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高考冲刺衡水名师专题卷分类汇编九 古诗鉴赏( 表达技巧 、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

 老刘tdrhg 2020-06-07

2020衡水名师原创语文专题卷

专题九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

考点21表达技巧 { 3(2)、10(1)}           

考点22  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 1-9题的(1)小题,1(1),2(2),4-10(2) }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说明:请将题目的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10分)

菩萨蛮

舒亶

楼前流水西江道,江头水落芙蓉老。画鼓叠凉波,凭栏颦翠娥。

当年金马客,青鬓芦花色。把酒感秋蓬,骊歌半醉中。

(注释)金马:官署门旁有铜马,故曰“金马”。秋蓬:秋季的蓬草因枯易飘,故喻飘泊不定。骊歌:指告别的歌。

1.下列对本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首句描写了江水悠悠流去,水边飘荡着老去的芙蓉花瓣的景象,起到渲染氛围的作用,奠定了感伤的基调。
B.“画鼓叠凉波,凭栏颦翠娥”,一动一静,有景有人,画面的层次感强,而“凉、颦”又让画面的情调更突出。
C.本词上阕写景下阕写情,这是由实到虚又虚实结合的写法;而抒写的情感又衬托了眼前实景的感伤之色。
D.词中撷取流水、老芙蓉、画鼓、凉波、翠娥、青鬓、芦花、秋蓬、骊歌等意象,全着冷色调,全词意脉贯通。
2.本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面问题。(10分)

悲愁歌

[汉]刘细君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注】①刘细君:西汉江都王刘建的女儿,汉武帝时期被封为公主,远嫁西域,给乌孙王昆莫做妻子。②穹庐:游牧民族居住的帐篷。③旃:同 “毡”。④黄鹄:天鹅。

1.下列对本诗内容的解说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天一方”“远托”“异国”等词语透露出远嫁乌孙的公主对自己遭遇和处境的哀伤。

B.中间两句对乌孙饮食起居和生活习俗的描写,为下文怀归之情的抒发埋下了伏笔。

C.《悲愁歌》深受楚辞的影响,读唱时句中加上舒缓语气的“兮”,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D.诗歌以诗人自己的口吻,含蓄地表达了主人公思亲盼归的心情。

2.这首诗歌名为《悲愁歌》,其悲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诗歌加以分析。(6分)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10分)

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

孟浩然

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

回潭石下深,绿筱岸傍密。

鲛人潜不见,渔父歌自逸,

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

夕阳开晚照,中坐兴非一。

南望鹿门山,归来恨如失。

【注】①江中孤屿:汉江中的一个小岛。王迥:号白云先生,家住襄阳鹿门山,是孟浩然的好友。②筱:细竹子。③《博物志》:“南海水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

1. 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以游汉江开始,以归家作结,中间插入一次游汉江的回忆,但整首诗浑然一体。

B.三、四两句诗人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岩石下潭水流淌深不见底的现象,以及青翠的细竹稠密地傍依河岸的情景。

C.七到十句回想与友人分别时泛舟的情景如在昨日:夕阳斜照着傍晚的景物,二人坐在小岛上兴味无穷。

D.诗以美丽的汉江为背景,以游汉江为情节,以极其细腻的笔触形象而直接地刻画出白云先生洒脱的形象。

2.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是如何表达的?(6分)

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题目。(10分)

重过海印庵

[清]宗渭

三年重向虎溪游,石路依然碧水流。

鸟背斜阳微带雨,寺门衰柳渐迎秋。

弟兄谊重难为别,师友情深竟莫酬。

叹息此身闲未得,天涯明日又孤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由诗句可知,诗人是于秋天重游虎溪海印庵的,且只能在此短暂逗留。

b.首联写故地重游,石路依旧,只是碧水流走了时光,给人以物是人非之感。

C.颔联拈取归鸟、斜阳、微雨、衰柳等意象,动静结合,描绘出冷落衰败之景。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人生劳碌之苦与羁旅情怀,其中也暗含不舍之情。

