配语言的声、韵、调等要素和精心地去提炼字、词、语,以求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出这些语言材料固有的,但是是潜在的艺术表现力来,为诗歌表达所用。这前一种办法,一般的诗歌作者都是很重视的。后一种办法则主要为格律诗词的作者所看重。
我国在南北朝时期形成的齐梁体格律诗和唐代发展成熟的近体诗,
p. 1
就是古代诗人和诗律学者在这方面获得的重大成果。试以近
体诗为例,看看格律在诗中所发挥的艺术表现力。举一首五律和一首七律:
登北固楼(南北朝:沈约)
六代旧山川,兴亡几百年。
繁华今寂寞,朝市昔喧阗。
夜月琉璃水,春风柳色天。
伤时为怀古,垂泪国门前。
无题(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两首诗从格律上看,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他们都应用了字声平仄相间相续的句式,构成了律句;又以异声相对的规则把每联
p.2
上下两句组成了一个律联;然后,又用同声相粘的规则把四个律联粘合成为一个格律结构的整体。从而,通过字声平仄的这种合理调
配,就使诗句在音调和节奏上获得了抑扬之美。梁人刘勰在《文心雕龙·声律》中曾说“异音相从谓之和”,那末,这就是达到了极好的“和”的境界了。二,这两首诗都是偶句末字用韵,押韵准确(前一首押‘先’韵,后一首押‘寒’韵。押韵,实质上是把同韵成分有规则地分布到诗句中,使它们经过等距离的间隔之后,不断地反复呈现,前呼后应,从而使诗歌呈现出一种音韵谐和的回环之美。
三,诗中还配合了词语和句式的整齐的对仗,通过形式上的这种两两相对,不但在语意的表达上得到了相对、相衬、相显,因而具有更加鲜明突出的功效;而且在诗句的外形上也增添了整齐之美。这样近体诗由于有格律的配合,就成为我国古代独具民族特色的一种音形尽美的诗体。由于这种诗体有较好的音响效果和表达形式,自然就能使有限的文字获得了较大的表达能力,从而使诗歌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所以,诗律的讲究对于诗歌来说,,决不是没有意义的事,更不是束缚诗人的思想枷锁,而是为诗人挖掘语言材料的表现力、 p, 3
使之发挥出来为诗歌创作所用的一种表达的手段,这是不应该忽略的。
研究诗律的学问叫诗律学,它的任务主要是选择和提取语言材料作为构造格律用的物质要素,进而研究和确定如何将这些构律的要素配构成律的规则、以及如何以此配成各种相对定型的格律形式。由于各种语言各有自己的不同的结构特点,因此诗律的构造情况也就各不相同。例如欧洲许多民族的诗律是应用重音节和轻音节来调配构律的,古代的希腊语、拉丁语则是采用长音节和短音节来调配成律的;而汉语的诗律则是主要用声调的平仄来构律的,等等。构律的原理是相似的,而构成的格律形式则各有差异。
我国古代诗人和学者探讨诗律的工作开始得很早,“诗律”这个术语在汉代就出现了,据《后汉书·钟皓传》载:“皓避隐密山,以诗律教授门徒千余人。”可见那时研讨、讲授诗律之盛。当然由于记载不详细,对当时研讨诗律的具体内容已不得而知了。到南北朝齐梁时期,诗律的研究达到了高峰,涌现出了一大批热中于诗律研究和进行写作格律诗实践的文人,如王融、沈约、刘勰、谢眺、江淹、
p, 4
吴均、何逊等等,这结果是促成了齐梁体格律诗的产生。齐梁体诗歌的典型的格律形式是以字声平仄交互配合来构成律句,再把异声相对的两个律句配合而成律联(如:“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然后以同一种律联重叠而构成全诗的格律形式。例如:
送吕外兵(吴均)
白云浮海际,明月落河滨。
送君成太息,徒使泪沾巾。
临高台(王融)
游人欲骋望,积步上高台。
井莲当夏吐,窗桂逐秋开。
花飞低不入,鸟散远时来,
还看云阵影,含月共徘徊。
出自蓟北门行(庾信)
蓟门还北望,役役尽伤情。
关山连汉月,陇水向秦城。
笳寒芦叶脆,弓冻伫弦鸣 p,5
梅林能止渴,复姓可防兵。
将军朝挑战,都户护夜巡营。
燕山犹有石,须勒几人名?
这三首诗长短不一,都是由同一种律联重叠而成的。只应用了‘对’的规则未应用‘粘’的规则,我把它称之为对式结构,四行体称为对式五绝,八行体称为对诗五律,超过八行的都称为对式五言长律。这是我过历史上最早形成的格律诗,是值得诗学界重视的。不过,这种格律形式有缺点,即它总是用同一种律联重叠而成格式,不免显得单调少变了。于是后来就产生了应用两种律联交叉配合而构成律诗的格律,这结果就是五言近体诗的形成。到梁、陈时期,这种格式的诗例已不少见了,因此,可以说,在那时,近体诗的五绝、五律已经形成了。
我国古代诗人从探索诗律到创立格律诗,这过程对文学的发展影响极大。正如范文澜在《文心雕龙注》中所说:“文学通变不穷,声律实其关键”,“齐梁以下,若唐人之诗,宋人之词,元明人之曲,旁及律赋四六,熟不依循声律,构成新制?”因此,研究我国
p,6
的诗律、诗律的结构原则和格式、诗律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极其特点,这不但是诗律学的发展所必需的,也是研究中国语言、文学和文化所必需的。
诗律学是语言学和文学交界处的一门边缘学科,它是可为文学创作所用的;但它是以语言、语音要素为材料的。我国的语言自宋元以来,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适应宋元以前汉语特点的诗律,对现在已不全适应,因此不断有人提出建立现代诗律的要求,这是可以理解的。现代汉语的诗律应该包含什么内容呢?我以为一是必须与古代诗律有前后相续的继承关系,构律的原理当是一致的,构成的格律形式则可有异。这是由于构成诗律的基础,即汉语及其结构特点,现代和古代仍是异中有同的,是一脉相承的。二是调配诗句节奏的构律要素仍应是采用有差别的声调,因为这是古今汉语语音中最不可忽视的特点之一,再不会有另一种更突出的语音特点可供应用了。三是新诗律的形成必有一个很长的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诗律学家的作用,主要是从构律原理上提供指导性的见解去影响诗人,而诗人和探索新诗律的创作实践,才是起决定作用的关
p, 7
键,而这将是一个十分漫长的历史过程。最后,我想只要当代的诗歌创作实践感到确有建立现代诗律和律诗的迫切需要,那末现代诗律和律诗才会建立起来,因为,这是诗律学的一种发展过程形成的结果,而不是以文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1982年发表于郑州:语文知识杂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