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小企业如何建立有效的品质管理系统

 天博企业学院 2020-06-07

品质是企业的生命,是立企之本。对于企业来说,建立一个系统而完善的品质管控体系至关重要,它是企业品质保证的一道防火墙。

目前,很多企业都把ISO质量管理体系作为建立企业品质管控体系的标准和依据。这是一个便捷的途径,也是一种目前为止最为有效的方法。毕竟,这套国际通用的管理体系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和升级,已经非常完善。如果企业能够以ISO质量管理体系为标准建立自己的质量管控体系,对于企业品质管理能力的提升和产品质量的保证都是非常有益的。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目前很多企业已经通过了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但其产品质量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改善效果,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流于形式,企业并没有完全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去做,其目的只是为应付客户验厂。特别是中小企业,这种现象更为突出和明显。质量管理体系充其量就是一个证明给客户看的文件,企业根本不会按照上面的要求去做。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出现这种现象并不奇怪。企业一方面想留住客户,如果没有这张证明,可能很多客户都会流失。而如果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来实施,很少企业有足够的能力和资源。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顺利实施起来,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件难事。因为,它不仅需要企业具备一定的实施能力,而且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大多中小企业是不具备这个条件的。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这条路既然走的不是很顺畅,那还有没有其它的途径来建立企业的质量管控体系呢?

下面我们就专为中小企业建立质量管控体系给出一个参照模式。

我们在做品质管理时,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品质是制造出来的、品质是设计出来的。这两句话本身没有错。首先,品质一定是制造出来的。品质是产品的一种标准属性,符合标准的属性就符合品质要求,否则就不符合品质要求。而产品是加工制造出来的,附属于产品实体上的属性当然也是制造出来的。其次,品质是设计出来的。没有完美的前期产品设计,通过制造就能把品质做好,且不说效率损失,能不能做好还是未知数。没有完美的产品设计,品质保证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是没有办法保证品质的。因此,品质也是设计出来的,它是品质保证的前提。

这里给我们提供了建立品质管控体系的两个关键点。其一,如何建立企业的品质设计体系,即如何建立和完善企业的产品设计体系,这是企业建立品质管控体系的第一个环节。其二,如何建立企业的产品制造体系,通过这个体系把产品完美地制造出来,这是企业通过制造输出品质的最后一个环节。

因此,企业的品质管控体系至少包含品质设计和品质制造。企业应首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产品设计研发体系,提升产品设计研发能力,建立企业的核心技术;其二,根据自己的产品特点建立和完善生产制造系统,加强软硬件配套,保证系统能够按设计要求输出产品。

前面我们讲述了品质保证的前后两个环节:品质设计和品质制造。而在实施品质设计和品质制造过程中,还有一种管理手段必不可少,那就是过程控制,即设计过程和制造过程控制。

缺乏监督检查的工作很难保证工作质量,这是事实,否则企业也不会设立专职的品管部门。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只做不控,不如不做;只控不做,控也白控。从这个意义上讲,品质也是控制了来的。因此,企业还必须针对产品设计和产品制造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控制体系。

综上所述,品质是设计出来的、品质是制造出来的、品质也是控制出来的。建立品质管控体系,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自己的品质设计体系、品质制造体系和品质控制体系,并将这三个体系完美结合。

我们都知道,管理的最高境界是预防管理。品质管理也不例外,品质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品质预防管理。ISO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思维就是预防管理思维,体系里基本所有的工作都是以预防为前提的。这种思维构成了ISO体系的全部。

建立企业的品质预防体系一定是高于品质设计、品质制造和品质控制的,就如同宪法之于其它法一样。品质设计本身就是基于品质预防的理念开展其工作的,通过设计出完美的产品和工艺流程,预防制造过程中出现品质事故。品控控制的前提也是品质预防,我们称之为过程预防。过程预防有两层意思,其一,预先发现隐患,并发出预警;其二,及时发现问题,并发出预警。制造的产前准备包含了品质准备和预防,这也是预防思维在制造系统的体现。品质预防思维应贯穿品质设计、品质制造和品质控制全过程。

因此,一个企业的品质管控体系至少包括四个方面:品质预防体系、品质设计体系、品质制造体系和品质控制体系,它们构成了比较完备的企业品质管控体系。

除此之外,建立品质管控体系还有两个具体的管理系统必不可少,那就是品质数据系统和品质改善系统。

品质的最终评判是通过数据呈现出来的,一个没有品质数据的企业想把品质做好是件非常可笑的事情。建立品质数据系统不仅是为了完整地呈现品质状态,而且还为分析品质异常提供数据依据。企业很多品质问题都是通过品质数据分析得出来的,没有品质数据作为支撑,就不可能发现具体的品质问题,也不可能找出改善的方法。建立品质数据系统是进行品质分析的前提条件,它为后续的品质改善提供依据。

品质管控流程中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品质改善。品质改善有两层意思,其一,解决已有的品质问题;其二,在现有品质标准上,提高品质标准。建立品质改善体系,是一种事后的管理模式,是对事前预防管理的补充,同样必不可少。

如果我们把预防思维、控制体系和品质改善体系结合起来,你就会发现,它们完整地构成了一个系统的管理层级,即事前的预防管理、事中的控制管理和事后的改善管理。它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主线。

最后,企业还必须建立和完善品质支持体系。

我们知道,现代企业分工越来越细,企业内部必须通过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相合支持才能完成企业的使命,品质保证也需要通过企业团队运作才能实现。企业的工程技术部门是企业的技术支持部门,必须为企业各个运行环节提供技术支持。企业必须以工程技术部门为中心建立企业的品质支持体系,工程技术部门也必须在这个体系中发挥主导作用,否则企业想把品质做好也是很难的。很多企业的产品质量差,就是因为技术支持不够,或者企业的技术力量薄弱造成的。

综上所述,企业建立品质管控体系的整体思路如下:

1、纵向流程上,建立和完善企业品质设计体系、品质控制体系和品质制造体系。

2、横上流程上,建立企业品质数据体系、品质分析体系和品质改善体系。

3、在品质管控理念上,将品质预防思维作为主线贯穿品质管控全过程。

4、在管理主线上,将品质事前预防管理、事中控制管理和事后改善管理相结合。

5、在管理核心上,以工程技术为核心建立企业的品质技术支持平台,为其它环节提供技术支持。

6、在具体实施上,将品质预防理念真正落实在各流程节点上。

至此,一个中小企业的品质管控体系的架构就形成了。后续各企业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完善和补充,在此基础建立企业自身的品质管控体系。

上述五点,其实都是企业的日常管理,并没有什么高深之处,比理解ISO质量管理体系要简单得多。作为企业管理人员,做好这些其实并不难。但是,企业如何搭建这套系统,并让这套系统顺畅地运行起来,也绝非易事,需要企业管理人员用心对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