2.“弟兄谊重难为别,师友情深竟莫酬”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在思想感情上有什么不同?(6分)

5、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10分)

武昌阻风

(宋)方泽

江上春风留客舟,无穷归思满东流。

与君尽日闲临水,贪看飞花忘却愁。

【注】①阻风:被风阻滞。

晓过鸳湖

(清)查慎行

晓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岸欲平。

长水塘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城。

【注】①鸳湖:即鸳鸯湖,一名南湖,在今浙江嘉兴城南,离查慎行的家乡只几十里地。秀州城:即今浙江嘉兴。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两首诗首句都运用拟人手法,将春风人格化,但春风在诗人眼中的情义却不相同,一者挽留诗人,一者催人启程。
B.古人多以水喻思,如“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方诗即景取喻,显得更加自然贴切,达到情景交融的境地。
C.查诗中的“绿”字表现力极强,用以比喻碧绿的湖水,和“涨”字结合在一起,富有动感,引发想象。
D.“与君尽日闲临水”中的“君”,既可以理解为同船的友人,也可以理解为船,无论是谁,在此都无关紧要,诗人整日临水,心绪别有寄托。
2.两首诗抒发的感情有什么相同之处?此外,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的尾句。(6分)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10分)

阊门外登漢船(五首其一)

杨万里

步下新船试水初,打头揽载适逢予。

一橡板屋才经雨,两面油窗好读书。

剩买春风木芍药,乱篸棐几竹蘧篨【注】

清溪浮取松亭子,赏遍千山不要驴。

【注】木芍药:牡丹的别名。篸(zān):通“簪”。棐(fěi)几:用棐木做的几桌。蘧篨(qúchú):粗竹席。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首联中,“试水初”,刚刚试水;“打头揽载”,才开始招揽船客,由这两处可见溪船之新。
B.颔联对仗工整,“一橡”“两面”写出溪船之简小,“才”“好”则抒发诗人对溪船的喜爱之情。
C.颈联中,诗人用盛开的芍药装点溪船,但溪船太简陋,只能随意胡乱地摆放或插在裴几竹篷上。
D.尾联先描写了乘舟所见到的青松山亭伴水而来的奇妙,后以夸张手法感叹了水路溪行的方便。
2.杨万里的诗被称作“诚斋体”,风格纯朴风趣。请结合本诗简要谈谈你的理解。(6分)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精卫词

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诗人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闲境。

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

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

2.—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6分)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10分)

玉蝴蝶

柳永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水风轻,萍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这首词以抒情为主,把写景和叙事、忆旧和怀人、羁旅和送别、时间和空间,融汇为一个浑然的艺术整体,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B.'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使用典故概括了悲秋的感受,宋玉的悲秋情怀和身世感慨这时都涌向抒情主人公心头,引起他的共鸣。
C.'故人何在,烟水茫茫',承上启下,为全词的主旨,烟水迷蒙而不可尽见的景色,思念故人而产生的茫茫然的感情,交织在一起。
D.'立尽斜阳',画出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他久久地伫立于夕阳残照之中,念远怀人,如呆如痴,感情完全沉浸在回忆与思念之中。
2.“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这几句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10分)

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

辛弃疾

万事云烟忽过,一身浦柳先衰。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

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

[注]词人一生为了恢复祖国的统一,屡建奇功,毕生坚持抗战,为主和派所不容。催科:官府催交的租税。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首句“云烟”二字给人轻淡之感,其实轻淡中包含着词人对往事如烟的感叹。
B.上阕次句将自己比作入秋蒲柳,意思是说自己身体非常孱弱,过早地衰老了。
C.“早趁催科了纳”既照应题中“以家事付之”,同时揭示了当时赋税的繁重。
D.结尾两句词人以“乃翁”自称,说自己依然还可以管管竹林、青山、绿水。
2.词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6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10分)

