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颈影像]“咽部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要点及鉴别诊断~~~

 忘仔忘仔 2020-06-07
咽部淋巴瘤

临床资料

11A-E男,17岁,双侧鼻堵塞进行性加重2年,改用口呼吸近半年。

22A-C女,61岁,咽部不适、呼吸憋胀感逐渐加重1年,发现颈部增粗1个月。

图1A

图1B

图1C

图1D

图1E

图2A

图2B

图2C

影像学报告描述

例1:CT1AB见鼻咽部较大软组织肿物(白星),密度均匀,鼻咽腔几乎闭塞,颅底及翼突骨质结构完整,未见破坏征象。MRI1C-E见鼻咽部较大软组织肿物(白星),呈T1等信号、T2较高信号,信号均匀,边界清晰,均匀轻度强化;双侧咽后间隙外侧组结节影(白箭),平扫及增强信号与鼻咽部病变相仿。

2:(2BMRI平扫,(图2ACMRI强扫描:鼻咽部(白三角)、双侧腭扁桃体(白星)、舌扁桃体(白圆)、口咽侧壁(白方块)广泛肿胀增厚,局部呈肿块突入咽腔使其变窄,病变T1WI呈稍低信号,信号均匀,增强后呈均匀轻度强化,边界清晰,口咽腔变窄较明显;双侧颈动脉间隙(白箭)及右侧颈后间隙(白箭头)均可见肿大淋巴结,强化程度与咽壁病变一致;同时可见增大并轻度强化的双侧颌下腺(黑箭)。

影像诊断与最后诊断

 均为鼻咽部淋巴瘤(病理为B细胞型淋巴瘤)。

临床与影像学要点

咽部淋巴瘤(lymphoma多见于咽淋巴环。咽淋巴环(Waldeyer淋巴环)由咽扁桃体(腺样体)、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习惯称桃体)、咽侧索、咽后壁淋巴滤泡及舌扁桃体构成内环,咽后淋巴结、下颌角淋巴结、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等构成外环。咽部感染或肿瘤不能被内环局限时,可扩散或转移至相应的外环。

咽部淋巴瘤大多数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少数为霍奇金病(Hodgkin's diseaseHD。咽淋巴环是NHL结外侵犯的常见部位,仅次于胃肠道;扁桃体是咽淋巴环最好发部位,其次是鼻咽部。咽淋巴环NHLB细胞起源为主,约占86%。多为50岁以上,男性较多。临床表现为咽喉部不适、吞咽有梗阻感,咽部肿物或无意中发现颈部肿物,部分表现为发热及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病理上表现为正常淋巴结构消失,呈弥漫性高度增生,B细胞型肿瘤标记物CD20呈阳性,T细胞型肿瘤标记物UCHL-1CD43等呈阳性,据此区别其他来源的肿瘤。

影像学特点如下。鼻咽淋巴瘤为不规则软组织肿物,范围较大,向周围呈弥漫性生长,多无颅底、相邻骨质破坏及深层结构受侵,有时可侵犯鼻腔和鼻窦;咽侧壁淋巴瘤向周围呈弥漫性生长,侵犯范围较广,可累及软腭、扁桃体和对侧咽壁;扁桃体及舌根部淋巴瘤表现为向口咽腔突出生长的类圆形软组织肿物,轮廓规整,一般无咽旁间隙及相邻结构受侵犯。②CT等密度的结节或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晰,密度均匀,无钙化,未治疗前多无囊变及坏死。③MRI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较高信号,信号均匀。增强CTMRI轻中度均匀强化。可伴有颈深部淋巴结肿大。

鉴别诊断

咽部鱗癌:病变侵袭性强,多向深部组织浸润、破坏,可有颅底及邻近骨质破坏;一般呈不均匀强化,多有坏死及囊变;常伴颈部淋巴结转移,多沿淋巴引流途径分布。咽部炎性增生性病变:多发生于30岁以内的年轻人,有慢性炎性刺激引起的淋巴组织增生、肥厚,可有斑片状钙化;咽壁局部结节状肿块,与淋巴瘤鉴别困难;颈部多无肿大淋巴结。

小结

中老年患者,发现位于咽淋巴环向咽腔内生长或向周围弥漫性生长的软组织肿物,边界清晰,密度或信号均匀,无明显坏死、囊变、钙化,多无颅底骨结构侵犯,提示咽部淋巴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