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叶梦得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注]叶梦得(1077-1148),南宋主战派人物之一,本词作于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作者被迫去任、归居吴兴卞山时。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词的首句开门见山,与词题中“绝顶小亭”照应;“缥缈”二字写出了小亭立于绝顶、云雾缥缈的情景。
B.“笑谈独在千峰上”与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异曲同工,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情感。
C.从“独在”二字看,词人似乎是独自登上小亭,但从“笑谈”和“少年豪放”来看,一同登亭的应该还有晚辈。
D.“万里横烟浪”写词人在绝顶小亭极目所见,描绘出一幅辽远无际、苍茫宏阔的景象,意境雄浑。
E.“莫学”一句包含着词人的自嘲,意在与“少年豪放”形成对比,突出自己的老态,并与前面的“老去”相照应。
2.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1.C; 2.①当年满头黑发、春风得意的金马客如今却双鬓斑白,表达了年华易逝的伤感;

②作者自比秋蓬,蕴含着自己漂泊不定的辛酸之情;

③听着别离的歌曲,作者借酒浇愁,表达了即将分别时的不舍与哀伤。
解析:1.本题中,C项,“本词上阕写景下阕写情,这是由实到虚又虚实结合的写法;

而抒写的情感又衬托了眼前实景的感伤之色”错误,从词中来看,上阕写眼前之景,“楼前的流水”“水面飘落的老芙蓉”“画鼓”等,营造出一种感伤的氛围;

下阕写当年的满头乌发的金马客如今已经满鬓“芦花色”,今昔对比,以虚衬实,流露年华老去的感伤,最后两句又以“秋蓬”自比流露漂泊不定的辛酸之情,上阕所写景是实,下阕所抒情是虚,眼前所见是实,昔日情形为虚,由此可知,选项前半部分没有问题;

最后一句错误,“而抒写的情感又衬托了眼前实景的感伤之色”错误,选项说反了,应该是眼前的实景衬托了内心的感伤之情,以景衬情,寓情于景。故选C项。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本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这是针对全篇设题,且问的是“哪些情感”,这就要求考生要分点作答。

“楼前流水西江道,江头水落芙蓉老”,诗句中写“水落芙蓉老”,这是写水边飘荡着老去的芙蓉花瓣,联系下阕“当年金马客,青鬓芦花色”可知,词人由眼前老去的芙蓉想到自己,当年是“青鬓”,现在是“芦花色”,流露出年华易逝的感伤;

“把酒感秋蓬”,“秋蓬”是指秋季的蓬草,因已干枯,易随风飘飞,故亦以喻飘泊不定,词人此处以“秋蓬”自比,隐含漂泊不定、居无定所的辛酸之情;“骊歌半醉中”,“骊歌”指告别的歌,词人听着离别之歌,想到即将别离,以酒浇愁,表达分别在即的不舍与哀伤。

考生结合这些内容作答即可。

解答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这类题目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

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

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

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

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2答案及解析:

答案:1.D

2.其悲体现在三个方面:和亲乌孙,有远离家乡亲人之悲;住帐篷,吃牛羊肉、奶酪,有生活习俗相异和环境恶劣之悲;幻想化身天鹅飞回故乡,现实却不允许,有归家不得之悲。

解析:1.“含蓄”不对,此诗为直抒胸臆。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此诗两句一层,六句共三个层次。第一层诗人交代自己远嫁的情景,这是一悲。第二层写自己居住的坏境和饮食,这和汉民族的习惯又是相异。第三层在抒写自己内心的悲伤之后通过想象化身天鹅飞回家乡,表达了有家归不得的悲伤。

3答案及解析:

答案:1.

2.表达出诗人对友人迥的思念之情。“南塑鹿门山”一句借只能向南遥望友人的居住之地鹿门山这一动作细节来表达思念;“归来恨如失”一句直抒胸臆,抒写出诗人怅然若失的情怀。

解析:1.“以极其细腻的笔触形象而直接地刻脚出白云先生洒脱的形象”不正确,诗中没有直接具体地刻白云先生的形象。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思想感情较容易理解,题目中的“赠”以及最后一句的“恨”已给出提示。表达技巧的分析,可以抓住细节描写以及表达方式中的直抒胸臆。

4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弟兄”两句写弟兄师友之间由于情谊深厚,竞难以离别,令人感伤,情绪低落;“海内”两句的意思是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远在天涯也如同近邻一样,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情感乐观豁达。

解析: 1.“物是人非之感”不正确,首联有景物依旧之意,但没有人物不同往昔之情。

5答案及解析:

答案:1.C; 2.感情:都抒发了对故乡浓厚的的热爱、依恋之情。

方诗尾联:乐景反衬哀情.明明是心中有无穷归思,有无尽乡愁,根本无心欣赏柳絮飞花,他却说贪看飞花忘却愁,抒情委婉曲折。

查诗尾联:“过”字用语精妙,既是船过,也是香过,更是情过,诗人把带着泥土芳香的油菜花味突现出来,写出了对家乡最独特的感受,这花味唤起了诗人浓厚的乡情,引人遐思。
解析:1.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C项,“比喻”错误,“绿”借代碧绿的湖水,以颜色词代指名物词。故选C。
2.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题还要求赏析尾句,注意从“语言的锤炼”“艺术手法”“意境的创设”“情感的表达等角度分析”,分析情感时注意抓住诗句“无穷归思满东流”“晓风催我挂帆行”和注释的内容“离查慎行的家乡只几十里地”分析“对故乡浓厚的的热爱、依恋之情”。赏析尾句的作用第一首从“乐景写哀情”和“炼字”的角度分析。

6答案及解析:

答案:1.C; 2.①描写的事物、叙述的事件,富有生活气息,营造出朴实自然的风格。板屋、油窗、芍药、裴木小几和粗竹凉席,为日常之物,既不华贵也不精致:乘船溪行,是水乡常见之事,这些为诗作增添了浓浓的生活气息。②口语入诗,直白风趣。“打头'“适逢予'“剩买” “不要驴',这些白话口语,通俗易懂,増添了诗作的诙谐幽默之趣。

解析:
1.本题难度中等,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C项,“只能随意胡乱地摆放或插在裴几竹篷上'错,结合全诗而言,'乱'字意在描写诗人随心随意的状态,体现诗人轻松愉悦的情感,而非'胡乱'之意。
2.本题难度中等,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本题针对诗歌的语言风格而设,题干已经给出了本诗的风格“纯朴风趣”,考生要从诗歌的用语、所写的景物等方面分析这一风格。从诗歌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一椽板屋才经雨, 两面油窗好读书。剩买春风木芍药,乱篸柴几竹蘧篨'主要写了经雨的板屋,两面的油窗、芍药、裴木小几和粗竹凉席等物品,这些东西都是生活中的常见之物,非常朴实自然。从诗歌中所写的事情来看,“步下新船试水初,打头揽载适逢予''清溪浮取松亭子' 写诗人乘坐小船,沿着溪水前行,这是水乡常见的事情。从诗歌中使用的语言来看,“打头”意为开始,带头,领先适逢予”意为恰好遇到我,“赏遍千山不要驴'等诸多白话口语,通俗易懂,使诗歌有了诙谐幽默之趣。

7答案及解析:

答案:1.A;

2.观点一:同意。①这两句诗是精卫坚忍不拔、前赴后继奋斗精神的自我抒发;

②意为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移山填海的事业,也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承遗志,填海不止。

观点二:不同意。①这两句诗是诗人对精卫的 同情与崇敬之情的表达;

②意为移山填海的事业尚未完成,我愿牺牲生命来帮助精卫,以自己的生命来换精卫的生命。

解析:1.“诗人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果关系有误,诗人表面写对精卫填海做法的不解,实则表达对精卫的同情与崇敬。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不是因为诗人对精卫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而是为了引出全篇,便于抒发感情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及情感的能力。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考生对诗最后两句的内容进行分析解读,要求表明观点并结合诗句说明理由。诗最后两句既可以理解为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也可以理解为是诗人自我情感和精神的表达。考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答,要注意先表明观点,再分析诗句,说明具体理由。

8答案及解析:

答案:1.A; 2.①眼前双双飞去的燕子不能向故人传递消息,与友人欲通音讯,无人可托,写出了不能与思念中的故人相见而产生的无可奈何之情。

②看到天际的归舟,疑是故人归来,但到头来却是一场误会,归舟只是空惹相思,写出了诗人盼友归来,却又一次次落空的失望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项,“这首词……和送别、时间和空间,融汇为一个浑然的艺术整体”说法错误,词中有离别之情,但没有“送别”之事。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句内容,理解诗句含义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词,整体把握诗词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诗词,找到要把握含义的句子仔细阅读,根据句子所写的意象把握诗句的内容,进而理解诗句的含义。

本题要求简要分析“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这几句有什么含意。

仔细阅读“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意思是:想那双双飞去的燕子,难以靠它给故友传音送信;企盼故友归来,遥指天际苍茫,辨识归来航船,谁知过尽千帆皆不是,也是枉自空等企望。

这几句话通过“双燕”“远信”“暮天”“归航”这几个意象,写不能与思念中人相见而产生的无可奈何的心情。眼前双双飞去的燕子是不能向故人传递消息的,以寓与友人欲通音讯,无人可托。

盼友人归来,却又一次次的落空,故云“指暮天、空识归航”。这句词思念友人的深沉、诚挚的感情表现得娓娓入情。

看到天际的归舟,疑是故人归来,但到头来却是一场误会,归舟只是空惹相思,好像嘲弄自己的痴情。

一个“空”字,把急盼友人归来的心情写活了,把思念友人之情推向了高潮和顶点。具体作答时,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句子的含义,并指出句子所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点睛】诗词类选择题主要集中对诗词意思、诗词的思想主旨、诗词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

一种是根据诗词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

另一种是对诗词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诗词意思要读懂文章,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在诗词表达技巧上,主要考核内容主旨表达、情感抒发、诗句作用等。

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选择题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9答案及解析:

答案:1.C; 2.此词上阕写作者晚年的身体状况及闲适的心境,下阕表示自己将不再掌管家事,今后要寄情山水,感受自然。

全词反映了作者的退居生活和心境,表面上看是显示自然恬淡、看破红尘、超然物外的达观思想和风度,实际在词中激荡着未能为国家统一大业出力的压抑不平之气。
解析:词中意思是词人嘱咐儿孙及早交纳赋税,家中的收入支出要做到心中有数,妥善安排,与“揭示了当时赋税的繁重”无关。

10答案及解析:

答案:1.BE;

2.①表现了词人年纪虽大却依然想要恢复中原的壮志。“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一句中的“天涯”一词就非常鲜明地表现了词人的雄心壮志。

②抒发了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无奈之感。词人空有恢复中原之志,却无人支持,被迫离职隐居,终究“空惆怅”。

③抒发了缺乏知音理解的孤寂之情。大好河山,“独”“与谁同赏”,流露出孤独失意之情。

④鼓励身边的年轻人应胸襟豪迈、胸怀大志。词人激励年轻人应该豪放一点,“莫学衰翁样”。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

B项“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情感”理解错误,该句既有登高临远的豪迈之情,也流露出世无同道(知音)的孤独之感;

E项“意在……突出自己的老态”理解错误,词人奉劝少年“莫学衰翁样”意在激励晚辈们要胸襟豪迈、胸怀大志。
2.本题考查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的能力。分析诗人情感,可以结合诗歌具体内容以及诗人生平经历考虑。根据注释中的“叶梦得,南宋主战派人物之一”这一信息,再加上本词中的“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等内容可知,作者想要恢复中原;根据“空惆怅”及“本词作于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作者被迫去任、归居吴兴卞山时”等信息可知,作者壮志难酬、报国无门;根据“独在千峰上”可知,作者还有孤独感;根据“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等可知,作者是在鼓励身边的年轻人应胸襟豪迈、胸怀大志。

文章转自:本文系转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